回覆列表
-
1 # 吉姆妮成長日記
-
2 # 聆聽者Ang
1.夢想,說實話每個人都有。尤其是在這樣的時代。機會無處不在,挑戰隨時隨地。有了夢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去實現,而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護付出代價是必不可少的。有時候還需要做出一些犧牲。但無論做出多大犧牲,都不要以身體健康為代價。
2.有些人說為了夢想可以犧牲一切,下邊說說什麼是犧牲?
3.我們空手來到這個世界,最終將空手而去,我們有什麼可以犧牲的。
4.人世間,沒有真正的犧牲,所謂的犧牲 只是想得到的比犧牲的價值更大而已。
5.我們為了自己所謂的夢想,可以去奮鬥,去拼搏,但是前提必須照顧好身體,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算你實現了夢想,你拿什麼去享受你所謂的夢想。
真人真事。
我一位做設計的同事,她的一位遠房長輩,在一所很有名的醫科大學任教,心內科醫生。老太太都已經七十多歲了,退休後返聘,仍然在教學和醫務的第一線,還在帶研究生,還在坐門診給患者看病。
她大概是新中國資歷特別老的那一批醫生吧,留過學,英語特別好,現在還能直接看英文的醫學文獻。不論是在職還是退休還是返聘,待遇都超級超級高,高到平時的日常生活,幾乎不用花自己工資的那種。(然而人家工資也是超級高,秒殺什麼IT什麼金融之類的)
按理說,這樣的老人,社會地位高,什麼都不缺,什麼都不愁,兒女雙全,在別人眼裡肯定是人生贏家吧。
非也。
我那位同事說,他這位遠房長輩,她自己兩兒一女,現在都在國外安家置業,五六年才回國看望她一次;
但是人家也是安之若素,並沒有到處哭訴“我孩子對我不孝順,都不來看我”什麼的,她知道別人大概都在用同情的眼光看她,但是她絲毫不care,每天該做研究做研究,該看病看病,每天都閱讀英文的醫學期刊,自己也會寫論文發表。
別人問起她:“孩子不來看你,你不寂寞,不難過嗎?你不想看孫女,看孫子嗎?”
她說:“我的孩子現在都有各自的生活,我對他們的撫養義務已經盡到了,我也有我的生活,我並不覺得我的生活就要讓位於他們。他們不想來看我,那正好大家輕鬆;他們要來看我,還得看我有沒有空呢。”
然後指指自己正在寫的論文還有備課的教案,“我也很忙的。”
我們同事的媽媽剛好知道一點她家的事。
說是,老太太年輕的時候,因為忙於醫院的事情,很少能照顧到他們家三個小孩,有時候做研究忙起來,半個月不在家是常事。他們爸爸也是類似科學家那種工作,一天到晚恨不得住在研究所。
當然那時候他們家就已經條件很好了,也僱得起保姆,所以他們三兄妹也平安無事地長大了。
但小孩成長過程中母愛的缺席,可能導致了他們家的三個孩子,對自己原生家庭的親情觀念會比較淡薄。
所以這三個孩子,在能夠自立之後,不約而同地都選擇在遠離父母的地方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這位成功的醫學教授,可以說,在事業和家庭兩者之間,選擇了事業。
然後她現在收穫了事業上的成功和榮耀,但是相應地,人生的晚年少了一些家庭方面的天倫之樂。
每當看到網上關於【理想與現實】【收穫與犧牲】等話題的辯論時,我就總能想到這位醫學教授。
可能對於很多人——尤其是女人——來說,結婚生子,接下來今後餘生都把自己全部的心力放在孩子身上,可能是人生唯一正確的開啟方式。
的確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女性成了家有了小孩之後,會把自己的網名改成“某某媽媽”,自己的人生幾乎全部被小孩的事情所佔據,每天都是小孩這樣小孩那樣。
小的時候照顧吃喝拉撒,防止孩子生病,大一點了操心教育問題,再大一點操心婚姻大事,然後一代代地迴圈……
但是,女人的人生不應該、也沒必要如此乏善可陳,你在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女兒,妻子,媽媽等)之前,你首先是你自己。
關注自身的需求、關注自身的成長,沒什麼不對,所謂的幸福快樂,很大程度上也都是自己定義的。
在別人看來,可能那位教授,她的晚年看上去孤苦無依,三個孩子一個都不在身邊,也不常來看她——但是,
首先,她事業成功,有得是錢,有足夠的能力給自己一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哪怕子女缺席;
第二,很多人都以為,年輕的時候只顧自己的事業,導致孩子們對她沒啥感情,她現在肯定後悔了吧,肯定很難受吧,人家並沒有,她還是幾十年前,那個熱愛自己事業的她,在自己鍾愛的領域做出成績,一樣能給她帶來巨大的快樂和滿足。
說到底,每個人對人生價值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所謂的“犧牲”,其實是每個人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選擇自己認為更重要、更有價值的那一邊,投入全部精力進行下去,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