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小故事
-
2 # BM大嘴
丞相制度下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發展與前進!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理解,無論什麼職位的官員,它也只是個官員也很難替代皇上,它的權力也無法控制皇上的權力(除非皇上自己不想掌權,或者這個皇上本身就是一個傀儡皇帝沒有兵權)。很顯然秦朝以及秦代的大多數皇上都不是傀儡皇帝,即使有宰相這種官員的存在,秦代的皇上們對權力都有很大的控制力。
其實秦代的統治者們之所以可以掌握政治上的絕對權力,這與秦代確立的政治體制脫離不了關係。秦國的政治體制在戰國時期已經基本形成,以皇帝(也就是統治者)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也就是我們所說三公九卿制),最高權力者為皇帝,皇帝下設三個最高官職,就是太尉、宰相(丞相)、御史大夫這三個職位,它們之間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為統治者負責 。太尉:是中央裡面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國防部部長,但很多時候這個官員並沒有實權,因為兵權都掌握在皇上手裡)丞相: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國務院總理,很多大事都要請示皇上後才能做決定)御史大夫:是中央監察機構的最高長官(也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紀律監察委員會),這三個官員看似分管不同事務,互不干擾,實際上這三個官員卻是相互制約與牽制,最終還是加強了統治者的權力。
所以透過以上對秦國的政治制度的分析和講述,我們知道了秦朝雖然設有宰相(丞相)這一官職,但實際上卻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統治者的權力,維護了秦代統治者們的核心利益。
-
3 # 清聲艾語
因為秦時,帝王權利至高無上,統一六國後,更是皇權至上不可違逆。其實為了防止丞相專權的事情出現,秦國在秦武王時期就已經設了左、右丞相之職。秦統一六國後,李斯為左丞相,馮去疾為右丞相。
而且秦朝的中央管理體系裡丞相併不屬於集權職位,皇帝以下設有三個最高官職(也就是三公):太尉,中央軍事最高官員。丞相,全國綜合政務最好行政長官。御史大夫(一般左丞相任職),中央監察機構最高官員。這三個官職屬於丞相級別各領軍、政、法三個職權部門,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
在他們下面還設有九卿,九卿包括(衛尉、郎中令、太僕、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內史),這就是秦朝的中央行政管理組織結構。
-
4 # 紅辣椒王w
但隨著歷史的演變,宰相制度隨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由於人性的自私與貪慾,宰相權利慢慢擴大化,滋生了許多腐蝕宰相制度的惡瘤。宰相制度到了一定的劣勢發展階段時,它就不能有效服務於中央集權,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制衡、超越或壓制中央集權。因此,朝廷就不能夠實現高度專制。
-
5 # 歷史風雲天下
丞相是因為協助君王處理政事而出現,成為君主的左膀右臂,如此保證國家行政高效的執行。宰相的出現,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君主的部分權利,如果碰到君弱的時候,丞相權利更是扶搖直上,後來我們稱之為歷朝歷代的權臣的時候也喜歡冠之以宰相來稱呼。
秦國實行宰相制度,在行政上使用郡縣中央集權制度,也是為了加強君王的專制,所以我們可以看待丞相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如秦始皇、漢武帝高度集權,用的不好,則是出現權臣掣踵,如霍光、王莽等,即使沒有丞相之名,也行使丞相之實,甚至過之而無不及。
秦朝的丞相雖然是貴為百官之首,卻也有左右丞相之分,丞相之下是三公九卿,在一定程度上互不統屬,各司其職,而丞相只是名義上的最高長官而已,一切都是服務於皇權的,自秦孝公以來,秦國高速發展,秦國君主也不是隻知道驕奢淫逸之輩,相反不少都是雄才大略的君王,因此在主明的時代裡,丞相也是無法獨霸朝政,特別是碰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時候,文臣武將們徹底淪為了皇權的附庸,成為了秦帝國輝煌霸業中的配角;而直到秦二世的出現,貪圖享樂,肆意妄為,寵幸奸逆,才有了趙高剷除異己,權傾朝野,指鹿為馬的膽大妄為,而這都是建立在秦二世放權和專寵的基礎上的。
秦(國/朝)也有宰相,為什麼可以實現如此高度的專制?秦的君主為什麼不像劉徹一樣建立一個副權力系統,也不像朱元璋一樣乾脆取消宰相,而且可以“獨制於天下無所制”呢?
回覆列表
丞相制度起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當時稱為丞相也就是後來的宰相。秦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實行郡縣制的國家,其郡縣需要官吏,君王需要有人來輔佐政務,這樣丞相就出現了,並且延續了兩千年。
秦國丞相 張儀像
丞相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封建王朝對國家機器操控效率,卻同樣威脅著皇權。而秦國實行的是中央集權制度,當時君王擁用至高無上的權力,儘管在政策的決策和實施上有丞相輔佐,但君王個人仍然專斷獨行。實際上還是高度的專制體制。
縱觀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像明太祖朱元璋這樣出身且精明旺盛的人還真不沒有幾個。更何況在剛剛結束了分封制戰國後期的秦國就更加不會隨便把權力下放給丞相了。所以,秦國還實行中央集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