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哥影音
-
2 # 終是凡人莫笑紅塵
身處網際網路,大資料為背景的時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隱私處於網際網路上,但由於網路的不安全性,每個人的隱私,資訊都有可能遭到洩露,可能會被有心之人所利用或所知,所以網路上的隱私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個公民都享有保護自身隱私的權利,大資料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產物,方便人們生活的平臺,但一直有洩露資訊的新聞出現,平臺更應該加強防範,保護每個人的資訊。
-
3 # Python吧
大資料時代,隱私權有用還是沒用,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取決於你想享用什麼樣的服務。
所以,隱私權是有用的。根據大資料提供的服務不同。隱私的級別設定也會不同。
-
4 # 專注IT小UU
地圖軟體要求獲取你的位置資訊,社交軟體需要你的頭像和照片,電商網站比你還清楚衛生紙什麼時候用完了,搜尋引擎留下了你的查詢痕跡……大資料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使用者的資料價值也不斷放大,企業該如何平衡資料帶來的商業利益與使用者隱私保護?獲取使用者隱私資料時應把握什麼尺度?駭客眼中的資料隱私到底是“金礦”還是守護安全的基石?在彙集了極客圈兒“最強大腦”的 “AsiaSecWest國際安全技術峰會-亞洲站”上,中外頂尖駭客也表達了對資料隱私這一敏感話題的看法。
使用者隱私和商業利益是否矛盾?保護使用者隱私符合長遠利益
作為全球頂級安全論壇,首次來到亞洲的AsiaSecWest讓中外駭客有了正面交流的機會。左手使用者隱私資料,右手唾手可得的商業利益,企業該如何選擇?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的技術專家與國外頂級駭客都認為,資料隱私保護對於促進安全行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負責人於暘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資料隱私是資訊安全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網路犯罪試圖竊取使用者資料並且從中謀利。擁有數億使用者體量的騰訊公司,在使用者資料保護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於暘舉例說,2011年很多公司遭遇了“拖庫”攻擊,給大量使用者帶來財產損失,也讓使用者資料隱私洩露問題浮出水面。其實這種攻擊在地下黑產市場存在很長時間,騰訊也在十幾年前就考慮了這種風險,所以不會明文儲存使用者密碼,也不會保留使用者聊天資訊。
“從長遠來看,保護使用者隱私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講和商業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因為只有保護好使用者隱私,任何一個IT公司的業務才能夠長遠的發展。歷史上有無數的例子和教訓證明,那些不重視使用者隱私的公司在發生一系列安全事件之後,最終會導致對公司商業利益的損害。這兩者其實並不是矛盾的事情。” 於暘表示。
使用者資料隱私誰說了算?該把選擇權交給使用者
從Facebook使用者資料洩露,到攜程利用大資料“殺熟”,再到“足跡地圖”被質疑洩露使用者隱私,一場資料隱私“危機”正在全球發酵。使用我的資料,達到你的商業目的,這種行為是否公平?
根據日前美國“網際網路女皇”瑪麗·米克爾釋出的2018年網際網路趨勢報告,中國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有38%更傾向於透過分享個人資料換取相關的便利和收益,高於全球平均值27%。相比國外使用者,中國使用者是否對隱私更不敏感?Dragos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加拿大的使用者與中國使用者甚至包括全球民眾的想法應該是一樣的。
“在犧牲一部分資料隱私獲取便利性的選擇上,應當尊重個人的選擇。一些使用者可能為了追求更大的便利性願意放棄自己部分的個人隱私,比如接受廣告或是換取自己喜歡的產品。但作為安全人員,我希望看到的還是把選擇權交到顧客手中。”
Dragos舉例說,他在Facebook上傳照片時會遇到彈窗提示,詢問是否允許對照片進行面部識別。他的第一選擇是不要,但如果不允許影象識別,未來如果有人冒充他的賬戶資訊,也就等於放棄了Facebook利用技術識別虛假賬戶的權利。“同時平衡使用者隱私和保證安全性兩個角度是很複雜的,對個人和業界都是如此。所以我認為公司不應該幫顧客做選擇,而是把自主權交還給客戶。”
越來越多的公司也開始對使用者的隱私保護重視起來。不久前,蘋果軟體工程負責人克雷格·費德里吉在蘋果WWDC大會上表示,該公司將使資料公司追蹤個人使用者的行為變得“更加困難”。他們的產品會發出警報,讓客戶逐一判斷是否願意讓“聰明而無情”的資料公司跟蹤個人資訊。近日,歐盟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條例》(GDPR)也使得不少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調整了隱私政策。於暘強調,任何網際網路公司都要遵從經營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不同國家在資料隱私上的規定。
回覆列表
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數的便利。與此同時,人們的隱私權,也確實存在被惡意曝光的情況。但我覺得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必經階段。有一利必有一弊,就看怎麼區別對待。只要技術完善,管理完善,法律完善,人們的隱私權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