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清國時,溫病學派提出了衛氣營血辯證,黃元御提出了圓運動思想,扶陽派也產生並發展於清朝。現代科學思想和技術發展很快,與中醫的停滯不前形成了剪刀差。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1
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醫療安全造成的

    其實醫學都是一種經驗科學,而中醫是幾千年來對抗病症的經驗的集大成。

    然而到了現代,與相關的現代醫學進行碰撞之後,中醫就顯得停滯不前了,其主要原因就是醫療安全造成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的西藥,比如一款疫苗或者其他藥品,要想獲得上市,必須先經過動物實驗,小規模臨床實驗等等一系列的實驗,才能獲得上市的許可。

    然而這些中醫都沒有,古代的中醫研究出來一個方子,那麼就是直接給人用了,有的有用,人的病好了,這個方子就保留了下來。有的沒用,人死了,那死了也就死了。而且部分的方子,只對部分人有效果,也就是所謂的偏方,按現在的話來說可能是對某些體質的人是有效果的。

    你看這個就知道了,在目前的情況下,你要研究中醫,弄一個新方子出來,要不完全按照西醫流程來走,最後幾乎和西醫沒太大區別,要不就不可能。

    畢竟西藥是明確標明瞭比如副作用,禁忌使用人群,比如有效率一類的東西。

    而沒有確定的中藥,在現代社會,誰敢直接拿來給人用,在現代社會,可不是說沒用死了就死了那麼簡單。

    沒有試驗,沒有經驗的積累,中醫的發展自然也就停滯了。

    畢竟現在社會,比如亞馬遜雨林,動植物之豐富,這個在古代無法獲得的寶庫裡邊,能入藥的數不勝數,但為什麼沒有人根據這個開發出新的中藥方子,原因就是安全,無法確認安全。

  • 2 # lx1林

    典型的中西文化的區別。中醫與西醫之爭體現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價值觀。

    西醫對中醫最大的詬病就是中醫的理論體系不符合西醫的理論體系。這恰恰是當今科學文化最大的毛病,只要不符合科學邏輯的體系都是偽科學。西方科學文化的前身就是神學,一神教體系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只要不拜上帝就是異端,是異端就得消滅。所以凡持西醫為正統的都想消滅中醫。

    而中醫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具有相容幷蓄的特徵。只要實踐證明你是對的,那中國文化予以承認。中醫在承認自己是正確的同時,也沒有去否定西醫的正確性。

    像極今天的中西價值觀對立。中國在承認自己的社會理念同時,同時也肯定了西方文化的優越性。而西方文化奉行的是統一標準制,非黑即白,只要不符合我的邏輯就是錯的。

    中醫在數千年的實踐過程中證明了自己的正確性,只有西醫論的朋友你們要記住,科學解釋不了世界不代表世界不存在。。

  • 3 # 華夏文明的帶刀護衛

    這實際上是“新文化”運動以後才發生的事情。

    太凡普通人沒有定性,也就是沒有根性。沒有根性就是思想上沒有牢固的根基。很容易隨波逐流,順勢而下。

    再加之人總有一種要顯拔(不是顯擺,但也差不多)自己的習氣。總愛有意無意地去搜羅、尋覓大眾所不常見的事物來武裝自己,好讓自己的知識見解能夠“鶴立雞群”。繼而為了顯示自己所掌握知識、事物的“價值”,不遺餘力地去推廣、宣傳以造就他本人的價值。

    類似的現象生活中處處皆見。如在本土文明中的事物,中國人很容易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想顯拔自己的人就很聰明!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就顯拔不出自己什麼超乎尋常的高度了。於是乎象個喜好販賣新奇玩意兒的商販,到處蒐羅奇異異端之物件,一來可以搏眼球,二來光顧他的攤位的人也很多。這就是求新、求異、求奇的人很多才造成的結果。

    文化、文明上也是如此。有些人專門蒐羅外國的文明、文化中的人、事、物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併到處推銷販賣這種知識來達到他的人生價值,造就事業巔峰。可以說他們對於外邦的某些人、事物瞭解程度甚至超過了外邦人自己。但這些人中許多人卻連自己生身父母今年多大歲數、哪天生日都不知道!這些倫常失次的人們自己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正常人是無法理解的。

    還有更下等的!~僅僅知道某個名詞、名字,但事實上並不知道什麼意思什麼內涵卻整天掛在嘴上亂喊口號的。如整天喊著雙盲測試、科學可以證偽、儒家害了中國兩千年、黑格爾說孔子缺乏哲學思辯、中醫沒有標準、孔子後人歷朝歷代都是第一個投降、宇宙膨脹速度可以超過光速、進化論、宇宙大爆炸論等等等等。這些除了一些人僅僅為了冒個泡證明自己的存在(當然別人誤以為他們見識高超效果更好)之外,另外一些人則完全盲從西方人的宇宙觀、人生觀。他們一沒有質疑的理性二沒有任何質疑的勇氣和底氣。他們把失去理智的勇氣和膽氣全部用來詆譭抹黑和誹謗本土文明的人、事、物上了!我唯一奇怪的是他們中絕對沒有一個人去批評象《金瓶梅》這樣的淫穢書藉!這就是怪中之怪了!

    那麼綜上所述,排擠拋棄本土文明的思想,取執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方法,怎麼可能不讓本土文明中出現的中醫受到影響和壓制甚至打擊呢?!我雖然沒有看過任何一部中醫典藉,但在華夏文明的氣分(不是氛)中長大的我可以絕對肯定沒有任何一部正宗藥典收錄打胎的藥方!為什麼!!?只因中醫相對是一種中庸、不偏激、仁慈尊重人類生命的醫學!儘管它對生命的敬重不是十分完美!

    那麼以後中醫的前途會怎麼樣呢?雖然不會消失,但前景堪憂!它的主體會被某些西化了中國人不斷異化,成為一種不倫不類的轉了文明內涵基因的東西!屆時只有極少數民間學者能把它比較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

  • 4 # 指禪

    比武打擂,一般是武林高手之間的事。想不到一百多年前,上海灘破天荒地竟發生過一起中西醫擺擂、比試醫術高低的新鮮事,打擂的雙方是名醫丁甘仁和一位洋西醫約翰,擔任裁判的則是上海第一家西醫院的洋人院長。楊忠所著《丁甘仁傳》中詳細記錄了此事。“打擂”是由洋西醫挑起來的:1907年10月13日,天主教江南教區在金神父路(現瑞金二路)開設的第一家西醫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舉行開業典禮,名醫丁甘仁先生作為在滬的少數幾位名醫被邀捧場。應邀而來的除了上海社團和名流外,還有在滬的各國領事、西醫館的洋大夫以及當時的一些主流媒體。開幕儀式熱烈而隆重。儀式結束後,丁甘仁等參觀了醫院設施,又參加了酒會,他與美租界西醫館的洋大夫約翰緊挨著。當有人介紹這是上海名醫丁甘仁先生時,約翰不屑一顧,很不禮貌地用夾生的漢語說道:“中醫能治病嗎?”又賣弄地說:“中醫不中意。”丁甘仁不卑不亢地回敬道:“西醫是萬能的嗎?”也反脣相譏:“西醫是戲醫。”大家不過調侃而已,並未放在心上。不料一陣喧嚷,卻引來了許多人,那個洋醫生頓時面紅耳赤,惱羞成怒地嚷道:“丁先生你代表中醫,我代表西醫,我們就在廣慈醫院裡擺擂治病,你看如何?”丁甘仁不甘示弱:“悉聽尊便!”一直在場的廣慈醫院洋人院長,對他們欲“擺擂”爭高低,不怕事大,他鼓動說:“我願提供方便做你們的裁判,醫院裡已住了許多剛住院的病人。”接著又很有風度地說:“為顯公平,你們到病床上抽取同一病種的人,具體規則你們自訂,不知二位意下如何?”說完看了看丁和約翰。見二人沒異議,大家開始迫不及待地等待這場“好戲”,酒會也草草散場。到了住院處,因為約翰是內科大夫,自然抽內科病種。院長征得二位同意,把中西醫當時都較為棘手的傷寒病作為“打擂”病種。之所以選傷寒病,他知道雖然西醫療效並不確切,但總比中醫治療先進些,這樣中醫必敗無疑,想借此打壓一下中醫,從而為他新開張的廣慈醫院做廣告,一舉兩得。院長取出兩份傷寒病歷,翻過來背面朝上供二人挑選,丁甘仁與約翰各抽一個病例。依規則,丁甘仁只能用中藥,約翰則用西藥,治療期限為20天,治療標準為病人恢復健康或朝康復的方向發展,理化資料則以檢測結果為憑。院長當著中外賓客的面說:“我是個教徒。我以上帝的名義起誓,保證裁判的公正並全程監督。20天后我還是在這裡宣佈結果,歡迎大家再次光臨,謝謝!”他底氣十足,認定中醫必敗。廣慈醫院開業慶典變成了丁甘仁與約翰中西醫的“捆場”,這一新聞出現在上海各家報紙上,一時沸沸揚揚,家喻戶曉,大家拭目以待中西醫“打擂”的結果。丁甘仁抽取的病人是法租界的洋人史密特,35歲,男性,是法國通商局的一名助理。史密特很樂意接受,聽說丁先生是上海灘大名鼎鼎的醫生,亦想領教中醫的神奇。他不僅主動配合,還給了丁甘仁精神上的支援,對中醫治療充滿信心。丁甘仁與史密特作了簡單交談並感謝他的信任:“對我的信任其實就是對中醫的信任,我在此對你表示感謝!”同時又語氣堅定地說:“我不會讓你失望的。”丁甘仁認真細緻地對史密特作檢查,詢問了病史和飲食起居,接著行望聞問切,辨虛實寒熱,察陰陽五行,醫思慎密,不敢懈怠。他知道這次對擂已不是個人行為,他代表有幾千年傳統的中醫,甚至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只能取勝,沒有退路。經過一番診察,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已在腦海形成。他胸有成竹地對史密特說:“你要謹遵醫囑,按時服藥,中醫是忌口的,按我吩咐去做,保證你不出20天痊癒。”“我會的,希望我們成功!”史密特說。憑心而論,當時中西醫對傷寒病的治療均無確切把握。在治療這類疾病方面,丁甘仁倒是得心應手的。多年的行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精心配製了5帖藥並親自煎熬。史密特吃了他開的藥,大有起色,熱度漸降,面有紅暈,胃口微開。丁甘仁根據病情,又對藥方作了調整。他認為史密特的病證,屬於寒從內生導致氣血凝滯,第二步則可以舒通經絡,扶脾祛寒,護陽伐陰,又是5帖湯藥。10天下來,丁甘仁去廣慈醫院查房,史密特早已立在門口迎候,拉住他的手面帶悅色地說:“我們成功啦!謝謝!”丁甘仁見狀,萬分歡喜。丁甘仁詢問了史密特一些情況,又切脈看了舌,史密特說:“丁大夫,我的病好了,不需要吃藥了吧?”“從脈象看,寒氣已出,但脾虛陽乏,當以扶正祛邪,最後一役直搗黃龍,否則功虧一簣。”丁甘仁信心十足地說。史密特神祕地對丁甘仁耳語道:“約翰大夫的病人,依舊發熱不止,病不見好。”20天過去,當時的報紙早已提前營造了氣氛,人們翹首以待。這一天,風和日麗,廣慈醫院門口早已擠滿了人。報界更是抓住這個新聞熱點,派出了強大陣容。然而那位“敗擂”的約翰大夫託辭未來。廣慈醫院院長作了簡短講話後,略帶沮喪地宣佈:“這次中西醫擂臺結果,傷寒患者史密特經過20天中醫治療,已經基本恢復健康,各項化驗指標正常或趨於正常,丁甘仁先生代表的中醫獲勝!”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丁甘仁英雄般地被推到臺上,記者的相機“嘭嘭”而閃,像放出的禮花。丁甘仁作了言簡意賅的講話:“中西醫的出現都是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取長補短,各自包容併發揮優勢,與我們共同的敵人——疾病作鬥爭!”他看了看各位,用手示意,平息掌聲後,又激昂地說:“東西方文化存在差異,認識有別,這不是彼此詆譭的理由。我堅信並以事實證明,中醫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它永遠也不會衰亡!”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時,史密特擠出人群,出現在丁甘仁身旁,身著洋服滿面紅光的他,用生硬的漢語對大家說:“我是丁大夫的病人,過去我不相信中醫,通過這次治療我改變了看法,我要告訴在法國的家人和身邊的西方人,甚至全世界,是中醫治好了我的病,Very good!”說完他擁抱了丁大夫。一番誠摯的肺腑之言,令所有在場華人和記者聞之動容。洋人也紛紛向丁甘仁伸出大拇指:“Very good!”丁甘仁“勝擂”的訊息,傳遍大街小巷,《申報》第一時間予以隆重報道,標題“國醫勝擂 洋醫敗北”,詳盡介紹了中西醫對擂經過。時值歐風東浙,中醫受到衝擊,丁甘仁的勝出無疑給中醫增添了信心與活力,他用事實證明並捍衛了中醫。

  • 5 # Destroyers

      與中國文化密切結合的醫療體系中醫,視人為一個整體,是與天、地對應的“小宇宙”;在實施救治的過程中,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幾千年來,中醫一直守護著民族的健康。但在明清之季,隨著與西方文化的不斷接觸、交流,基於現代科學的西醫開始傳入中國,並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從而引發了中西醫之間強烈的碰撞和衝突。

      西方醫學傳入中國

      近代西方醫學的傳入,醫史學界一般將之劃分為“兩次傳入”。第一次是指自1582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開始,延至清初,所傳入的西方醫學。

      這一時期,西方醫學主要通過傳教士進行傳播。但那時眾多的傳教士中,真正通醫者並不多。同時由於天主教耶穌會的保守本性,這一時期的醫學傳播並未將真正代表西方近代先進科學的知識與方法介紹給中國。一些西醫思想(如解剖生理等學說)也被一些中醫認識和接受。但在中國醫學幾千年的積累和注重救治的傳統面前,解剖學等西方醫學的影響還十分有限。

      第二次一般以1805年牛痘術傳入為始點。

      在這一時期,西方醫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1846年,莫頓在美國表演乙醚麻醉成功,結束了“比速度”的外科手術。1876年,科赫首先證實細菌能夠產生疾病。至19世紀末,大多數傳染病的病原體幾乎都被查明並分離培養成功。

      此時來華的傳教士大多屬於基督教新教派,其中的醫生也逐漸增多,意在通過醫療配合宣教和擴大在華利益。更重要的是,列強通過槍炮開啟中國大門之後,取得了在華的一系列特權,其中就包括“設立醫館”、建造“醫人院”,從而形成了武力、醫藥、宗教、商業等為一體的殖民策略。

      在這種背景下,西方醫學不僅憑依其最新的科學成果漸次取得了對中醫的比較優勢,而且在遠超出醫學的範圍和程度上對中中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在政治層面獲得了持久的迴音。

      1840年後,圍繞富國強兵、抵禦外侮等國家政治,中國興起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醫學雖不是作為施政大策出現,也多有牽涉。1962年,洋務派在北京建立同文館,並於1865年增設醫科。1881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天津醫學館”,1893年由清政府接辦,改稱北洋醫學堂,為中國海軍醫學校之始。當中日甲午戰爭宣告洋務運動失敗之時,“西學為用”的醫學也迅速轉化為“醫學救國論”。

      1897年,梁啟超在上海《時務報》發表醫學改良意見:“凡世界文明之極軌,惟有醫學……醫者,純乎民事者也,故言保民,必自醫學始。英人之初變政也,首講求攝生之道,治病之法,而講求全體,而講化學,而講植物學,而講道路,而講住宅,而講飲食多寡之率,而講衣服寒熱之法,而講工作久暫之刻,而講產孕,而講育嬰,而講養生,而講免疫……”

      梁啟超認為欲強國必先強種,保種之道不外兩途:“一曰學以保其心靈,二曰醫以保其軀殼。”當時報紙也多有此論。在這些呼籲下,光緒帝決心變法時,對醫學也下諭指示:“醫學一門關係至重,極應另立醫學堂,考求中西醫理,歸大學堂兼轄,以期醫學精進。”後梁啟超對此曾有評述:“醫者……泰西大學為一科,今特許增之,實為維新之一政也。”

      1903年,清政府制訂大學堂章程,其中醫科大學分醫學門和藥學門,醫學門設29門課,中醫課居一;藥學門設17門課,中藥亦僅居一。中醫邊緣化地位一目瞭然。

      隨著西方醫學的陸續進入,從中國人最初的好奇與我自巋然不動,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選擇性學習,再到一邊倒的西方傾向,醫學逐漸從單純的技術上升為政治,成為促進變革、挽救國家的一種方略。時代的脈搏,形塑著醫學的發展,而醫學的進境,也成為透視中國政治的一個可靠視角。

      “廢止中醫案”轟動一時

      1929年2月23日,國民政府中央衛生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與會的有委員會延聘的委員,包括各市衛生局長、各省的醫院院長、各醫學院院長以及各地西醫界人士共120人。

      在三天的會議期間,通過了由西醫餘巖等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另擬《請明令廢止舊醫學校案》呈教育部。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廢止中醫案”。

      此案一出,向無聯絡的中醫界達成空前的團結。3月8日,領風氣之先的上海40多個團體一起聚會,宣佈成立“上海醫藥團體聯合會”,倡議3月17日召開中醫全國代表大會,共商抗爭之計。

      是日,來自全國15個省市、132個團體的262位代表雲集上海總商會大禮堂,召開全國醫藥團體聯合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三項決議:定3月17日為國醫節;成立全國醫藥團體聯合會;組織赴南京請願團。3月19日大會閉幕當晚,由醫界名流謝利恆、蔡文芳、陳存仁,藥界代表隨翰英、張梅庵組成的五人請願團(另張贊臣、岑志良為隨團祕書)連夜搭乘滬寧路火車進南京請願。

      在南京期間,請願團分別向行政院、衛生部、工商部呈文請願,並得到焦易堂、陳果夫、張靜江、孔祥熙、葉楚傖、李石曾、薛篤弼等國民黨要人的分別接見。最後,蔣介石也接見了請願代表,並作出了令代表們放心的表態。

      不日,蔣介石下達批諭:茲令行政院分飭各部,將前項佈告與命令撤銷,並交立法院備案。又準全國醫藥業聯合總會所請,由國民政府宣佈,以3月17日為“國醫節”。至此,“廢止中醫”論爭似乎以中醫的全面勝利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然而,檢視歷史我們便可以發現,“廢止中醫”論爭遠不是中醫厄運與危機的肇始,當時的勝局也不預示著其前程將是一片坦途。事實上,在此之前,廢止中醫的政府行動早在北洋政府時期就已開了先河,而此後國民政府對中醫的抑壓也是愈演愈烈。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醫“致難兼採”為由,在新頒佈的學制及各類學校條例中,只提倡醫學專門學校(西醫)而沒有涉及中醫,完全把中醫藥排除在醫學教育系統之外,史稱“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

      1913年,時任教育總長的汪大燮在接見京師醫學會代表要求將中醫列入醫學教育系統時更是公開表示:“餘決議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請立案一節,難以照準。”隨後,江西當局頒佈了取締中醫章程32條,教育部也公佈了“大學規程”、“醫學專門學校規程”和“藥學專門學校規程”,仍摒中醫於政府教育體系之外。

      對此,全國19個省市的中醫界組成中醫救亡請願團,要求中西醫平等,中醫教育合法化。在這種情形下,北洋政府一面詭詞搪塞說廢除中醫中藥政策不會實施,一面仍拒絕將中醫列入醫學教育計劃。教育部更是在有關批示中批評中醫“非最新學說”、“非具有完全科學知識”,甚至立案“應毋庸議”。國務院的批示也如出一轍。中醫界第一次抗爭就此失敗。

      幸運的是,北洋政府未及進一步廢棄中醫時即已遭推翻。中醫的首次厄運就這樣隨著北洋政府的倒臺而輕鬆化解。

      但在民國“廢止中醫案”後,中醫的處境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變,相反,在政府的抑壓下,中醫開始逐步走向更為艱難的境地。就在論爭後不久,教育、衛生兩部通令中醫禁止參用西藥及器械;中醫學校降格為中醫傳習所或中醫學社,不準用學校的名稱;中醫醫院改為醫室。目的仍在於逐漸消滅中醫。

      在這樣的打壓下,歷時千年的國粹中醫,終於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散居各地的約50萬中醫,絕大部分已無法繼續開業,全國沒有一所公立中醫院校,中醫研究停滯不前,中醫書籍出版維艱,中藥生產日益萎縮,中醫藥店也紛紛倒閉。

  • 6 # Alan桂枝湯

    中醫自漢代以後就已經在逐步變亂了,清朝時期變的最亂,並不是發展的很好!什麼藥物歸經、圓運動等等都是這個時候弄出來。

    並不是說這些理論沒道理,而是把本該簡單的東西弄的太複雜了,複雜到現在的學院中醫難學易忘還沒什麼療效,變成西醫的附屬物。

    各種中醫流派也是這個時候大行其道。真正的中醫都是客觀認識人體,客觀辯證,本就不該有流派!

    複雜其實就是一種變亂!立門派更是一種變亂!醫聖張仲景就從來不立名相,不立流派。

    大道至簡,大醫至簡!

  • 7 # 觀上靈雲

    明末清初,中醫有個派別開始崛起,它就是著名的溫派。

    這個派別的治病原則就是能用多少藥就用多少藥,能用多貴的藥就用多貴的藥,能拖上三年絕不一天治好。由於溫派在掙錢方面相當有厲害,所以整個清朝歷史基本就是溫派崛起的歷史,我們今天天氣感覺中藥不治病,治病慢等等,都是溫派留下的。

    今天,這些人已經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溫派,但是你一看處方就能看出來,一個感冒給你開900元的(安宮)牛黃解毒丸,那肯定就是溫派!

    當科學一切為了錢,科學就停滯了。

  • 8 # 滾滾洪流874

    國門被開啟洋人蜂擁而入,帶來了當時的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加上中中國人留洋歸來,呈現在面前的封建落後殖民化的中國,這些年輕有文化的有識之士,憂國憂民急於求成,為了振興中華砸爛一切封建舊制度,否定了一切崇尚西洋進步,日本的明治維新引進西洋工業,利用資本發展管理成功了,熱血青年推翻傳統從新建立西洋發展制度,他們找不到中國發展道路,中國革命的方向,提出了很多激進言論也屬正常,至少喚醒了沉睡麻木的民眾,所以那時的國學被摒棄視為封建殘餘。中醫再次興旺,是在新中國成立的缺醫少藥時代,毛主席五零年提出中西結合開創偉大的人民醫療事業

  • 9 # 飛雲阿成

    中醫是古代醫術,在現代醫學出現以前,各國各民族的古代醫術都有一席之地,都發展的很好。現代醫學出現以後,相形見絀,完敗是必然的。就如機槍大炮出現以後,大刀長矛完敗;汽車火車出現以後,牛車馬車完敗是一個道理。現在世界各國都已淘汰了自己的古代醫術,中國中醫的存在屬於特例。但是像明清那樣興旺是永遠不可能了。

  • 10 # 梅子黃時雨

    清朝時發展的很好只能說是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沒有選擇,也沒有其他醫學來比較,不好也不行啊!

    西醫泛指現代西方醫學,也就近二百年曆史,真正發展迅速是近幾十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現代醫學,嚴格來說,現代醫學屬於科學範疇,中醫學屬於傳統文化範疇,從當前看,先進的科學技術在統領世界,在醫療方面現代醫學佔據主導地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如果中醫人一味的抱殘守缺,不大膽創新,做為傳統醫學的中醫還要落寞到什麼程度就要看造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種人很單純,感覺所有問題都是自己的錯,這是什麼原因能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