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渣嘯西風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鐵人軍的裝備。在1658年,鄭成功組建了鐵人軍。

    《臺灣外記》卷四記載:“二月,挑選各提督壯勇者為親軍,廈門港築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舉起遍遊教場者五千人,畫樣與工官馮澄世,監造堅厚鐵盔、鐵鎧及兩臂、裙圍、鐵鞋等項,箭穿不入者。又制鐵面,只露眼耳口鼻,妝畫五彩如鬼形,手執斬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執器械副之,專砍馬腳,臨陣有進無退,名曰鐵人。”

    上圖為東山島鄭成功船隊遺址發現的鱗甲殘片。可以看出,鐵人部隊並非板甲部隊,也只是穿的鱗甲。但是具體式樣是什麼樣的呢?

    臺灣的荷蘭駐臺末任總督揆一,在面對鄭成功的部隊被迫投降後,回國後因為”投降叛國“被送上軍事法庭審判,被軟禁於班達群島長達8年才被家人用重金贖回家鄉阿姆斯特丹。他寫過一本回憶錄叫做《被忽略的福摩薩》,福摩薩是音譯,原詞是Formosa,意為美麗的島,最早是西班牙人給臺灣起的名字。揆一在他的書裡是這麼描寫鐵人軍的:

    “敵人計程車兵使用各種各樣的武器。一些士兵背上挎著弓和箭;另外一些除了左臂一塊盾牌外,右手一把利劍外什麼都沒有;而許多士兵雙手都揮動著令人生畏的戰劍,裝在半人長的木棍上。每個士兵的上身都穿一件鐵甲來護身,就像屋頂的瓦片環環相扣。他們的手臂和大腿是裸露的。”

    上圖為荷蘭僱傭兵所畫的鄭成功與荷爛交戰的插畫。其中鄭成功軍隊中的鐵甲部隊很明顯。

    《從徵實錄》中記載鐵人軍:

    “每班帶班長六員,配雲南斬馬各二、牌鋛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每班另募夥兵三名,挑帶戰裙、手臂、披掛隨後,遇戰便穿帶,行伍免勞頓。”

    所以從記載中可以得知,鄭成功的鐵人軍首先是一身鐵甲,他們使用的武器除了標誌性的斬馬刀,還有弓箭和藤牌和腰刀。在《經國雄略》中有記載過鄭成功部隊所用兵器圖樣,見下圖。

    所以我們基本已經可以還原出來鄭成功鐵人部隊的武器和盔甲的形象了。這就是他們的全套裝備。下面我們再看鄭成功是怎麼擊敗滿清部隊的。

    在鄭成功組建鐵人軍後第二年,也就是1659年的鎮江大捷中,鄭成功的鐵人部隊首次登場。根據記載,六月二十日,在鄭成功大軍剛剛登陸,正所謂“兵半渡而擊之”,鎮江清軍提督管效忠打算趁鄭成功大軍立足未穩之際先下手為強。但是鄭成功早有防備,他列陣擋住了清軍騎兵部隊的進攻。鄭成功手下的部隊並非只有鐵人軍,首先上場的的事團牌手。《明季南略·卷十一》中這麼描述的:

    “兵馳騎突前,鄭兵嚴陣當之,屹然不動;俱以團牌自蔽,望之如堵。大兵三卻三進,鄭陣如山;遙見背後黑煙冉冉而起,欲卻馬再衝,而鄭兵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兵斫馬、一兵砍人;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故銳特甚。”

    在依靠團牌手抵擋住清軍騎兵的衝擊後,鄭成功假裝敗走,誘敵深入,將清軍引入事先就設定好的埋伏圈,用架好的大炮轟死了千餘清兵,當清兵死傷到這種程度後,清兵大敗,試圖突圍,這時候鄭成功才派鐵人部隊進行狙擊。《明季南略·卷十一》記載:

    “敗走銀山,追兵至,乃走山上。久之衝下,鄭兵不動。俱鐵甲冑、鐵面頭子,止露兩足;用長刀砍騎,銳不可當。射中其足,則拔箭更戰;大兵遂敗。”

    鄭成功擊敗了清軍部隊,隨機光復了鎮江,然後鄭成功兵鋒所至,周邊縣城無不望而歸附,鄭成功一鼓作氣下一共收復四府、三州、二十二縣城。

    1660年順治開展了對鄭成功的反擊,他任命以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然後達素率領當時京城滿洲軍主力,又一路上匯聚了江寧以及周邊各地的滿洲軍隊一起南下,同時當時滿清統治下的沿海各省水師也向閩東集結。滿清兵分兩路,南路由李率泰、黃梧出海澄,北路由達素、施琅出同安,一齊夾攻廈門島。雙方參戰艦隻達到1200多艘。鄭成功派遣“鐵人軍”右虎衛鎮駐守高崎寨。廈門之戰一共打了兩場,滿清兩度發起聲勢浩大的搶灘登陸都被鄭成功擊敗。當時鄭成功的鐵人軍主要進行防禦滿清水師登陸的作用。在滿清水師登陸受挫後,鄭成功的水師大敗滿清大軍。根據《清耆類選編》《皇朝通志》《康熙實錄》中記載,可考的廈門之戰滿洲籍將官陣亡的有八十人,其中從三品以上陣亡者達28人,參戰的一萬數千名滿洲籍官兵大半被殲,對當時男丁總數只剩四萬九千餘丁的滿洲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次年正月,受到巨大打擊的順治離開人世,年僅23歲。

    所以鄭成功的鐵人軍,作為大明最後的重步兵,主要是打最艱苦的硬仗,因為重步兵機動性不不強,所以無論是堵住滿清鐵騎讓其不得逃脫,亦或是阻止滿清水師搶灘登陸,鐵人軍的任務都是去堅守陣地抵抗最猛烈的攻擊。在對方攻勢受挫後來配合其他部隊殲滅滿清軍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曬粉餅哪款適合乾性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