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研究熱度或將下降雖說智慧建築的雛形30年前就已經出現,未來建築的樣子也在各種科幻電影中出現,但智慧建築研究熱度上升也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前瞻以“智慧建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智慧建築相關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和論文發表數量情況。1990年開始,中國智慧建築漸漸有了研究熱度,到2000年之前,論文數量加速上升,但重量偏小,顯示出智慧建築市場需求並不充足。新世紀之後,由於智慧建築符合人們對未來建築的預期,智慧建築研究熱度隨之上升,並在2008年達到頂峰之後逐步下降。2012年,中國智慧建築相關論文與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同步上升,研究熱度隨之上升,度過2013、2014兩年平緩期之後在2015年迎來爆發。從中信房地產指數來看,智慧建築研究熱度較高的2008年,2015年正是房地產行業指數較高的一段時間。由此可見房地產行業景氣可以刺激智慧建築研究熱度上升。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從不成熟走向成熟,或許在長遠的將來使智慧建築的研究不那麼依靠房地產產業的發展,但近幾年房地產產業發展壓力增大,或將導致智慧建築研究熱度下降。智慧建築的驅動因素智慧建築近年來發展不斷加速,是技術發展、政策扶持、行業需求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技術端,近年國內外技術革新進一步加快,大資料、雲計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不斷進步,建築智慧化工程的發展進入到新發展階段。從政策端看,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指出,到2018年,分級分類建設100個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形成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透明高效的線上政府、融合創新的資訊經濟、精準精細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執行體系。智慧城市的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智慧建築行業向前發展。在需求端,相較於歐美國家,中國建築智慧化工程行業發展仍不充分。但總體上說,中國智慧建築普及程度仍遠低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中國智慧建築佔新增建築的比重僅為日本的一半,未來需求不論從新建還是改裝來說都很充足,發展空間廣闊。智慧建築行業競爭加劇 前景可期雖然智慧建築研究熱度可能會有所下降,但是智慧建築行業發展的勢頭依然強勁。在智慧城市的複雜系統之下,智慧建築行業將會越來越重要。智慧城市產業環節之間存在高度依存關係。在這種背景下,未來的智慧建築行業競爭,並不只是某個環節、某家廠商優勢的競爭,而是集規劃、設計、網路、裝置、服務、投資等“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更好地發揮智慧城市建設主體在資本、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優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真正落地實施。中國智慧建築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因起步晚,基數較小。在美國和日本,智慧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已經分別超過70%和60%。相比於其他發國家,中國智慧建築佔比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未來,國內智慧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將不斷上升,加上已有建築智慧化改造,預計到2023年,國內建築智慧化工程市場規模將達到12276億元,前景可期。
智慧建築研究熱度或將下降雖說智慧建築的雛形30年前就已經出現,未來建築的樣子也在各種科幻電影中出現,但智慧建築研究熱度上升也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前瞻以“智慧建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智慧建築相關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和論文發表數量情況。1990年開始,中國智慧建築漸漸有了研究熱度,到2000年之前,論文數量加速上升,但重量偏小,顯示出智慧建築市場需求並不充足。新世紀之後,由於智慧建築符合人們對未來建築的預期,智慧建築研究熱度隨之上升,並在2008年達到頂峰之後逐步下降。2012年,中國智慧建築相關論文與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同步上升,研究熱度隨之上升,度過2013、2014兩年平緩期之後在2015年迎來爆發。從中信房地產指數來看,智慧建築研究熱度較高的2008年,2015年正是房地產行業指數較高的一段時間。由此可見房地產行業景氣可以刺激智慧建築研究熱度上升。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從不成熟走向成熟,或許在長遠的將來使智慧建築的研究不那麼依靠房地產產業的發展,但近幾年房地產產業發展壓力增大,或將導致智慧建築研究熱度下降。智慧建築的驅動因素智慧建築近年來發展不斷加速,是技術發展、政策扶持、行業需求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技術端,近年國內外技術革新進一步加快,大資料、雲計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不斷進步,建築智慧化工程的發展進入到新發展階段。從政策端看,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指出,到2018年,分級分類建設100個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形成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透明高效的線上政府、融合創新的資訊經濟、精準精細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執行體系。智慧城市的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智慧建築行業向前發展。在需求端,相較於歐美國家,中國建築智慧化工程行業發展仍不充分。但總體上說,中國智慧建築普及程度仍遠低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中國智慧建築佔新增建築的比重僅為日本的一半,未來需求不論從新建還是改裝來說都很充足,發展空間廣闊。智慧建築行業競爭加劇 前景可期雖然智慧建築研究熱度可能會有所下降,但是智慧建築行業發展的勢頭依然強勁。在智慧城市的複雜系統之下,智慧建築行業將會越來越重要。智慧城市產業環節之間存在高度依存關係。在這種背景下,未來的智慧建築行業競爭,並不只是某個環節、某家廠商優勢的競爭,而是集規劃、設計、網路、裝置、服務、投資等“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更好地發揮智慧城市建設主體在資本、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優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真正落地實施。中國智慧建築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因起步晚,基數較小。在美國和日本,智慧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已經分別超過70%和60%。相比於其他發國家,中國智慧建築佔比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未來,國內智慧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將不斷上升,加上已有建築智慧化改造,預計到2023年,國內建築智慧化工程市場規模將達到12276億元,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