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合縱聯橫
-
2 # guoy9196274759
這只是你個人愚蠢的看法而已,企業家該做什麼怎麼做人家自己非常清楚。晶片行業就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還是高技術行業。你可能只看到了intl、amd的成功,其實伴隨他們成功還有不計其數的其他企業的失敗和夭折,包括他們自己在開發過程中無數次的失敗。成功的成本包含了不計其數失敗的花銷,甚至很多企業和個人血本無歸,這些往往不被人們記錄在案。這類行業絕不是你做了就一定會成功。當然,不做肯定不會失敗,所以沒經過失敗總會是自我感覺良好。包括作業系統等幾乎公認的所有高科技行業,能獲得成功的只是其中的極少數,所以風險投資回報高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從現在起我們灑下心來去做晶片、開發作業系統,不是沒有獲得成功的可能,但最終成功的企業也很有可能不是華為。
不贊成財政部的免稅政策,因為成功的不可確定性和高科技的認定鑑定的難度,一是很容易被鑽空子,有限的資源被濫用;二是更容易授人以柄。
-
3 # 通訊瞭望
如今晶片已經成為了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我們現在使用的每一種電子裝置裡面全都是晶片。而各大強國是都在為了更先進的晶片,來召集更多的頂級人才在努力研究著。
那麼,造晶片是企業家應該,也是可以做的。 但目前國內情況下僅靠企業家獨立承擔,其難度和風險將達到企業難以維繼的程度。
晶片行業的技術含量可以說十分密集,像畫板子、晶圓、流片、製程、封裝、光刻這樣的晶片製造“黑話”很多人可能聞所未聞。另外,晶片行業資金極度密集,生產線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美金。晶片從研發到標準化生產,花三五年時間都是正常的,這期間需要的研發費用巨大,國外高階晶片廠商研發費用都超過百億美元。
此外,人才也是這個行業的稀缺資源。一方面是技術又貴又難、人才難以培養,另一方面是行業的集中度很高,少數的幾家大企業壟斷了行業的尖端技術和市場,剩下的企業里人才的待遇也就很難趕上幾家巨頭了。
拋開技術不講,現在華為、小米、阿里都在研發自己的晶片,但制約企業獨自做晶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有充裕的資金可以堅持持續投入,還有時間可以等,並能承擔失敗的風險。
因此,在現在的條件下,指望個別或是一群企業,企業家為了情懷等等因素去造晶片,是不容易實現的。更穩妥的方法,是借鑑日本在1974年做半導體的模式。
在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規模積體電路(俗稱半導體晶片)”計劃,確立以趕超美國積體電路技術為目標。隨後日本通產省組織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東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產學研半導體人才資源,打破企業壁壘,使企業協作攻關,提升日本半導體晶片的技術水平。計劃實施4年,日本取得上千件專利,一下子縮小了和美國的技術差距。到了1980年,日本攻下全球30%的半導體記憶體市場,5年後,日本的份額超過50%,美國被甩在後面。
到了1981年,AMD淨利潤下降2/3,國家半導體虧損1100萬美元,上一年還賺了5200萬美元呢。第二年,英特爾被逼裁掉2000名員工。1985年英特爾繳械投降,宣佈退出DRAM儲存業務。在英特爾最危急的時刻,如果不是IBM施以援手,購買了它12%的債券保證現金流,這家晶片巨頭很可能會倒閉或者被收購,美國資訊產業史可能因此改寫。
如果,不是後來美國強力打壓,逼迫日本簽訂了《美日半導體協議》,讓日本半導體晶片產業掉頭滑向了深淵。如今現在很多參與圍剿華為的美國科技企業只怕都不會存於世上。
所以,國家支撐,整合各種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才是目前情況下造出高效能自主智慧財產權中國產晶片的最佳方式。
回覆列表
現在社會追求快錢,是溫水煮青蛙,因為依賴外國的晶片比較多。一旦斷供,這邊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華為為什麼能提前造,是因為很早美國就開始設限了,即便現在也有很多高科技技術不會出口到中國。華為擔當了太多,也因為只有華為能擔當,因為他有財力,同時有對員工好的激勵機制,同時包容,海納百川,全國各地甚至外國的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家,都在華為的鼓勵下去研究。真正的達則兼濟天下。我們國家也在鼓勵做晶片,但就像任老說的,砸錢沒用,需要砸各個家。同時國家能做的就是提高教育質量,圍繞這個核心去做工作。具體怎麼做,提高教師工資,提高教師地位,培養高素質老師,才能培養高素質學生。教育,任重而道遠。其實很多時候做事情是各個國家合作,只有我們國家,被逼的什麼都要和其他國家比。任老說的對,最重要的是開放,共同為人類服務,在中國建造晶片基地,邀請全世界各個科學家共同為人類服務,老美一家獨大的心態不得人心,遲早要和老美在山頂見面,我們要做好山頂見面的準備,其實現在老美已經有點兒急眼了,但我相信高層不會視而不見,希望未來我們能在核心技術上擁有自己的話語權,不再被別國擠來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