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落美食
-
2 # 懂兒方知如何愛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的,不知媽媽是否問的是早教機構那種早教課?
廣義地看,早教是孩子從後天環境中獲得的任何有意識地對其心智發育有明確影響的因素。比如媽媽與嬰兒的眼神對視,面板接觸,都是孩子早期發育必不可少的影響因素。上再多再好的早教課,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環境因素刺激,孩子依然會出現社交能力發育遲緩,或者面板飢渴症等問題。
懂才是愛-When parents know, children grow.
-
3 # 迷你育兒磚家小涵涵
孩子的早教其實還在媽媽們的肚子裡面就開始了,不過那個時候這種教育被人們稱之為胎教。在孕婦懷孕期間的胎教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喜好。有人做個調查,在媽媽們懷孕的期間,孩子由母親身上吸取到的知識,極大的可能是孩子以後的愛好。
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在孩子滿週歲的時候,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安排一個抓周。而這個時候孩子抓周所表示出來的就是對這個東西的好奇和喜歡。其實在胎教的時候這方面是有影響的。
接下來就是開始正式進入嬰幼兒早教的部分,目標:讓兒童最快速的熟悉這個陌生的世界。
第一、辨別物品,這個時候和結合說話來進行,比如說在1周的孩子生活中,家長每次遇到什麼東西,可以順便和孩子說下,雖然孩子可能暫時不動,但是有助於孩子的認知和語言學習。
第二、在辨別物體的基礎上開始識字教學,比如說用有色的字型圖片來引導兒童,現在網上有很多這種輔助方法,像是貓小帥學漢字、瘋狂英語等等比比皆是找一下就知道了。
第三、培養孩子的思考,這種情況下可以用一些益智玩具來輔助,比如說阿哦玩具DIY系列、樂高系列等等,讓孩子自由發揮創造。
第四、培養獨特的愛好,這個因人因家庭而異。
-
4 # ABCSKY
很多人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麼,這條起跑線在哪裡?我認為孩子從0歲就開始了。
美國腦科學專家 Patricia Kuhl 研究發現,0 歲嬰兒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真人發音,並在大腦裡自動對語言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建立語言資料庫。為學齡前的孩子提供多語言環境的輸入課程,將為孩子塑造多國語言的能力。
同時,研究顯示,學齡前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任何學齡前的孩子,都有可能形成兩個語言中樞以上的技能。這種能力在7歲以後會急劇下降,等到17歲後,語言的學習效率變得極低,孩子將基本失去第二語言的學習天賦。
所以,越早培養孩子另一門的語言習得,讓孩子從嬰兒時期構建起雙語系統,對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乃至整個未來發展都產生深遠影響。
華盛頓大學I-lab腦科學研究所最新的一個實驗證明,雙語的者因為常在兩種語言中切換,擁有比單語言者更高的認知靈活性。而與只會一種語言的同齡人相比,會說兩種語言的6個月大嬰兒也同樣擁有更強大記憶系統和更靈活的認知能力,同時這種優勢將持續終生。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語言專家Pearson教授提出兩種培養雙語寶寶的方法:
OPOL(one parent one language)
一個家長一門語言:也就是說在家裡對孩子說話的時候,爸爸只用一種語言,媽媽只用另外一種語言。
(minority language at home)
家中使用非官方語言:也就是說社會中(比如學校,超市,醫院)孩子接觸一種語言,而回家後接觸另一種非官方的語言。
這兩種方法都是本著最大程度的提高對兩種語言的接觸環境的原則,也是最有效的第二語言教育方法。
不過國內大部分家庭都無法很好的實現這種語言環境,也不能作為一個純粹的閱讀環境,有太多人為因素的干擾,導致孩子無法專注的閱讀。部分的媽媽在專業英語陪讀上也有所欠缺,這就對培養雙語寶寶增添了難度。
在廈門一家幼兒英語早教機構,ABC SKY給出了一套培養雙語寶寶的英語習得的教學系統。
團隊曾費四年時間,走訪美國、北歐、臺灣、芬蘭等 13地調研,經過與多國教育機構、腦科學中心、世界級高校專家的討論研究,提出了一套適合非英語母語國家孩子英語習得的 TUI 教學法——Teaching by Understanding Instructions 理解力教學法,並在美國成立TUI研究院。
在這個教學體系下,他們提供了從教材選擇、課程設計、教具設計、沉浸式的全英語授課、授課評估、課後評估、教師培訓到第二語言習得教師資格認證的整套系統解決方案,確保孩子能從 0 歲起接受第二語言的母語式教學,並在0英文基礎的情況下,透過TUI教學方法,達成用英語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和表達創作,以及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回覆列表
寶寶應該是從生出來那一刻開始就在接受早教了吧!只是根據大腦發育的情況接受的東西不同而已,從簡到繁,從少到多,卻也時刻都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