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水天
-
2 # 文化妞
無論是過年過節,還是結婚嫁娶,進學升遷,以至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只要為了表示喜慶,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
這個習俗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為“鞭炮”。
-
3 # 老漁破船
沒有研究過,從我個人來說,打記事開始就知道過年必須放鞭,幼年的好奇多少還有點興趣,漸漸的開始不習慣了,太鬧,太吵,太嗆人。後來孩子長大了,放鞭的傳統在他們身上延續下來,雖然有了禁鞭令
-
4 # 唯我1180529106
這個問題,你們不該問了,現在不是開始國家不讓放鞭炮了嗎?這就要成為真的歷史了,以後的孩子再也不問這類問題了,我不知道什麼是鞭炮了,可憐啊
-
5 # 張鐵鋼雜談
燃放鞭炮的習俗,其說法不一,約定俗成的公認說法是從魏晉時期就有守歲之說,而記載燃放鞭炮始於漢朝。古代過年不叫“春節”,而是叫“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過年即春節燃放鞭炮有一種傳說,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非常兇猛。這個叫“年”的怪獸長年深居海底,只有除夕這天才跑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所以每年除夕這天,人們都會扶老攜幼躲到大山裡去,為的是躲避年獸傷害。相傳,有一年除夕這天,來了一位乞討的老人,他看到人們慌慌張張的四散奔逃,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一些吃的後,勸他立即上山躲避年獸。那知道一個乞討的老人不但沒有逃走的意思,還微笑著對老婆婆說:你如果讓我在你們家住一夜,我能把年獸攆走,讓這個怪獸再也不能人間禍害人。老婆婆看勸不走這個乞討老人,就說:那你一定保護好自己,不要讓年獸把你吃了。
除夕夜的半夜時分,年獸闖進了村子,但是這頭年獸感覺村裡的氣氛不對,年獸停下來東張西望的看到了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這傢伙很高興的向老婆婆家跑去,誰知道,它剛到老婆婆家門口,院內突然響起了鞭炮聲,這頭年獸一聽到鞭炮的炸響,又看到身穿紅袍的老人張牙舞爪的衝了出來,年獸渾身顫抖,掉頭就跑,原來年獸最怕紅色和鞭炮聲。第二天是大年初一,躲避年獸的人陸陸續續都回來了。回到村裡一看,家家戶戶平安無事,都感到奇怪,這時村東頭老婆婆想到了乞討的老人,老婆婆把乞討老人的許諾說給了村裡人聽,也知道了驅趕年獸的方法,貼紅紙,後來改成貼紅對聯,放鞭炮和家家戶戶點燈守歲。
-
6 # 小張71889442344
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傳說中"年″是一種動物,它會在除夕夜吃人,一聽說過年了人們就嚇壞了,就關上門驅趕,用竹竿敲門發出響聲,就可以把年趕走。後來有了火藥,人們發明了鞭炮,就用放鞭炮來驅趕年,年還怕紅布,後來人就用紅紙貼在門上式窗上來嚇唬年,再後來人們發現每當過年貼紅紙太單調,就在紅紙上寫上吉利的或祝福的詞彙,後來就變成了春聯。
-
7 # 夏天裡的夏天
華人過年放鞭炮習俗由來已久,這是為什麼呢?放鞭炮是有什麼習俗和來歷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春節放鞭炮的習俗是怎樣的吧!
春節放鞭炮的來歷民間的一種說法: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挨門竄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年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放鞭炮是源於驅除鬼怪的行為的,但是今天人們過年放鞭炮是為了喜慶,因為鬼怪被趕跑了,晦氣也被趕跑了。 春節習俗:放鞭炮放鞭炮的由來 放鞭炮古時候叫放爆竹。相傳,在中國古代一個地方有種叫"年"的兇猛怪獸,每到除夕的時候就吞食牲畜傷及人命,為了躲避“年”的禍害,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天殺豬宰羊敬供“年”。後來人們無意中發現這怪獸害怕火光和爆炸聲,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在家門口燃燒竹節,由於竹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使得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後來隨著火藥的發明,火藥爆竹取代了過去的竹節爆竹,慢慢演變成今天鞭炮。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這風俗也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習俗。 春節的傳統習俗放鞭炮圍繞著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紅紅活活過春節,熱熱鬧鬧團圓飯,圍繞著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民俗習慣,偏的不說,就拿放鞭炮、舞獅子、耍龍燈等等的一切風俗,隨著科學文化的進步也都不同程度的賦予了新的內容。華人有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習俗。鞭炮也叫爆竹,爆竹聲中除舊歲。除夕夜裡人們用爆竹聲辭舊歲迎新春,大年初一人們一開門便燃放爆竹,叫做“開門爆竹”。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鞭炮,它是中國特產,在外國是沒有的。從古至今,由於人們不斷加工、改進,爆竹的品種、樣式越來越多,色彩也跳出了單一的火紅色。除了傳統的百子鞭炮、單響、雙響的花炮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花炮,並取了一個個文雅、富於詩意的名稱。如:“金菊吐豔”、“飛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紅梅”、“金猴騰空”等等,還有百頭、千頭、萬頭,甚至長達十萬頭的巨型鞭炮,真是應有盡有,五花八門。古時沒有火藥和紙張製成的鞭炮,人們用火燒竹子,竹子發出的噼噼啪啪的爆裂聲可以嚇跑鬼祟,古人以此避不詳取吉利,現在的爆竹更多的是喜慶娛樂的活動。而且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婚慶嫁娶、重大典禮,以至建房、開張,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表示喜慶。
回覆列表
在過去,中無論是過年過節,或是結婚嫁娶、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只要是為了表示喜慶,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這種習俗在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鞭炮也叫爆竹或炮竹。為什麼叫“爆竹”呢?這跟“竹”有什麼關係?
《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古時候,沒有火藥,也沒有紙張,人們在過年過節時,用火燒竹子,使它爆裂,發出聲音,來 驅逐 瘟神惡鬼,確保平安。這種爆竹驅逐瘟神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為“鞭炮”。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展,人們已經不再相信燃放鞭炮能驅逐瘟神惡鬼,但它仍舊是表示喜慶的標誌。從“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永珍更新春”這副對聯就可以看出,過年過節放鞭炮具有去舊迎新的喜慶意味。儘管如此,由於鞭炮內有火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殺傷力;過年過節燃放鞭炮而造成的傷亡的事故也經常發生,因此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紛紛禁止燃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