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腦血管醫生羅民
-
2 # 心血管王醫生
有的人90歲血管還沒有堵塞,有的人20歲血管就完全堵塞了!
這不是玩笑,這是我們親眼所見,前年我們搶救的最年輕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只有20歲,急性心肌梗死就是血管完全堵塞導致的;我們也總能遇到一些老壽星,他沒有任何血管堵塞的跡象。(當然只是沒有血管堵塞的跡象,不代表血管一定沒有堵塞,因為血管狹窄小於70%的時候,常常沒有症狀,我們也不可能為此就給老人做一個血管檢查。但上週我親自遇到的81歲一位退休記者,他的頸動脈連一個斑塊也沒有,原因很簡單,就是健康生活,預防為主。)
所以說並不是到了50歲,我們的血管就會堵塞,理論上講如果我們都能活足夠的年紀,那麼我們都可能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出現血管狹窄,但是很多人只是出現輕度血管狹窄,根本不會引起症狀,也不會引起供血不足,更不會出現心絞痛、腦梗死等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確實血管堵塞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但更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年齡,而是生活方式。
血管堵塞是什麼?血管堵塞其實就是血管垃圾長期堆積在血管內壁,久而久之引起血管狹窄。這些血管垃圾我們叫動脈粥樣硬化,這些血管垃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抽菸、久坐不運動、酗酒、不健康飲食、生活不規律等等因素密切相關。
既然上面我們提到過幾例病例,那麼我們還是用病例來說明,為什麼有人30歲就發生心肌梗死,為什麼有人81歲連頸動脈斑塊都沒有。
上週搶救的29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學的時候就肥胖,後來抽菸愛吃油炸食品和甜食,大學就發現高血壓可是就是不願意吃藥,平時就喜歡躺著,不愛運動。結果年紀輕輕血管就發生完全堵塞,就發生心肌梗死,與死神擦肩而過!
而那位81歲老人家,為什麼81了都沒有頸動脈斑塊,那是因為他不抽菸不喝酒,肉菜比1:4,不挑食,常年堅持運動,生活規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礎。
這兩個病例就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哪些人更容易發生血管堵塞,哪些人不容易發生血管堵塞。只有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預防血管垃圾加重,預防血管嚴重狹窄。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當血管已經發現嚴重狹窄,那是很難把這些垃圾清除乾淨或減少,而一旦發生完全堵塞,那麼就是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只有預防才是最好的治療,而不能等到血管垃圾已經堆積成山。
從小預防更有意義,這些血管垃圾是常年累月加重的,而不是幾天形成的,我們四五十歲發現血管狹窄了,這時候才想起改掉不良生活方式,您想想能那麼容易嗎?一方面很多習慣都沒辦法改變,比如飲食習慣,比如戒菸戒酒,比如運動習慣,比如減肥,比如生物鐘調整。一方面這些垃圾也不會隨著生活方式改變而逐漸消失,只會說減少更多的垃圾,延緩血管狹窄。
所以,只有越小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越好,越早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越能預防血管狹窄。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比如遺傳基因確實是改不了的,尤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人,更要健康生活,更要嚴格控制三高。50歲並不是說人人都會有血管狹窄,關鍵還是看你怎麼對待生活,怎麼對待三高。
健康對待生活,生活回饋你健康!
正規控制三高,三高乖乖聽話不搗亂!
-
3 # 橙醫生健康課堂
這種說法並不是非常合理。正常來說,血管硬化是一個跟年齡相關的問題,但是血管堵塞確實跟很多因素相關,比如飲食,生活習慣等。年齡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回覆列表
血管堵塞並沒有年齡限制,只能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年齡高的人患病的機率會高出一些!
想要給出確定的答案,首先需要說明原因,血管是否發生堵塞,與飲食健康與否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所有人都能吃的上肉類類,而華人更是以餐飲文化豐富而著稱,過多的攝入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讓我們身體內部營養過剩,各種垃圾越堆越多,長時間如此,就會在血管壁上發生沉積,出現斑塊,破裂成血栓,堵塞血管。
堵塞面積低於50%時,基本不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症狀,但如果高於50%就可以確診為冠心病了,出現諸如心慌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這時候已經非常危險了,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進行控制,減緩病情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堵塞程度高於80%,並且有著危及生命的風險時,就需要考慮介入手術了,手術成功後,也並不是一勞永逸,誠然,規範的介入手術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是,介入僅僅是是心血管疾病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做手術僅僅解決一段時間的問題,這個階段只是緩解急重症的情況,以後仍然復發的風險!
我們需要對脊柱進行細緻的檢查,找出心血管堵塞的罪魁禍首,對脊柱病灶點進行治療,然後透過神經調控,解除神經興奮導致的持續放電,重新擴張痙攣收縮的血管,使血管不在狹窄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