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子味的心情寫寫
-
2 # 李老師小學奧數
“小孩脾氣不好”的確困擾著很多家長,作為5歲孩子的爸爸,我也曾經為此煩惱過。講道理吧,他聽不懂;批評他吧,他哭得更厲害;不管吧,又怕放縱了他,讓他養成不好的習慣。其實,我們都不用太操心,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發脾氣是很正常的,關鍵在於我們家長如何應對。
發脾氣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必然產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2-5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規則對兒童還沒有約束力,他們沒有把規則看成是應該遵守的。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不再像嬰兒一樣任由父母擺佈。
就拿我兒子來說吧,3歲之前,每天晚上的繪本都是我挑他看,可3歲之後,他逐漸開始要求看自己喜歡的,哪怕那本書已經看了無數遍。當我們為了他好,不滿足他的要求時,他就會很著急,然後發脾氣,甚至哭鬧不止。
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發育的關鍵時期,當他發現願望和現實的偏差時,就會產生失落,這時不知道怎麼調整情緒的他們,只能用發脾氣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和妥協。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應對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 David曾經提出:情緒敏感力是決定情商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情緒敏感力的培養主要看在幼兒時父母對於孩子的情緒態度。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大部分家長採用的阻止式做法,對孩子情商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們會經常看到,家長冷漠處理的,孩子往往有些或多或少的孤僻;家長以暴制暴的,孩子往往脾氣更大;家長總是妥協的,孩子往往特別自私自我。
而那些充滿愛心、耐心以及正確應對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大多數情商很高,特別討人喜歡。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合理應對1、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透過我們的感同身受,讓他能讀懂自己的情緒,也讓他知道我們理解他的情緒。
比如,被拿走手機後,小孩特別生氣。這時我們就可以說:“我明白你現在很難過。就好像爸爸的丟了,也會和你一樣很傷心的。”
當孩子認識了自己的情緒,他剛才的生氣和傷心就會逐漸遞減。
2、幫助孩子挖掘發脾氣的原因
比如,同樣是因為小孩手機被收走而引起的發脾氣,我們可以這樣引導:“你這會兒很生氣,是因為還想玩遊戲?還是因為手機被收走?”
如果是前者,我們可以引導:“因為寶寶玩的時間太長了,眼睛需要休息一下噢。”
如果是後者,我們可以引導:“爸爸把手機收起來是要讓它充電呀,沒電了就玩不了了。”
最後,我們還可以補充:“寶寶,以後有什麼不開心就說出來,這樣爸爸媽媽就知道你要什麼了,好嗎?”
3、幫助孩子找到發洩情緒的方式
還是以手機被收走為例。經過以上兩點引導後,孩子已經能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接下來就要把這些不滿情緒宣洩掉,我一般採用的方式就是深呼吸+轉移注意力。
深呼吸,就是讓小孩進行一分鐘的深呼吸,閉上眼睛,通過幾組深呼吸來平靜心情。
轉移注意力,就是平靜心情後,陪他一起去做他喜歡的事,比如一起玩玩具、看書、踢球等等。
總而言之,什麼樣的父母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希望我們都能溫柔一點兒、耐心一點兒。
當孩子發脾氣時,
一句“我明白”,好過婆婆媽媽地說教;
一句“我也會”,好過氣急敗壞地阻止;
一句“我陪你”,好過無可奈何地放任;
一句“我愛你”,給他無窮的力量,幫他在每次發脾氣中不斷學習、成長!
小男孩3歲多,平時挺乖,愛看手機,一看就入迷,中途要是拿走了,就會很生氣,又是搶,又是鬧的,還會從網上撿一些不好的語言說。平時做錯了事,說了他,又哭又生氣,也不認錯,大神們有沒有什麼好的育兒經
回覆列表
為什麼要給孩子看手機?
先要了解手機上的什麼內容讓孩子著迷。
1.歌曲,或者小孩兒歌專用APP,可以給 孩子播放讓他聽,但手機得你掌控,他只能聽不能總是看螢幕。
2.動畫片,現在的孩子少,而且孩子都很聰明,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很多,如果一點動畫片不讓看,不可能。可是從看的那天起就應該立規矩,一天只能看一到兩集,不能超過二十分鐘。
3.抖音快手之類的APP,這個只能說家長沒有以身作則,自己經常觀看和拍攝,影響到孩子,本身小孩的好奇心較重,影片裡的音樂和內容大人都很容易被吸引何況孩子。
4.遊戲,這還是和大人有關係。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成長成什麼樣,和家長有很大關係。電子產品無論成人還是小孩接觸時間過長都會出現迷戀甚至暴躁情緒。所以家長還是要多陪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遊戲,講講故事,和大自然接觸,選擇一些有意義的陪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