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後山林靜

    人的教養是體現在細節當中的,我們當然應該教育孩子要懂餐桌禮儀,這也是文明的一種表現。其實,每一件事我們成人都有必要去教孩子。而且是從孩子生下來開始就應該教育他們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給孩子定規矩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孩子進餐前要洗手。

    洗手是孩子講衛生的一種表現,但也是一種禮儀哦!想想看,如果我們大家在進餐的時候,孩子一雙髒兮兮的手伸向你的面前,去夾菜,你會有什麼感覺呢?是不是會影響食慾呢?對孩子來說也不衛生啊!如果有客人來,這樣是很不禮貌的,所以餐前必須洗手。我們大人在洗手時,儘量讓孩子看到,讓他知道父母也是要洗手,講衛生的。

    二、讓孩子來要準備餐具。

    一般來說,四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獨立性已經非常強了,並且能夠幫助他人做一些事情。我們可以放手讓孩子來準備餐具。在他準備的時候,要教孩子輕拿輕放,餐具擺放要整齊,不要玩。讓他承擔起家庭中的責任。

    三、與大人一起坐下來吃飯。

    在孩子小的時候,吃飯往往會到處跑。有的孩子喜歡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吃飯,會離開餐桌,這樣吃飯是很不禮貌的,而且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食慾。因此,大人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和大家坐在一起吃,不能離開坐位。如果孩子不坐,父母可以走過去,堅定的讓孩子坐下來。

    四、等家人到齊了再開始吃。

    但孩子擺放好餐具時,可能媽媽還在廚房裡炒菜,我們可以和孩子等媽媽做完事情以後再開飯。有時我們會太照顧孩子,很擔心他總是會餓著,於是會讓孩子一個人先吃。其實,只要不是太晚,孩子也不會餓的。特殊情況除外。在等待的過程當中孩子也能看到媽媽的辛苦!

    五、進餐時不要大聲說話。

    進餐時間是個很溫馨的時間。一家人可以在一起交流今天發生了的事情,是連線感情的一段時間。我們允許孩子與家人一起邊吃邊聊。但是聲音要小一點,最好把嘴裡的飯吃完了一口後再說話,避免把食物噴出來。當孩子大叫時,父母要及時制止。有的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時,吃完了會馬上大叫一聲老師,告訴老師:我吃完了。老師會告訴他們吃完了只需示意一下老師就知道了,保持安靜。

    六、進餐時不要挑食、翻菜。

    我們都會有自己喜歡吃的菜和不喜歡吃的菜。成人在進餐時儘量不挑食,教育孩子也不要挑食。喜歡吃的菜如果離他比較遠的話,可以跟父母說,把菜換動一下,或把轉盤轉過來。夾菜很忌諱翻菜,只挑自己愛吃的吃,這樣是很不禮貌的。如果孩子很想吃的話,自不要翻,而是可以告訴父母。如果允許孩子這樣做的話,以後孩子出去和別人吃飯也會這樣做的。要想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如何?其實我們只需要和一群孩子出去吃一餐飯就知道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哦!

    七、不要玩餐具。

    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不知道您的孩子有多大?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當它們不想吃飯或者是當成人沒有關注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玩餐具。比如他們會用勺子敲打碗,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還會用手去轉碗,把碗轉得飛快,進行雜耍。這些行為看似很好玩,但卻確是不禮貌的。有的家庭中餐桌上是有轉盤的,有的孩子沒事就喜歡轉轉盤。如果養成習慣後,孩子就很難改了。因此成人從小就要教育孩子不能玩餐具。

    八、餐後收拾一下餐具。

    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來安排。等家人全部吃完以後,請孩子幫忙把餐具簡單的收拾一下。如把碗筷子放進洗碗池裡,把桌子稍微擦一下。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讓他們來洗碗。這些家務活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分工,讓孩子一起來分擔家務。

    我的孩子從剛學吃飯開始,我就會教育她進餐要注意什麼,孩子做得很好。需要說明的是,當我們在給孩子定下這些規矩時,我們父母要先做到,給他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孩子是在我們的潛移默化當中形成行為習慣的。孩子在做得好的時候,請多多肯定他們。如果沒做好,也不需要去責罵他們,給他們時間。相信孩子!

  • 2 # 半頁齋

    食物是人的第一訴求,雖然現在不用再為溫飽擔憂,但是流傳下來的餐桌禮儀、餐桌文化還是要繼承的。

    外華人進餐也很注重禮節,如何使用刀叉、餐具都很講究。華人進餐時主要使用筷子,禮節上看似簡單了許多,但是文化缺博大精深,就說最不起眼的筷子,兩根筷子代表了一陰一陽,代表了太極的兩儀,夾菜時兩根筷子一動一靜。

    餐桌上可以教育一個人,也可以分辨一個人,餐桌禮儀的教育不可忽視。

    長幼有序。座位的安排,如果是方桌,一般長輩面對南面,孩子面對北面。小時候吃酒席,長輩們為了誰坐首席要謙讓好久,每一道菜都是長輩先動筷,其他人才可以吃。在家裡吃飯也是如此,長輩沒有上桌,我們是不能先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出你心中的喜劇之王?選擇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