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臨寫趙孟頫的字帖再臨文徵明,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我想知道,你臨完趙孟頫的字帖以後,從中得到了什麼?

    臨帖並不在於臨的多,而在於悟道。透過臨帖,解決書法中的筆法執行技巧。粗枝大葉的臨寫完,寫的粗略有點象,並不知道其中的密奧,此時改換門庭,雖不致於說全功盡棄,也就只剩手的運筆不發抖而已。

    臨帖要對一個人的字帖反覆推敲琢磨。在精臨之中發現字帖中的精妙。字帖中細微的地方,才是他們的精髓所在。古代人比起我們現在獲得字帖的條件困難很多。往往獲得佳書數行,細心研習,終能名世。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是古人無法想象的。或許,正是選擇的範圍太廣,以致於讓大家對所有的經典都想嘗試。卻犯了博而不精的錯誤。

    如果你能把趙孟頫的字帖深入細緻的研習以後,再去臨寫文徵明的字帖,這時候對書法的認識,就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外形模仿。而會領悟到書法中的共性,雖然體制不同,貫穿於他們內在靈魂:筆法,卻是相通的。我早先學習的就是文徵明,現在學習趙孟頫,為的就是找尋書法的共性。

  • 2 # 無墨秋水

    練習書法,臨摹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其實臨摹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管臨誰的作品,就是不僅要做到形體像,更重要的是要領會意像,臨帖就是要吸取每個大家的優點。我個人認為臨誰都可以,先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學會分析思考比較,從每個大家的風範裡面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就可以了。謝謝支援,我也是學書的菜鳥。我的意見僅僅代表我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專家們不要噴!

  • 3 # 不二齋

    我們知道趙孟頫是元代的著名書法家,他主要學習王羲之,而文zheng明是明代的書法家,不論時代,趙孟頫的水平還是要高於文徵明的。

    你學習完趙孟頫然後再去學習文徵明,這是越寫越朝下了啊。書法上講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下,得其下下。

    雖然我們有時候不會直接去學習王羲之,因為理解能力和學習方法的不同,我們一般會選擇一個比較容易書體入手,比如先學習趙孟頫,等用筆入門以後,熟悉了行書的用筆和結構,再去學習王羲之。

    這是一個由低向高地位學習過程,當然,也有從高向低寫的,比如先學習的王羲之,後來發現王羲之太難了,回過頭來學習趙孟頫的,這只是一種學習策略,等練習到一定程度還要回過頭來練習王羲之的。

    我們知道王羲之是帖學的鼻祖,王羲之之後的帖學都是王羲之的書法風格的演變和發展,學習書法,最終還是要學習王羲之的。

    要有一個稍微清晰的學習路線,不能都一榔頭西一棒槌,最基本的路線就是從下往上寫。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4 # 翰墨書道

    學習書法在能夠做到技法的基本嫻熟,如到達背臨作品部分或按照原帖筆法筆意風格創作作品後,在臨摹學習其它書法家的字是都可以的。我們要清楚換貼的相對前提。因為不同的書法家其作品自有其獨特的個性的書法風格,我們廣採博取其它書法家的藝術元素,可以更加豐富自己的書法內涵或底蘊,就像米芾那樣,集百家成一家。

    問題是題主所說的臨完趙孟頫的書法,太過於籠統,不知是全面系統臨摹了一遍趙孟頫的一部作品還是對趙孟頫的書法達到了透徹精研的層次,顯然從題主的提問看是前者。如果對趙孟頫有非常深的研究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提問。按照傳統的觀點,臨摹學習一家書法,沒有個幾十年甚至一生的研習,很難說學完或臨完的。比如《蘭亭序》,自作品的誕生至今,其文化書法藝術內涵仍然是無窮盡的。趙孟頫的書法同樣也具有非常深厚的書法藝術文化內涵,臨完的說法有些模糊。

    在回答問題的開始,如果我們對一家書法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技法基礎,在臨摹學習其它書法是完全可以的,並且還會避免學習書法中可能出現的疲勞現象。

    文徵明的書法造詣非常高,而且還屬於畫家字,也可以說是文人書法,並且作品多有墨跡本,是非常適合臨摹學習的或借鑑的。

    還有就是,如果我們初學碑刻,繼而也可以臨摹學習一些墨跡作品,來彌補其不足。題主所言學趙孟頫,趙孟頫的作品,碑刻不多,如果在此基礎上學習文徵明是不是有些近了,因為他們都是畫家書法家。不過只要喜歡,認為適合自己學習,是沒有什麼的。

  • 5 # 千年蘭亭

    臨了趙孟頫再臨文徵明,如果說這是你學書法的順序,那有點問題。

    雖然說二人都是二王一脈,但二人的取法還是有極大區別。

    趙孟頫處於宋末元初,彼時因為尚意書風的影響,書家過於重視情趣而急視法度,書法終於江河曰下。此時老趙高舉愛古大旗,直接取法二王,終於成為一代大家,並影響明清書法。

    而文徵明是取法黃山谷,也是明請書法中較有影響的一位書家。但其藝術水準及所取得的成就是無法與趙孟頫相比的。

    藝術講究取法乎上,趙孟頫是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書家,學了他的字,宜直接學王字,其他書法家所臨王羲之的作品可以作為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高效獲得1-2小時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