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無奈的覺悟

    明星開演唱會一般都由主辦方負責策劃宣傳場地佈置等等,明星演唱會收入是按場次算片酬的,像拍電影一樣,也就是說不管這場賺不賺錢,他們都拿到固定的唱酬。

    而主辦方的收入是門票收入扣去各種成本,演唱會火爆的歌手,主辦方和黃牛(主辦方是最大的黃牛)都賺得盆滿缽滿,票房慘淡的歌手,主辦方賣力吆喝也虧到內褲都不剩。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問,明星開一場演唱會主辦方賺多少錢?

    當然,如果某明星的演唱會上座率低,票房差,導致主辦方血本無虧,主辦方肯定不爽了,在網上各種黑,以後業內也沒人敢接這個明星的演唱會了。有的明星票房慘淡,主辦方只好取消演唱會,以後再接這個名星的演唱會就要砍價了。

    國內演唱會最火爆的歌手是張學友和周杰倫,一個是香港歌神,一個是亞洲天王,門票幾乎都是秒殺,每場都滿座,場均票房很高。其次是五月天陳奕迅,一線超級火爆,三線略有不足。

    劉德華很久沒開演唱會了,他的演唱會是第一梯隊,很火爆,期待劉德華的演唱會。

  • 2 # 九月微涼十月不殤

    演唱會帶來的收益與明星的人氣有很大關係。有些歌手走紅全靠偶然,僅憑一兩首歌。開演唱會,粉絲群本來就小,帶來的收益往往是負的。而一些著名歌手比如說陳奕迅在濟南開一場演唱會門票在1萬–600之間,歌迷在一兩萬左右,這樣算下來大概的收益為幾百萬。

  • 3 # 馨影微瀾

    好的一場演唱會的成本會很高,比如說音響裝置,服裝道具了等吧,但明星都是有廣告商贊助的,具體最後收益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不管怎麼說成本可控,收益就來自門票了,門票高場地爆滿,帶了的經濟效益就會更大,演唱會賠錢的歌星也不少,就是人氣不行,說白了票銷售不出去,別的白扯了!再有演唱會也會給城市帶來收益,當天甚至幾天前就有歌迷外地敢來,住宿了,餐飲了,購物等等吧,歌迷越多,消費的越多,帶動這些經濟效益!

  • 4 # 九鬥娛樂

    其實真正來說開演唱會是歌手賺錢專案中不是很賺錢的專案,現在當紅歌手或者資歷比較深的歌手,隨便走個商演都要比演唱會賺錢,但為啥很多巨星級別的明星還是寧願開演唱會而不願過多商演呢?看看現在張學友,周杰倫這個級別,還是對開演唱會情有獨鍾,其實演唱會雖然開的辛苦,賺錢也少,但能開演唱會是對一個歌手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維持一個歌手歌壇影響力的體現。相比之下商演走穴可能賺錢更快,更多,但長期下去就會給人一種過氣撈金的感覺,不利於歌手的長期發展!

    至於一場演唱會能賺多少錢?這個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畢竟這是因人而異的,賺不賺錢首先考慮的肯定是歌手的影響力,像張學友,周杰倫,劉德華這些肯定十有八九是可以賺的。再就是經紀公司的宣傳能力,這個隨著時代發展真的越來越重要了,明星名氣再大,歌迷再多,宣傳不給力票房也不見得會理想,相反現在很多名氣一般的歌手透過好的營銷一樣有巨星一般的票房號召力,所以營銷很重要!下面我就大概算一下張學友演唱會的票房情況,畢竟作為華語歌神,他的演唱會雖然不見得是最賺錢的,但一定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張學友前幾年創造的吉尼斯世界紀錄:146場演唱會84億臺幣(大概18.5億RMB),場均票房1300萬左右!除去30%左右的場地和安管費,30%左右的經濟公司宣傳費用,歌手也就是張學友團隊最多能拿到總票房40%不到!1300萬*40%=520萬!至於多少錢能進入歌神本人自己的口袋,這個不好說,個人覺得400萬是有的!當然現在開演唱會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打包價,個人覺得張學友和周杰倫這些巨星應該會選擇打包價,就是不管經紀公司怎麼搞,我就按每場多少錢收,我拿我的,虧不虧是經濟公司營銷的事!明星開演唱會一般都由主辦方負責策劃宣傳場地佈置等等,明星演唱會收入是按場次算片酬的,像拍電影一樣,也就是說不管這場賺不賺錢,他們都拿到固定的唱酬。

    而主辦方的收入是門票收入扣去各種成本,演唱會火爆的歌手,主辦方和黃牛(主辦方是最大的黃牛)都賺得盆滿缽滿,票房慘淡的歌手,主辦方賣力吆喝也虧到內褲都不剩。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問,明星開一場演唱會主辦方賺多少錢?

    當然,如果某明星的演唱會上座率低,票房差,導致主辦方血本無虧,主辦方肯定不爽了,在網上各種黑,以後業內也沒人敢接這個明星的演唱會了。有的明星票房慘淡,主辦方只好取消演唱會,以後再接這個明星的演唱會就要砍價了。國內演唱會最火爆的歌手是張學友和周杰倫,一個是香港歌神,一個是亞洲天王,門票幾乎都是秒殺,每場都滿座,場均票房很高。其次是五月天陳奕迅,一線超級火爆,三線略有不足。

    劉德華很久沒開演唱會了,他的演唱會是第一梯隊,很火爆,期待劉德華的演唱會。所以個人覺得對華語頂峰的歌手來說,都會選擇打包價,畢竟他們有市場話語權,他們出價總會有大把的承辦商來接盤。但對很多小歌手或者過氣歌手來說,可能也只是拿提成,但對他們來說開演唱會相比之下又不是那麼划算,所以他們更多熱衷於商演走穴!

  • 5 # 濟寧小喇叭

    首先要看這個明星火不火,火的明星上千萬是有的,不溫不熱的就幾十萬吧或者百萬。然後還得算上場地費啊,伴奏啊,伴舞啊,製作團隊啊這些輔助團隊的費用,經紀公司也會抽取一部分收入,每個經紀公司的標準也不一樣。還有門票的價格也不一樣,有些第一排能賣到幾萬的。。。總之收入還是挺高的,大部分演唱會都是盈利的

    當然也有個別奇葩明顯 在口碑極差或者發表不恰當的言論 造成負面形象 然後對自己的人氣過度自信的情況下辦演唱會,就出現虧錢的情況。

  • 6 # 廣島芽滴滴

    其實真正來說開演唱會是歌手賺錢專案中不是很賺錢的專案,現在當紅歌手或者資歷比較深的歌手,隨便走個商演都要比演唱會賺錢,但為啥很多巨星級別的明星還是寧願開演唱會而不願過多商演呢?看看現在張學友,周杰倫這個級別,還是對開演唱會情有獨鍾,其實演唱會雖然開的辛苦,賺錢也少,但能開演唱會是對一個歌手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維持一個歌手歌壇影響力的體現。相比之下商演走穴可能賺錢更快,更多,但長期下去就會給人一種過氣撈金的感覺,不利於歌手的長期發展!

    至於一場演唱會能賺多少錢?這個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畢竟這是因人而異的,賺不賺錢首先考慮的肯定是歌手的影響力,像張學友,周杰倫,劉德華這些肯定十有八九是可以賺的。再就是經紀公司的宣傳能力,這個隨著時代發展真的越來越重要了,明星名氣再大,歌迷再多,宣傳不給力票房也不見得會理想,相反現在很多名氣一般的歌手透過好的營銷一樣有巨星一般的票房號召力,所以營銷很重要!下面我就大概算一下張學友演唱會的票房情況,畢竟作為華語歌神,他的演唱會雖然不見得是最賺錢的,但一定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張學友前幾年創造的吉尼斯世界紀錄:146場演唱會84億臺詞(大概18.5億RMB),場均票房1300萬左右!除去30%左右的場地和安管費,30%左右的經濟公司宣傳費用,歌手也就是張學友團隊最多能拿到總票房40%不到!1300萬*40%=520萬!至於多少錢能進入歌神本人自己的口袋,這個不好說,個人覺得400萬是有的!當然現在開演唱會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打包價,個人覺得張學友和周杰倫這些巨星應該會選擇打包價,就是不管經紀公司怎麼搞,我就按每場多少錢收,我拿我的,虧不虧是經濟公司營銷的事!

    所以個人覺得對華語頂峰的歌手來說,都會選擇打包價,畢竟他們有市場話語權,他們出價總會有大把的承辦商來接盤。但對很多小歌手或者過氣歌手來說,可能也只是拿提成,但對他們來說開演唱會相比之下又不是那麼划算,所以他們更多熱衷於商演走穴!

  • 7 # Hao草木有本心

    明星和演員一次活動,應該出臺最高限價。

    根據不同的種類,實行最高限價制度。管理機關也好管理,整頓市場亂象。避免天價報酬事件。

    市場經濟,不應該寵明星,應該重實效,重科學。大眾也不應該追星。應該崇拜的是民族英雄,崇拜為國家作出卓越成就的科學家。

  • 8 # Michael的小辮子

    一線歌手300W-1000W,二線10W-100W,三線5000-5W,四線LiveHouse無收入宣傳

    一線歌手開演唱會,歌手公司、歌手和舉辦方都賺錢,演唱會場次多。

    二線歌手開演唱會,歌手公司賺錢,歌手不賺錢、舉辦方大機率不賺錢,演唱會場次少。

    三線歌手開演唱會,歌手公司不賺錢,歌手不賺錢、舉辦方賺錢。

    四線歌手開演唱會,歌手公司賠錢、歌手不賺錢、舉辦方賺錢。

    明星歌手開演唱會賺錢的不多,收入隨著商業檔次斷層嚴重,真正賺錢的永遠是一線頭部歌手,三線、四線歌手基本上就是用於自己事業宣傳的辛苦費,和普通人無異。頭部歌手周杰倫和劉德華為天花板。周杰倫是音樂人、作曲人、製作人的專業音樂創作類天花板,劉德華是商業歌手天花板,主打回憶牌。

    當下2022年的演唱會收入邏輯逐漸變為了一個固定收入合同機制,也就是歌手的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將歌手要開演唱會的事實做成一個招標專案,標價出售,等其他大型演出活動公司來投標。投標成功,歌手拿合同的固定收入,演唱會的票房收入風險就從代表歌手的經紀公司向舉辦方完成了轉移,歌手一定賺錢,公司賺不賺錢就看舉辦方的能力。

    一線歌手,以周杰倫為例,他在2019年完整巡迴演唱會收入大概在3000W-5000W之間,一般來說不少於20場,不多於30場。但如果是全球巡迴演唱會,則合同收入機制會像票房分紅轉移。大機率是是保底+分紅。比如周杰倫的”地表最強“演唱會,足足120場,應該是有一個2000W左右的保底,加上120場累計總票房的淨利潤分紅,可能是20%,細節機密無法得知。

    一線歌手,以劉德華為例,劉德華的演唱收入邏輯就基本上偏向於保底出場費,而不是周杰倫的分紅。因為劉德華的商業屬性是回憶,受眾人群主要是非音樂專業的下沉市場人群。而下沉市場群眾買票機率相比於周杰倫的創作類專業音樂市場,購票慾望下降很多的。劉演唱會邏輯一般是保底出場費較高,基本上也在1000W上下左右。所以劉德華很敬業,拿錢辦事。

    2022年一線演唱會歌手名單大概是:周杰倫、劉德華、林俊杰三人。周杰倫創作派,劉德華商業派,林俊杰唱功派。此外鄧紫棋和陳奕迅算半個。至於王菲、張學友等人已經老了,體力跟不上。這幾人開演唱會基本上一定會有招標競價,也就是說舉辦方和歌手方大概率同時穩賺不賠。

    二線歌手,天娛傳媒賺錢,舉辦方不賺錢,華晨宇不一定賺錢,控制演唱會次數。

    在二線歌手之中,賺錢這件事就開始風向轉移了。我們以華晨宇為例,華晨宇這位“歌王”,從出道開始,每年穩定兩、三場演唱會,直到2020年獲得天娛傳媒自己給自己員工頒發的“歌王”獎項後,才增加至6場。而且大部分的演唱會場地在鳥巢。

    這裡的商業邏輯,是這樣的:華晨宇本身的票房號召力不夠,他的演唱會總購票人數無法支撐像周杰倫、鄧紫棋這樣上百場的規模,也不具備數十場的巡迴演唱會。大機率可以完成8-9場之內,但是如果真的舉辦了8-9場,那麼舉辦方要虧死。因為票房不夠,八到九場的票房利潤人工、裝置、場地成本。

    但是華晨宇的湖南衛視、天娛傳媒本質是一個非常懂營銷的,在二三線城市開八九場演唱會,完全沒有噱頭輿論效果,而且基礎建設、裝置的運送也是問題。還不如索性在北京鳥巢開兩場造成的噱頭更大。對於舉辦方而言,鳥巢的兩場,差不多是二三線城市的六場,依舊有一定賺頭。便折中接受。

    如此,就造就了華晨宇每年穩定兩三場演唱會的邏輯,用鳥巢的噱頭遮蔽了華晨宇本身演唱會票房號召力不夠的事實。這背後表達著,舉辦方在二線歌手這裡,就已經處於較少利潤的局面。而歌手也賺不了多少——歌手公司的定位。

    一線歌手一般而言,自己就是老闆,比如周杰倫、林俊杰、鄧紫棋、劉德華。但同樣也有像陳奕迅這種依舊是打工仔。當歌手自己是老闆時,獲得演唱會收入後,比如說劉德華的1000萬,只需要支付公司的人工成本,然後交稅就收益可以入賬了。

    但是華晨宇代表的二線歌手則是不同,華晨宇也好、陳奕迅也罷,他們都不具備話語權,而是公司來決定。當演唱會收入100W打過來時,華晨宇是沒有任何干涉資金的權利,而是以華晨宇的經紀公司天娛傳媒來控制資金。這100萬,天娛傳媒要支付給自己的人工成本,而華晨宇的身份也是人工成本的一部分,大部分利潤歸公司所有。

    也就是說,華晨宇不具備自己收入演唱會利潤的可能,而是由公司分配。所以想華晨宇這樣的商業性經紀約把控在資本公司手裡的二線歌手,很難賺錢。

    而除開華晨宇這樣的經紀約公司,譚維維這樣的類似獨立音樂人又很難找到出高價的演唱會舉辦方。這就造成了一個大的斷層,二線歌手的收入和一線歌手,有將近20-100倍的差距。大部分的實力歌手都很難開多幾場演唱會,因為宣發的渠道被資本壟斷。

    三線歌手:演唱會罕見,音樂節較多,開都是夢想式投入。

    當情況來到三線歌手時,演唱會的比例就非常少了。因為從三線歌手開始,歌手、歌手公司。和舉辦方的地位就兩級反轉了。歌手公司開始需要砸錢,舉辦方開始賺錢。因為公司要培養一個歌手,必須要有前期投入。而歌手的自身,基本上會有一點點辛苦費,反倒是有點利潤。

    在三線歌手開始,基本上歌手自身的工作機會就偏少,開始為生計發愁。比如0713團體之中的:甦醒、張遠、陳楚生、陸虎等人。陳楚生已經有5年沒有演唱會,而且2019年的演唱被迫終止。他當年可是快樂男聲的冠軍,依舊是如此。

    在事業進入下坡後,三線歌手就必須面對比演唱更復雜的生計問題,而演唱會這個投入動輒上百萬的專案,對於他們而言顯然過於遙遠。所以實際上三線歌手很少有人開演唱會,要開大部分也是偶像歌手,由娛樂公司牽頭去給偶像歌手造勢。

    而這種造勢,在具體操作層面上,開演唱會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適合更小型的Live-House。

    綜上,明星開演唱會能賺多少錢,完全看明星的咖位和商業號召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柯南最新劇場版預告公開,你對此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