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相比之前的創作,《同時》甚至可以說是戴荃最簡單的創作。旋律線起伏不大,演唱上也是波瀾不驚,一切從平穩中來,一切往平和中去。

    但《同時》卻是一首小結構、大格局的作品。它看似一人一花一世界,卻又包容了大千世界的萬眾你我。在和自我對話的同時,也完成了自我與旁人的對話,甚至還有自我與世界的和解。

    《同時》可以說是一首過盡千帆式的感悟歌曲。當經歷了人生最掙扎的一段時間後,當人生開始進入一段相對平和的生活狀態時,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這個階段緩衝、休憩。有的人享受人在鬧中中、而無車馬喧,有的人不管真真假假的,選擇了淡泊名利的出世或禪意。不管未來是不是有詩和遠方,人在某個階段,都應該靜下來想一想、莫慌張。

    《同時》就是戴荃在這個階段的感悟。

    整首歌曲有著淺白的文字、工整的結構,以及甚至帶有溫婉的旋律和演繹。整首歌曲,就像氤氤著一種暖暖的氣息,不高不低,恰好是最讓面板與情緒感到心曠神怡的溫度。

    很多人用多種方式,解讀著一首歌曲好聽的程度。其實,除了音色、律動這種音樂層面的感受,溫度上的感官體驗,同樣也是考量一首歌曲優質與否的標誌。

    《同時》就是一首溫度恰恰好的感覺,再高一點發燙、再低一點生涼,而這樣的溫度則就像自然界的鶯飛草長、鳥語花香的季節,最是怡人的好溫度。

    作品在編曲和演唱上,也充分汲取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留白手法。編曲不滿,但充分利用音色的延音,卻能夠形成一種似斷實連的效果。Trip-Hop式的鼓點,在模糊音色的同時,也讓律動也有一種神遊的效果,非常好的貼合了戴荃創作歌曲的背景,那種在窗邊佇立時,望著車流、人流,將窗內與窗外、將自我與世界,以創作的方式融為一體的畫面。

    而且,還是那種水墨畫質感的畫面。

    也許是因為比較多在上海的緣故,《同時》的音樂質感裡,也有南方特有的溫婉、潮溼和滋潤。而上海極具包容性的海派文化和城市氣質,也使得《同時》在體現包容的主題上,更有一種視野和格局。

    不是說教,也沒有訴苦,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也決定了每個人幸福或痛苦指數的不同。戴荃在這首作品裡,最高階的一點,就是以一種未曾相遇過的陌生人視角,用一種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境況,來拉近歌手與聽者,音樂與聽者的距離。

    其實,《同時》同樣也是一首勵志歌曲。在這個很多人都在說夢想的時代,夢想這個詞無所不在,真正的夢想卻又遙不可及。每個人追尋夢想,就像是傳說中的唐僧師徒,遠赴西天取經,需要歷經太多的艱難險阻與磨難。

    但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每個人都得到、或終將得到屬於各自的那本經。而戴荃這首《同時》,說的並不是那或明或暗的結果,卻是人與人之間那種守望相助的關係。夢想總是要有的,但人類彼此的包容,以及因為包容所形成的溫暖,同樣是追夢旅途上的收穫。

    或者說這種溫度,恰恰就是傳說中的心經。逆境時不棄不離,順境時不驕不躁,這何嘗不是一種經歷後的領悟?

  • 2 # 三石一聲

    一個音樂人做到哪種程度算是成功?

    歌曲被人傳唱算是初級的,其他歌曲被人聽到後判定“這首歌很XXX的風格”這算是晉級一些了;

    如果還有其他音樂人同行在創作時不自覺地靠攏你,那麼被模仿的音樂人可以說是非常有音樂號召力以及個人魅力了,至少戴荃是這樣的。

    但是當別人還在忙著揣摩戴荃的歌該如何寫、如何唱的時候,戴荃已經又悄然轉身去別的風格領域嘗試了。

    對別人心思的細膩觀察,對不同職業若有似無的感同身受,對生活貼切又妥帖的唱敘,當把這些感性的東西創作進更感性的音樂中,並不是很多歌手都能做到的,李宗盛可以,陳奕迅可以,現在發行了《同時》的戴荃,他也可以的。

    《同時》的歌詞主語多用了“我”和“你”,但“你”的範疇卻是千千萬萬個在不同時間打拼的“滬漂”者們,從創作視角來看,戴荃這首寫給上海的歌,已經頗出乎聽者的意料了。

    《同時》像情歌一樣暖,又傳遞了超越情歌範疇的溫暖點滴,大愛氣質的滲透,不在口號式的唱頌,而在於戴荃從小事小細節上的創作表達。

    如是帶著人文色彩的“幻想”、“哭泣”、“煩惱”、“睡著”、“喝醉”、“奔跑”、“仰望”這些,都是我們再日常不過的小動作了,安插給千萬個辛苦的滬漂者,這般的眾生百態相,就令戴荃的《同時》傳達出了創作視角的“大格局”了。

    不張揚的部分,還有戴荃的演唱,樸實的聲音,平鋪直敘的演唱,像是在講述每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大家《同時》生活,同時溫暖著各自,不張揚,卻也實實在在地用生命的溫度在給這個世界帶去善意。

    可以說,戴荃的《同時》做到了“以小見大”的格局,不浮誇,不造作,認真又誠懇。

    以《同時》,送給千萬個認真又辛苦的“滬漂”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正值春季,苦瓜該如何田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