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星霍凡

    《如何看懂藝術》,超有趣。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咱們都知道,不知道有多少人夢過滿是珍寶神品的山洞?

    小時候,有沒有收藏玻璃珠,覺著這都是寶貝。 珠寶玉石,名畫佳作,古勝古蹟,大概人人都愛,也許你家裡還有祖上留下的老物件,美而不凡。

    我們都學過達·芬奇畫雞蛋,也知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但好像還有好多我們不知道。

    《如何看懂藝術》,一本書,卻可以像朋友,帶著我們來一場有趣有料的文化藝術盛旅。

    坐在沙發上就可以逛逛古羅馬神蹟,萬神殿,龐貝古城;什麼古典文化,文藝復興,也可以張口就來;到博物館,美術館看到大師的作品,也可以說說怎麼欣賞。

    《如何看懂藝術》的作者翁昕,知乎藝術話題優秀回答者,從小就在藝術海洋裡遨遊,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大小博物館、畫廊,最主要還是翁昕幽默的文風,朋友一樣的視角,給我們以輕鬆收穫的享受。

    翁昕在書裡,主要介紹了羅馬、龐貝古城、米蘭這三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城,其中穿插著歷史文化的發展,以及明珠般燦爛的(諸如米開朗琪羅)文藝大師們。

    《如何看懂藝術》,獨具魅力的地方,就是藝術小白也看得懂。

    第一,翁昕的語言不是百度的教條式,非常生動有趣。

    比如羅馬的雕塑,翁昕是這麼講的“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沒法靠廣播電視或者網際網路來塑造自己的形象,所以只能靠雕塑藝術品了”,所以說,古羅馬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雕塑,原來古人的個人品牌意識也很強嘛。

    書裡這麼接地氣的語言多的很,“輪番轟炸到臉盲”

    “直到垂垂老矣,他的雕塑依然是一副青春永駐的樣子”

    “不但沒有覺得達·芬奇腦子不正常,反而越發意識到”(這裡笑噴了,強烈推薦看這段十項全能的達·芬奇)。

    講米開朗琪羅創作《最後的審判》,被繼任教皇催工,翁昕筆下的教皇是這樣的“我想當教皇想了三十年了,現在我當上了你卻告訴我說不能指揮你。你的合同在哪兒?拿來我給你撕了!”

    第二,介紹大師名畫時,細緻場景化,像在講故事,容易記得住。 沒看書之前,波提切利,拉斐爾,卡拉瓦喬,貝尼尼(我只會想到某德基早餐),好吧,我會覺得這些名字念起來挺好聽(羞愧呀,對不起大師)。

    然後,看到大師的畫作,哇,畫的好棒,像真的一樣(暴露一個藝術小白)。 但是,看完《如何看懂藝術》,腦海裡浮現的是:勤奮聰明的皮匠之子逆襲成藝術家,《魔鬼誘惑基督》就是波提切利畫的;

    貝尼尼,雕塑家,把大理石都雕出了“吹彈可破”的絲綢感肌膚。 請收下膝蓋,這是石頭?確定是石頭?

    至於說街聞巷知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翁昕更是娓娓道來,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猶如愛因斯坦般的達·芬奇,以及長壽、作品件件令人仰慕,卻像教皇的苦工一樣的米開朗琪羅。

    這兩位大師翁昕講的最多,最精彩,作品也介紹的很詳細,翁昕介紹大師名作時,也常常橫向或縱向對比,比如同一個主題畫作,大師之間創作的立意;或是大師的畫作,還有大師弟子的模仿,各有特點,尤為出彩的地方在哪。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真的是有付出許多倍於常人的辛苦,這點,米開朗琪羅身上最能體現,從早到晚的工作,仰頭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吃了多少粉塵啊!還如此有創意和長壽,太神了。

    《創世記》,大家都很熟悉了。網上還有猜拳的惡搞。 翁昕告訴我們,米開朗琪羅所創作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不但《創世記》還有還多內容,就連別的典故也是密密麻麻的,比如諾亞醉酒,諾亞獻祭,哈曼的懲罰,太多了,書裡有全圖和區域性圖。

    達·芬奇的名作《最後的晚餐》,從創作的起因到完成,這中間翁昕足足講了22頁紙,都講了什麼?你猜。(哈哈,你可以看)

    第三,也是最讓人大飽眼福的,就是書裡有大量的圖片,都是流傳千古的佳作,這真是足不出戶,也享受到藝術的美。

    還有,你會發現,其實人類幾千年下來,好多習慣都差不多,書裡提到龐貝古城,就是被火山灰覆蓋的那個,當時結婚流行畫結婚肖像,那和我們現在拍照一個意思啊,而且人家也有道具,筆和紙,有意思的是這幅龐貝最有名的肖像畫裡的人物,是麵包師,那為什麼不是拿著擀麵杖?

    看來,對文化的追求,亙古至今。 通俗易懂,把高大上的文藝範講述的就像身邊的小事,對藝術、人生、繪畫、歷史,都有收穫。

    翁昕的《如何看懂藝術》,開往文藝範的古羅馬,你要來嗎? 當然。

    另外,書本身的設計也非常好,紙張、字型都很舒服,而且是裸脊鎖線的,怎麼平攤,都沒有摺痕,喜歡現在重視品質的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車冬天暖風熱得快,並且開暖風后車內溫度升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