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居客
-
2 # 簡七讀財
你好,我是簡七。經常收到後臺留言:簡七,現在到底要不要買房呢?其實我的大邏輯一般都比較簡單。對於普通家庭,剛需該買就買;而說到投資,普漲的時代過去了,房子的投資風險越來越大。關於房子的話題,我更願意從“怎麼住得更舒服”這個角度來聊聊。一、關於戶型同樣面積,好和不好的戶型,居住體驗差別很大。“寸土寸金”的房子,選對了戶型可以說是省了一大筆。其實之前在準備《跟簡七學理財》課程的時候,我們就和專業人士探討過這個話題。首先,拿到戶型圖,你從大輪廓中,就能看出很多細節。先看看大局,戶型方正、採光、通風都很重要。除非特殊情況,估計沒人想住奇葩戶型。方正的房子不僅感覺更和諧,採光、通風以及房屋利用率,都會比較好。不過,到底什麼叫“方正”呢?拿間臥室舉例,Sunny從窗子裡照進來,紅色這條線就會是採光面,專業術語叫“開間”;和它垂直的黃色線條,叫做“縱深”。一般來說,開間(紅線):縱深(黃線)=1:1.5 會比較方正。而採光和通風,主要就是看窗戶啦。如果窗子少、都在一個方向,自然採光和通風就容易受影響。看完了大局,第二步,你可以來看看房屋的結構安排,適不適合居住。這裡,有個專業的詞,叫“動線”。聽著複雜,其實你“走兩步”就都明白了。你可以假想這樣3種情況:- 日常居家休息,睡覺、上洗手間的居住線路,需要安靜;- 客人來訪,會客會餐的會客線路,往往很熱鬧;- 做菜吃飯的家務線路。如果3條線不交叉,就比較理想了。比如,一個合理動線路徑,大概是這樣的:其實這點還挺重要的,我小時候住家,除了爸媽的主臥外,還有兩間次臥,一間連著陽臺和洗衣房,爸媽怕洗衣機吵著我,就把我安排再另一間。可是,那間邊上剛好是餐廳和廚房,結果也非常吵鬧,其實就是居住線路和家務線路交叉了。兩個層面看下來,你基本就能知道這套房型有沒有大的缺陷了。二、關於樓層買房稍有經驗的朋友們應該知道,一般來說,整棟樓的中間層是價格最高的。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對所有人來說,中間層都是最好的選擇呢?要我看也不一定。因為買房這件事,預算和個人需求,都很重要。除了這些基本限制,再挑樓層時,我為你整理了一張細節表,你不妨做個參考:
回覆列表
選房是個大工程,對於缺乏買房經驗的購房者,安叔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鍵點:
選房是一個化繁入簡的過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建立選房漏斗,從區域、板塊、小區到具體房源,一步步縮小自己的選擇範圍,最終確定1-3個明確的候選房源。
1、區域
通常在選房的最開始,我們總會劃定一個大致的區域。住在城南還是城北?是浦東還是浦西?除了價格因素,區域的選擇總是帶有歷史原因。從小生活在浦西,一般買房不會選到浦東。父母住在城南的人,一般不會選擇城北。區域的選擇無外乎生活圈、常住地、工作地和社交圈這幾個考慮因素。開啟城市地圖,以自己的生活圈為圓心,畫出一個半徑10公里的圓,通常就是我們的目標區域。
2、板塊
篩選這些板塊最大的考量因素是價格。以城市中心為原點,每隔5公里畫圓,我們可以得出城市房價同心圓,越靠近原點的板塊價格一般越貴。再對照我們劃定的目標區域。我們就可以將我們的目標區域畫出房價區隔。根據我們的預算,可以確定3-5個適合的板塊。
相對來說,每個城市都會有一些價格窪地,主要成因源於城市發展不均衡或特殊的房地產市場情況。如果你對價格較為敏感,也注重區域未來的升值空間,可以為此犧牲部分生活的便利,可以重點關注在同一個同心圓中,價格相對較低的區域,這些區域是價格窪地。
3、小區
看房的學問不淺,但篩選小區最主要的是確定未來的生活環境。你最在乎的是交通,就要細細確認未來的地鐵站點距離小區多遠。你最在乎的是孩子讀書,就要問清楚小區對口哪所小學。只抓2-3個主要需求。
4、房源
確定了1-3個小區(不宜過多),就需要確定具體的戶型房源。關注當批開盤在售的房源所在的位置,並時時關注開盤時間和價格變化。
說實話,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對於樓層我們一般很難把控。新房開盤當天只要不是底層或頂層的樓層都是可以接受的。二手房則更是看緣分了,中介手裡的房源其實大同小異。
有一個37%理論:花37%的時間收集房源,如果之後能遇到比之前所有的房源更好的選擇,就可以做決定。如果你準備3個月內買房,可以在前一個月收集(看房)各種房源資訊,然後在後兩個月中從第一月裡找到的二手房源中挑選出合適的,這是最有效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