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厲兵

    圖一:最早是美華人在F-16上,搞出了DSI進氣道。

    DSI進氣道的主要作用就是排洩“膠水”

    DSI進氣道中文名字比較多,主要是看外形象啥就叫啥。搞科研的稱為蚌式進氣道,搞生產的叫鼓包進氣道,軍迷們一般稱為大MIMI進氣道。我說的是貓咪,想歪的去面壁。依據MIMI能不能甩來甩去,分為固定式和可調式兩種。固定式的就是F-35,和山鷹改教練機和梟龍戰鬥機用的。可調式的就是殲20用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F-35之前所有戰鬥機的進氣道,跟機身都是有一定間隔。不管是蘇27還是殲十A,進氣道都不能直接挨著機身。殲十A為什麼叫棍子?就是因為用六根小根子連線進氣道和機身。原因是進氣道在進氣時,會有一個附面層的存在。附面層也很容量理解,緊貼著機身的地方空氣跟機體摩擦,這部分氣體阻力大流速慢,且相當紊亂,作用相當於給飛機刷了一層膠水。想要排除這個膠水,就需要在機身和進氣道之間保持一個間隔,甚至需要設定複雜的通氣門,把膠水洩出去。

    圖二:一張圖看懂DSI進氣道的原理,附面層遇到鼓包就流到進氣道外面了。不會跑到進氣道里面去。

    戰鬥機隆胸的好處。

    F-35用一個鼓包,附面層遇到鼓包就流到進氣道外面了,所以就可以取消這個進氣道隔板,也可以取消一大坨複雜的通氣門,所以它的進氣道跟機身不需要隔開。鼓包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隨便隆一下就行。難點有二,一是設計,如何設計出一個大小合適,且位置合適的包。二是製造,需要高精度的加工精度,不能差一絲一毫。山鷹改、梟龍跟F-35原理完全一樣,不多說。

    殲20更前進了一步,做到了美國都沒做到的事。它的MIMI可以前後甩,甚至在外觀上看幾乎是變大變小。這樣的目的是為了適應更大的速度範圍,從亞音速到兩倍音速以上,都能很好的適應氣流的速度變化。殲十C的DSI進氣道,實際上是殲20的簡化版,水平高於梟龍的低配版。

    圖三:殲20的MIMI,可以前後甩。

    中國能當世界第一好一陣子。

    美國也拿F-16戰鬥機做過DSI進氣道的測試,結果證明相當優秀。美國沒有大量使用的原因是F-16已經不是主力戰機,不需要修改了。F-22停產,也不用改了。英法俄,目前還沒有證明自己能熟練掌握DSI進氣道,不能將它用到戰鬥機上。今後會不會用,還不好說。

    總之,DSI進氣道是種非常優秀的設計,但它並不見得是惟一的選擇,今後也肯定會有更先進的技術會取代。但至少現在,中國還是可以笑傲江湖好大一陣子。

  • 2 # 區域拒止

    戰鬥機的進氣道在氣動外形設計時就已經確定好了,所以修改起來十分麻煩,如果要採取DSI進氣道的話,還不如重新設計一款新戰機,所以說戰機都可以設計出DSI進氣道,不過成本太高。

    圖為F-15戰機

    要想了解DSI進氣道的作用,就得先了解進氣道的作用。進氣道是指飛機發動機所需空氣的入口和通道,是飛機設計的關鍵部分。由於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速度從亞音速到超音速跨越很大,發動機所需的空氣量也不同,所以傳統戰機會設計成可調節進氣口,比如F-15的楔形上唇口就可以調節,但這樣做後進氣口結構變得複雜,重量也變重了,所以一些輕型戰機就會選擇不可調節的來減輕重量。

    圖為F-35戰機

    之後美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發了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簡稱DSI進氣道),研究表示,裝備DSI進氣道後,飛機大約可以減重136千克,節省約50萬美元的生產費用,還有0.03人時的維修時間。此外DSI進氣口還使得飛機的正面隱身能力大幅提升,可以說一舉多得,該技術在F-16驗證機上試驗過後,被用在了F-35戰機上。

    圖為巴基斯坦梟龍戰機

    中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也沒有落後,先是在外貿版的梟龍戰機上率先使用了DSI進氣道,還搶在了F-35戰機前服役成為了第一款進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之後這項技術也被用在了中國產的殲-10B/C和殲-20戰機上。

    所以說,DSI進氣道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戰機的效能、機動性、隱身效能、結構、費用和質量上,不過需要的技術十分複雜,現在只有中美兩國將這種技術運用在現役戰機上。

  • 3 # 一葉楓流

    除了頭進氣的戰鬥機,所有超音速戰鬥機,只要是貼近機身表面的進氣道,都可以採用DSI進氣道。

    DSI進氣道的作用是消除機身表面的附面層。空氣是有粘性的。在低速的時候表現不明顯。隨著速度提高,貼近飛機蒙皮表面的空氣因為有粘性,粘在蒙皮上不流動,形成一層滯留區。

    以往都採用附面層隔板對其進行隔離。DSI透過鼓包將其吹除。主要優點就是減輕結構重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完孩子以後變胖了,肚子上的妊娠紋很多,老公嫌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