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na10
-
2 # 育兒心典
李教授微笑地回答讓我很震驚。面對孩子受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這一話題,她很堅定地說:“孩子在學校捱打了,一定要還回去。”
她還舉例說她的小孫女剛上幼兒園,有個男孩子因為喜歡她的孫女,就把她抱起來,然後扔了到了地上。小孫女頭磕到了凳子上,已經磕得腫起來了。
李教授就告訴自己的孫女,下次那個男孩再抱你,你掙扎不掉就揪住他的兩隻耳朵往兩邊拽,一拽他一疼就會放下你,然後去告訴老師。
李教授給出的理由是:“打回去”不是在縱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她用哲學的思維解決問題,如果不打回去,那小朋友用自己的慣性思維,就會覺得這孩子弱小,好欺負,以後就總受欺負了。
這種犀利獨特又合情合理合法的觀點,也讓娜媽看過之後受益匪淺。
除此之外,李玫瑾教授明確指出,當孩子受了欺負時,家長有三句話也一定不能說,不然孩子就會慢慢變成別人口中的軟蛋,從而成為校園欺凌的物件,家長一定要注意:
1.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這是很多家長會說的一句話,家長覺得都是同齡人,怎麼你就能被別人欺負呢?這時候就會順口來一句你怎麼這麼沒出息,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呵護,家長這樣做會嚴重打擊到孩子的內心,從而給孩子留下心裡的陰影,讓孩子變得更加懦弱怕事,因為沒有人為他做主,慢慢的很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好的結局,很可能會成為校園欺凌的物件。
2.下次離這種人遠點
孩子在受欺負時,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為自己主持公道,捍衛自己的權利,如果家長這時採取逃避現實的教育方法,這會打擊到孩子心理,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會讓孩子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什麼也不和家裡說,後果是很嚴重的。
3.孩子要懂得寬容別人
這同樣是很錯誤的教育方式,寬容別人是一種好的品質,但是也要分什麼事情什麼情況,不能一概而論,這樣會給孩子形成錯誤的觀念,同時給別人造成一個現象,就覺得這個孩子欺負了也沒事,孩子很容易成為校園欺凌的目標,所以,這句話是大忌,儘量別和孩子說。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難避免不去和其他任何人發生衝突,當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處理,如何保護自己,又如何不去傷害他人,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她認為還是“家風”很重要,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什麼情況下該怎麼處理,千萬不能倚強凌弱,更不能動不動就實施暴力,要學會以溫和地方式處理人際關係。
一部分家長認為兩個孩子發生衝突,吃點虧不要緊。本來自己孩子捱打一下子沒啥事,擔心一還手,兩個人廝打起來,沒輕沒重,萬一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推到桌子上磕到桌角,頭破血流,這豈不是受了更大傷害。所以息事寧人,以和為貴。
我卻認為小孩子們都是“天性”善良,不會有什麼壞心思,正如李玫瑾教授的表達,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不是讓孩子如何打架,最重要的是讓他(她)建立自我防禦的意識和減少傷害的能力。
同時,在影片中她還給了父母兩個建議:
第一,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而且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第二,學會幫助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可以讓孩子從小進行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別人欺負。
她認為孩子從小一定要有體力鍛鍊,孩子因為有參加運動,就會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欺負。反之孩子沒有參加運動,看起來就弱不禁風,一推就倒,那豈不是成了受欺負的物件。
所以我們家長從小就得教育孩子參加各種體力鍛鍊。一是強身健體,二是在緊急時刻,能保護自己不受暴力孩子欺負,三是自己體育不僅棒棒的,還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氣宇非凡。
我們家長教給孩子一些防身術,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好自己。所以現在好多女孩子都去學女子防身術或者散打。孩子在學好本領的同時,更懂得武道的“精髓”。
她說:“人越是進入武道當中,就會越講規則,而且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一開始就不動手,就不可能有規則意識,當然這是一個辯證的思維。”
總之,我們家長還是教會孩子如何和他人處理人際關係,孩子一定要學會好好講話,不能動手傷人,用語言的魅力用最溫和的方式和他人相處最好不過了,但是,如果受欺負,一定要用正確合理的方式告訴他你是強大的,是不可以受欺負的,最後我們也要幫助他強大,幫助他在未來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堅強!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是屬於小孩比較膽小的情況,不應該指責小孩,而是問出其原因,為什麼其他小孩要欺負他,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事情,還可以問下老師小孩在學校的情況,和其他小孩相處的怎麼樣,然後在慢慢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