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晴飛在家早教
-
2 # 妙老師說說
吵架是每個家庭都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吵架應該儘量避開孩子。我舅舅家就是這樣的,孩子不在的時候,兩個人吵的不可開交,還在孩子只要一進家門,兩個人立馬收住,就跟沒事人一樣的。父母吵架不光是給孩子性格上會帶來某些影響,也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彌補方法嘛:還知道你們吵架了,也應該知道你們和好了。
電影《坪然心動》裡有一段情節: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後對地說,我們兩人之間雖然有分域,但這絕對不是你的錯,我們自己一定會解決好問題。當晚,他們輪流去女孩的房間,告訴地,父母永遠相愛,也永遠愛地。女孩懂得爸爸媽媽都很不容易,儘管不太高興,但仍很安心。溫馨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夫妻和睦讓家庭充滿愛。民主的氛圍、幽默的互動,有利於培養孩子自信、寬容的性格。
夫妻和睦才能家庭和諧
心理學實驗表明,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態度和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語言。
許多父母情緒發洩過後也會很後悔,但又常常認為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孩子暫時可能被嚇到,過後哄哄就沒事了。
別看孩子小,他們的感覺卻很敏銳,父母每分每秒的情緒變化,都會被他們感受到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實際上,父母的怒火會給孩子的情緒造成巨大的傷害。父母發火吵架的時候,孩子心中會充滿恐懼。
父母情緒的不穩定會讓孩子茫然失措,孩子會誤認為父母之間或父母與他人的爭執是因己而起,從而產生不安全感,同時覺得自己不值得愛”,進而損害他們對父母、對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南方都市報》曾進行過一項調查,主題是“小孩不懂大人的事”,共收到330份由小學生認真填寫的問卷。結果發現,四成以上的小孩,最不懂的一點就是為什麼父母都像吵架大王。父母針鋒相對、言語上兵戎相見的場景,在小孩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小孩們感到非常困惑:為什麼大人教育我們要心平氣和,自己卻用這麼粗暴的方式來溝通?讓孩子有恆定的安全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
父母應該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與孩子相處的點滴做起,為孩子營造輕鬆的、安全的心理氛圍。安全感的建立要有三個層面的因素:首先是家庭的健全,其次是家庭的穩定,然後是父母情緒穩定、和諧相處。
安全感是人格特質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孩子的年齡越小,安全感越容易受到損傷。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有如下表現缺乏自信。自我評價偏低,適應能力比較弱,人際關係比較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沒有擔當。不敢承擔責任,不敢做決定,喜歡逃避,做事情猶豫不決,獨立性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多疑和糾結。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
2011年6月29日《北京日報》訊:一項最新調查顯示,1200名北大學子中,僅有6.5%認為自己智力出眾,高達92%的學生認為自己家庭氛國非常和諧。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五年的跟蹤調查表明,和諧的學習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佳環境。用家庭會議解決家庭問題
家庭會議是解決家庭問題最有效、最民主的方法。
“家庭會議”這個話題也是古人早就有的智慧,“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您知道愚公移山之前是召集過家庭會議的嗎?
在家庭會議中,父母和孩子是真正平等的,在這個前提下對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平等尊重的氣氛中,父母容易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一種親和力,同時也形成自己在教育中傾聽孩子意見的民主習慣。孩子也更願意把自己心裡的所思所想告訴父母,從而在親子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
另外,透過家庭會議,孩子也可以瞭解父母的工作和思想,瞭解父母對一些事情的成熟看法,從而學到許多東西。
家庭會議還給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在父母面前,孩子容易放得開,能較充分地表現自己。在不設防的環境裡孩子發展了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提高了積極參與的意識。孩子的能力增強自信心也水漲船高,他們在把這種自信心與能力釋放到外部環境的過程中,漸漸成長為一個積極進取的人。
回覆列表
把修好的過程也讓孩子目睹,然後找孩子聊一聊。
生活中,矛盾紛爭是難免的,如何正確地面對問題,處理時怎麼控制好情緒,假如發生爭吵如何修復也是生動一課。
幾個點:
1,矛盾只是意見觀點有差異,可以協商,不是死局。
2,情緒處理不當,可能發生爭吵,或者打架,所以要理智面對,儘量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
3,假如真的吵了打了,重新修復也是一種方式,人是感性的動物,真誠交出自己,重新獲得彼此信任。
4,讓孩子看到,面對錯誤,勇於承認,勇敢承擔,改正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