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五環

    我覺得勒布朗詹姆斯的身體天賦和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排在NBA歷史上第二的位置。(目前來說)因為,“籃球之神”喬丹的存在他只能排在老二的位置。

    相比較於科比,詹姆斯身體天賦要好;相比較於卡爾馬龍,詹姆斯技術要好;相比較於字母哥,詹姆斯取得的成就要好。

    對於詹姆斯這個未來NBA名人堂的球員來說,作為球迷的我們只能是看一場比賽就少一場比賽了。且珍惜吧!

  • 2 # 畫籃球的人

    我認為勒布朗-詹姆斯如果只是談身體天賦和技術結合的話,估計排不進歷史前五啊,因為詹姆斯本身就不是一位以技術見長的球員,什麼叫籃球技術呢?像科比這種就是身體天賦與籃球技術結合的很好的球員,詹姆斯的強大之處在於出色的意識。

    我把詹姆斯在籃球場上成功歸為三點,身體天賦,出色的籃球意識和籃球技術,三點之間的重要性是身體天賦>籃球意識>籃球技術,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籃球技術並不是決定詹姆斯職業生涯成功的主因。

    我例如一個簡單的詹姆斯瞬間吧,他十分擅長利用擋拆後殺入籃下,打成進攻的成功率也是十分高,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以詹姆斯的身體天賦,只要跑出一防一的防守,那絕對是打進的成功率極高,這就是意識與身體的結合。

    很多朋友可能好奇一點,詹姆斯總是利用身體對抗統治賽場,為什麼他的身體就這麼耐用呢?34歲的時候還能場均拿下27.4分8.5籃板8.3助攻的出色表現,其實只是一些朋友並沒有仔細去觀察詹姆斯的進攻,就像我上面說的擋拆那樣,這就是他慣用的伎倆,他的打法看似粗暴實則內藏細膩,不然一個人用如此粗暴的打法在NBA的對抗級別下打了16年籃球,身體消耗早已經十分巨大。

    再說說問題中的“技術”問題吧,詹姆斯其實各種籃球技巧都屬於中規中矩的層面,中投技術達到了標準,三分球也達到了標準,運球在NBA裡其實也算不上是上乘,籃下腳步多是利用身體去打,也看不出很多的夢幻腳步。

    詹姆斯在籃球技術層面真的算不上是聯盟最頂級的存在,他除了身體天賦之外最出色的是他的籃球意識,其實從他的傳球也能看出他意識的優勢,作為一名3號位球員,職業生涯場均可以拿下7.2次助攻,算是十分的高,這也可以看出他更喜歡的打球方式也是意識流。

    所以如果按照問題的思路來走,我認為詹姆斯在身體天賦和籃球技術上的結合只能排在NBA歷史5~10位左右吧。

  • 3 # 淺談體育生活那些事

    論身體天賦,個人覺得詹姆斯語無與倫比的美麗,重點是耐操,職業生涯15年,才在湖人有一次比較嚴重的傷病,結合技術,力量,得分能力,歷史前五,肯定沒毛病,不服來辯

  • 4 # 少俠請留步啊

    詹姆斯的身體素質我覺得可能是NBA歷史第一!但至少也是歷史前三的存在!身高 速度 力量 體能 完美地結合!

  • 5 # 大常感君

    稱不上歷史最強!但絕對的歷史頂級的!

    詹姆斯是NBA歷史上最年輕的三萬分先生!同時也是季後賽歷史和全明星賽的得分王,曾經在07-08賽季當選得分王!職業生涯常規賽場均能夠得到27.2分,季後賽更是高達28.7分,因為他的全能,球迷很少會把他當成一個單純的得分手,可是一旦詹姆斯想要得分,他就不可阻擋。

    持球突破!

    依靠極其出色的身體素質,詹姆斯的突破一直都發揮著核武器的級別威力,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職業生涯早期的老詹就像是一輛飛翔的坦克車,無懼對抗一路碾壓,核心力量極其出色,空中對抗後依舊不失重心,左右手都有非常強的終結能力,如今雖然年齡大了,速度慢了,但是老詹一打一的突破起來聯盟依舊無人能夠限制。

    背身單打!

    詹姆斯的下肢力量非常出色,他一般會利用錯位內線碾壓,攻擊籃筐造成殺傷,同時詹姆斯的低位背打也經常會改變對方的整體防守,因為他強壯的身體加速度再加上過人的視野,在背打過程中給對方一個夾擊或者不夾擊的雙難選擇,作為一名小前鋒,在2011-2012年詹姆斯的背打效率高達聯盟第一,背打技術上雖然和頂級內線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小前鋒的位置詹姆斯絕對也是佼佼者。

    投籃能力!

    和前兩項相比,不夠穩定的投籃算是詹姆斯進攻能力上最差的一環了,但是在今年的季後賽,詹姆斯在投籃方面也有著非常出色的發揮,首輪面對步行者的天王山大戰,正是詹姆斯的三分絕殺幫助騎士隊拿到了賽點的優勢,到了東部第二輪,詹姆斯一次次的無解後仰打的猛龍鋒線群懷疑人生,在投籃能力這一項上,詹姆斯算不上是歷史頂級,但也絕對是聯盟中上的水準。

    職業生涯來到第十五個賽季,雖然速度相比年輕時有所減緩,但是詹姆斯技術的開發是越來越全面了,進攻端他可以從一號位打到四號位,多年以來籃球智商的增加讓他打得比年輕時更加合理,視野也達到了歷史級的寬闊。縱觀歷史,詹姆斯的進攻能力排在歷史前五綽綽有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沒有從事自己專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