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探索與實踐

    范蠡死於規律

    社會規律不比自然規律那麼嚴謹,但也是屢試不爽,重複發生。范蠡之於勾踐,與歷代創業帝王之於大功臣之關係結局並無二制。

    表面上是范蠡透過言行對話找到了他自己認為勾踐不可同富貴的蛛絲馬跡,不如爍是范蠡對歷史人性的理解,早有次判斷,只是又一次的從勾踐行為中找到印證自己判斷的依據而已。

    范蠡之於勾踐 從勾踐沒落到發達一路輔助,已經功高到無法再賞,已經有可能危機王位,這樣的功臣有幾個不被殺的。

    漢初三傑張良 急流勇退是在是罕見,也是大智慧的表現,但歷史幾千年又有誰能做到? 起事時 不都是想打下一片江山,共享富貴!

    再者,范蠡對勾踐的太多事情,底細甚至一些不光彩的事情都是瞭解的,他又有智慧和謀略以及威望,這些能力在創業時是寶貴的,在成業時就是威脅。

    范蠡之成於能力魄力,之死於規律和能力。

  • 2 # 培甄華玉

    因為那個時候越王勾踐,是處在國破家亡的狀況下,而想消滅吳國,就必須有范蠡這樣的大臣來輔佐。可越王勾踐完成了復仇大業後,范蠡這種心腹大臣呢,就完成了使命,就好比是工具失去了價值,這就是范蠡所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難得的是范蠡能看透這個道理,像現在人一樣提前申請退休了隱居了,於是他躲過了一劫。自己的一點看法,共同討論吧。

  • 3 # 賢政

    我們先從原文記載的內容瞭解一下

    【原文】范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

    “二十年忍辱負重,苟且偷生在會稽山。第一、在被夫差囚禁要殺死勾踐,勾踐請范蠡出保命之策,示弱也就是不要把自己當人,如何做?吃夫差大便,勾踐按范蠡說法做了。”

    第二、勾踐被釋放後在會稽山厚積薄發,積蓄力量練兵。今天浙江衢州龍游石窟據說是范蠡當年為了練兵建造的藏兵洞。送美女西施給夫差這個這個就不多說了!

    【原文】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為書辭勾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勾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於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 《史記•越王世家》

    當天下拿下來的時候,王朝穩定的勾踐開始思考過往,這個時候只記得會稽之恥是范蠡出的主意讓他吃夫差的大便,這世上只有范蠡知道這件醜事了,對勾踐當時已經拿下天來說是奇恥大辱!

    僅供大家欣賞欣賞。多多指點

  • 4 # 小小司馬遷

    準確地說,勾踐是一個劉邦式的人物,而范蠡是一個張良式的人物。

    先看勾踐,勾踐的人物性格非常明顯,重點表現在兇狠毒辣、心機深重。

    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問題,一是當年吳越檇李之戰,吳王闔閭率軍攻越,雙方主力戰於檇李,勾踐以死罪刑徒陣前自刎,乘吳軍注意力分散之機發動猛攻,致使吳軍大敗,吳王闔閭負傷身死,夫差繼位為王,這個例項充分顯示了勾踐對人命的態度,不屑一顧,只要勝利什麼都可以做。

    再有就是後來,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迫到吳王宮當奴僕,期間,他為了表達自己的衷心,竟然在吳王生病的時候,為了給吳王看病,親自去嘗吳王的糞便,並以此獲得吳王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國,此等忍耐本事,簡直匪夷所思,駭人聽聞,也可見勾踐心機之深重,偉大目標,什麼事都可以幹。

    可以說,勾踐這個人是一個目標感很強的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這樣的人,加之作為君王,是不可能完全相信別人的,范蠡對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因此後來文種的下場其實是註定的。

    還有一個原因值得注意的就是,勾踐殺文種,除掉功臣可能還與當時各國國內士卿大夫勢力崛起有關,當時中原打過晉國已經成為六卿的天下,齊國的田氏家族也在崛起,離越國更近,和越國國情相似的楚國,更是因為氏族遍地,國家一度被吳國滅掉。

    這些不得不令勾踐有所防範,作為功臣要封賞,要分土地,但是越國本身就有百越的稱號,千山萬水相互阻隔,一旦封侯,很容易發展成國中之國,晉國前車之鑑,勾踐不能不考慮,因此只有下狠手,殺掉這些功臣,才能維護自己的統治。

    最後,再說說范蠡,前文說范蠡是張良式人物,是因為他們經歷相似,都是功成身退,而且都信奉道家思想,范蠡的老師是計然,計然又是老子的徒弟,因此主張恬淡無為,所以,范蠡從一開始就有功成身退的想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找男朋友最重要的條件是看顏值嗎?還是其他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