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香港樂壇從前: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林子祥……(排名沒有先後,想到誰就先寫)。香港樂壇現在:那誰、那誰誰、那誰誰誰……(排名不分先後,因為想不出來)。

21
回覆列表
  • 1 # 合同大夫和編制醫生

    97年以後,內地思潮影響影響港圈人士,連王家衛的思想也有點轉變,尤其內地老闆投資了多數合拍片,思想轉變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人才青黃不接,而一些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老藝人離世,家駒百強羅文黃霑國榮豔芳等,還有一些優質美女偶像退役,李嘉欣周慧敏王祖賢等。再加上龍叔發哥李連杰在美國拍戲,後來為了拯救香港市場,龍叔和發哥也回來了,但是晚了。早期港片爛片極少,後來爛片越來越多,像偉仔華仔也是爛片不斷。只有星爺精益求精,但是幾年一部,也救不了市場。八年年代歌壇是巔峰,後來阿倫退出頒獎,哥哥退出歌壇,百強和家駒也離世,沒辦法的時候草率推出四大天王救世,比較成功。但臺灣歌壇也開始百花齊放,席捲大中華區,都是國語所以傳唱度高,像華建,賢齊,哈林,張宇,火車,惠妹,she等,韓流開始席捲亞洲,電視劇電影歌手火的一塌糊塗。再加上大陸也開始造星,學會了包裝宣傳,推出來一些很火的明星。好多原因吧。

  • 2 # Apache

    仔細閱讀一下黃霑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 1949-1997)吧,會對你有幫助。

  • 3 # 惡之平庸1995

    不是說香港樂壇衰落,是正個樂壇衰落了。原因就是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那種天王級歌手,首先可遇而不可求,就算有也未必有人去捧他。再者,培養一個實力歌手,就算是正經科班畢業,少則六七年,多則十幾二十年。唱片公司花了這麼大的代價,最後推向市場還未必能成功。現在推出一個二已子,不用花功夫培養,只要前期宣傳做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就算不成功,唱片公司也不賠多少。成功一個就能大賺。本來唱片公司也沒指望他能紅多久。

    更重要的是,二已子接地氣。他唱的,他跳的,街上隨便一個混混也能學個神離貌合,當然更容易被接受,就有了巨大的市場。那誰誰誰一張正版唱片賣20元,一賣就是幾百萬上千萬張,一個真正有實力的歌手,他的作品你只能高山仰止。不容易普及,他的張唱片就算賣1000元一張,但唱片公司還得賠錢。所以現在沒有那家公司專注陽春白雪了,就下里巴人吧。所以沒有了專業的精力自然出不了好的作品,樂壇就只能日漸江河日下。

  • 4 # 鬼馬娛樂圈

    首先第一點是唱片業衰退,唱片業從黑膠大碟到錄音帶,錄影帶,CD,VCD整個香港樂壇都是非常興旺,當時歌手出唱片賣上百萬張也是常有的事,由於利潤豐厚因此一大堆人才進入這個行業,從而打造了一系列的巨星,如四大天王,譚詠麟,張國榮等.....最經典的香港音樂也出現在那個年代。由於唱片業利潤豐厚從而出現大批不法人員製作盜版,這並非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MP3技術的出現,加上網路興起和當時保護版權法律並不健全,人們維護正版的意識薄弱,唱片也沒有QQ音樂,酷狗音樂之類的網路銷售平臺,歌手一出唱片就有大批的盜版出現,或者直接網路免費下載mp3,極少願意為音樂付費,由於市場不健全唱片公司無利可圖,大批優秀的從業人員因此失業,紛紛轉投其他行業,加上對創作人沒有足夠的重視,只把關注度放在歌手上面,從而好的音樂作品越來越少。

    第三內地娛樂興起,國內經濟騰飛,從而帶動國內地音樂興起,還有花重金打造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多,如中國好聲音,歌手等節目,人們選擇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關注粵語音樂越來越小了。而且現在無論是電影或者音樂市場主要是在大陸,關注度少了沒有國內龐大的市場,香港樂壇自然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 5 # hug無恨生

    很簡單,搞音樂不掙錢了。

    一個是90年代起盜版的肆無忌憚,以及mp3格式和網路興起引發的革命,革了誰的命,傳統音樂行業的命。盜版的存在只是影響了正版碟的銷量,後來有了mp3,聽歌不再需要購買唱片;而網路則讓音樂更加無處不在,而且網路幾乎沒辦法對音樂進行收費,音樂公司再難依靠CD和唱片的方式收回成本和得到應有的版權費用利潤。不賺錢,公司養不起這個產業和音樂人,只會越來越走下坡路

    第二是香港經濟從97金融危機之後確實在開始不再強勢,特別是10年以後,為什麼香港越來越多人鬧事,經濟不好,所以音樂產業這種“第三產業”首當其衝也會受很大影響。

    第三,香港音樂缺乏創新,在八九十年代的確是引領了大中華地區的潮流,但即使是在香港樂壇的巔峰時期也存在大量翻唱日本歌曲的做法,已經反應了本土創作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而提起如今的香港音樂,已經沒有特色和優勢可言。

    第四,確實沒有多少出色的音樂人了。我還是認為,每個時代都不缺好的歌手,但是優秀的音樂人不是每個時代都有很多的。一首歌曲最根本的是什麼,旋律和歌詞,而這些都是出自音樂人的創作,有嗓音有天賦的歌手很多,但沒作品一切都白搭。很遺憾,近些年來香港的音樂人水平和以前相比數量質量都不可同日而語。

  • 6 # 笑笑幸福

    那是因為時代在進步了!手機代替了香港樂壇,現在的年輕人都關注短視訊了,短視訊也能讓人笑的開心,還能學到很多東西,簡簡單單幾分鐘讓人快樂了乙,又學到東西還能瞭解各個國家的變化。香港樂壇哀退是正常的!

  • 7 # pp暴力熊

    因為生活在廣州,父輩的兄弟也在香港,從小被香港的電視文化影響。記得我10歲開始,各種明星歌書、雜誌、閃卡、明信片、正版CD等等,每一年都收集不少。記得一到年底各種樂壇頒獎典禮(勁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叱吒樂壇頒獎禮、新城勁爆頒獎禮)座無虛席……年輕人的談資其中一樣就是今年誰會拿最受歡迎男女歌手獎……坦白講,80-2000年代初的頒獎禮真的挺好看的,歌曲也好聽,歌手也是實力派!真的足足影響80後這一代人……隨著社會發展的更新迭代……隨著有盜版光碟的產生,歌手的唱片的銷量開始下滑……開始發展單純做歌手已經不能賺錢,慢慢的歌手向電視電影轉型……久而久之……那些造星工廠也慢慢沒落……每一個時代產物,都會有效期……領略過其中美好便足矣……

  • 8 # 種瓜小馬達

    詞曲寫的不好,歌手唱的不行。網際網路的興起直接幹掉唱片行業了,加上版權問題,唱歌不掙錢了,市場自然就萎靡不振了,要不是近年內地的各種唱歌綜藝節目異軍突起,整個華語圈將會繼續低迷。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樂壇將會遇到更大的挑戰。

  • 9 # 使用者3031662609063

    香港娛樂圏一步步走向低迷,無人氣,靠幾個小鮮肉頂場也救不了市場,老一輩歌手老的老,歸在的歸古後斷了香火,想重震六、七十年代之輝煌看來幾難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騎電動車來回40公里上下班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