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滿足精神需要,博覽群書補充知識,還是滿足物質需要?
8
回覆列表
  • 1 # 簡遲

    作為教師,我的業餘時間這麼安排:

    1.陪家人

    週一到週五,整天披星戴月忙的是昏天黑地,顧不得老人,顧不得孩子,業餘時間就陪陪他們,聯絡一下感情。

    2.看書

    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充實自己,上課的時候才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不露怯不心虛。

    3.練字畫畫

    基本功不能撂下,每天練一張,平心靜氣,磨鍊性格。

    4.寫教案,改作業

    學校老師少,上課時間多,在學校課間要輔導學生,很多時候教案作業都是回家做的。

    5.去旅遊

    湊個週末,和家人來個短途旅遊,陶冶身心,增加感情。

    當然還有其他的,我就不一說說啦。

  • 2 # 家有大學生

    作為教師,我真的不覺得自己還有業務時間。但如果有我會——

    1、我計劃的給自己制定一個旅行計劃,生而為人,我想好好看看這大大的世界

    2、多讀一些書,透過別人得描寫來感受不同的人生

    3、每天給自己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減肥是附加,健康最重要

    4、約三五好友相聚,快樂的事情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快樂,不快樂的也說出來。

    5、唱歌,畫畫,寫字✍用最悠閒的心態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6、其實,我是和工作狂,再悠閒的時光裡,我可能也會給自己安排一段固定學習專業領悟知識,給自己充電

  • 3 # 牧遙

    作為教師,我的業餘時間很單調,就兩件事:

    有位叫“閒庭信步206252415”的師友對的:深山古柏藏煙寺; 靜谷青蓮匿雨庵 。另一位叫“何柱柱心中有你”的師友這麼對:深山古柏藏煙寺; 曲徑新竹掩霧庵。一切似夢似幻,乾淨自然,寧靜古樸。頃刻之間,我似乎 就是那個衣袂飄飄一塵不染的庵前女子,我穿過長滿青苔的小徑看雨後新竹,我端坐幽靜的山谷聽清荷細語。

    二,聽王立群老師解讀宋詞,讀《史記》。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講中國古典詩詞的專家教授,我唯獨就喜歡聽王立群老師的,這就叫情有獨鍾吧。只有他的解讀有一種悠遠的情懷,像從兩宋飄來的情話,這種來自遠古聲音的很合乎詞作者或深沉或幽怨的心緒,以及那個歷史時代的特質。他對宋詞的賞析,會讓你真正發現宋詞的唯美,美得淚目,跟隨詞人經歷著他的經歷,夢著他的夢。

  • 4 # 課堂追夢

    教師業餘生活幹什麼好這句話是前幾次培訓中一位老師說的,記憶很深刻.業餘時間對不少人來說幾乎是這樣定義的:打牌、跳舞、閒扯、看電視;逛街、看碟、聽小曲……總得來說:身心浮躁,接受誘惑,享受無聊.愛因斯坦和魯迅都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人的學習是終身性的,遠不是學校或者單位裡獲得的那麼一些,業餘時間要繼續為自己的發展服務.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大學畢業離校時,老師問學生,“畢業第一年每月能讀一本書的同學請舉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了手.當問到“那麼畢業第十年誰還能一年讀一本書?”時,幾乎所有學生都笑起來了,認為一年還不能讀一本書是難以想像的事.然而,後來的事實告訴我們,畢業第一年每月讀一本書的學生還不到一半,畢業第十年時,一年讀一本書的幾乎是鳳毛鱗角了.我們身邊有的人也是,工作之餘辛辛苦苦上培訓班,學習期間在業餘時間複習課堂的內容差不多也就一半,等課程結束以後半年或者一年以後再重新複習培訓內容的人真實鳳毛麟角了.身邊的新老師也是這樣,有的是所有的時間都在備課,上廁所的時候都在想如何設定課堂的亮點,而有一些卻是三分熱度,不能堅持下來.所以,一定要把學習、看書當作終身的事情來做.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許讀書不一定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一定能改變人生的終點;也許讀書不一定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一定能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但是這個過程是孤獨的,當別人在休閒的時候,你卻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讀書上,獨守孤燈,苦心思考.但這也是厚積而薄發的過程,心無旁騖地奔向自己的目標,耕耘終將會獲得更多的回報.所以,所謂“業餘時間”這個概念,關鍵還是在於“業”這個字,業餘時間是為兩個業服務的,一個是事業,一個是家業.業餘時間不僅影響甚至決定了人的差別,實質上更是影響和決定了人的快樂的程度和長度.但願我們在處理業餘時間上,都能成為大師,把它真正變成生活裡最大的亮點.

  • 5 # 哈爾濱新區教師宋鵬程

    1、持續深研教學方面的技能,撰寫文章,論文發表,利用好自己的文筆,甚至也可以出版一些教材書,知識技能等專業書籍,賺取獎金以及稿費。

    3、製作影片,可以做一些教學方面的經驗分享的影片釋出到影片網站,既能與教育行業的同事互動,也可以獲得平臺給予的獎勵收益。

    4、如果知識儲備豐富,還可以編寫一些學生愛聽小故事,或者撰寫一些小劇本,同樣也可以有不少的收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時寫作想表達多個意思卻不會銜接,感覺整體沒有骨架,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