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科千尋君
-
2 # 科學探祕頻道
被液氮動過的雨放入水裡面又活了?那是因為你凍的時間不夠長,如果夠長,活過來的機會幾乎為0。
第二組,實驗人員僅僅把魚凍了5秒鐘,立馬取出。此時的魚並未見明顯結冰,放入水中後也未見異常。但是2天后死亡。
這個實驗說明,液氮凍的時間短,可以存活一段時間。但是一旦結冰,必死無疑。為何會這樣呢?
因為生物體內水分佔比很大。在冷凍的過程中,水分會首先結晶形成冰晶。這些冰晶會持續生長而刺穿細胞。死後實驗員把魚解刨,發現魚體記憶體在出血情況,說明魚體內細胞確實被損壞了。
如果想要儘量少破壞細胞,那麼就得想法使冷凍過程中細胞內外的水分不會結晶。解決的辦法可以往體液內混入甘油或者DMSO,這樣就不會結晶破壞細胞結構。生物學實驗中,細胞的凍存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即使用加入了DMSO的凍存液處理細胞,然後在凍存,這樣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細胞的死亡。但是對於生物體而言,把身體內充滿DMSO,那無疑就是作死!
-
3 # 科學黑洞
大家應該都看過一些國外的視訊博主做過的液氮冷凍活魚,之後撈出冰凍的魚放入溫水中,大約十幾分鍾後魚神奇的復活了。這就像是魚從冬眠中醒來一樣。
-
4 # 科學船塢
魚鱗還好,但是內部的組織已經被凍上了,對於瞬間冷凍並不會損傷細胞,但是在解凍的時候會,因為解凍是慢慢的吸熱解凍的,會損傷魚的組織細胞,所以被液氮瞬間凍過的魚然後再解凍,通常這個魚不會活上幾個鐘頭,因為內部細胞已經損傷嚴重,但是通常情況下,你並不會看到這隻魚死亡,因為魚直接被送到了廚房中.........
液氮,也就是液化的氮氣,在一二百年之前,人們還無法將氮氣液化,於是將其稱之為永久氣體,通俗的意思就是說在當時人們認為氮氣是無法被液化的氣體。
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通過降溫將氮氣液化了,一般來講,在一個大氣壓下,只要將溫度降至零下-196℃時,氮氣就會液化了,如果加壓的話,那麼臨界的溫度就會上升,無需達到-196℃就可以液化氮氣。
國外有一個實驗就是將魚放在了液氮中,如下圖所示,他們將魚放入液氮中約一分半鐘,此時魚已經被凍的僵硬了,看起來一定是被凍死了。
然後實驗人員帶著橡膠手套將魚從液氮中放入常溫的水中,約過去一分鐘的時間,魚鰓已經就開始動了,沒過多久魚就活了過來。
此時的魚是在勉強的活著,垂死的掙扎,因為在解凍的過程中對於細胞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因此,魚的器官組織受到了重創,也就是冰晶的刺傷,魚的存活時間不會超過幾個小時。
有人會問,人的手伸進去會不會受傷?人的手在伸進液氮中10s-15s是沒有什麼事情的,你只會感覺到一絲兒涼意,不會被凍傷,這是因為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因為相對於液氮來說,你的手是一個“高溫”的表面,液氮會在你手的周圍氣化形成一層蒸汽膜,這道膜會阻隔液氮繼續吸熱。
然而當手停留的時間足夠長時,你會感覺到手越來越涼,此時再不將手拿出來的話就會被“燒傷”。
是的,確實是“燒傷”,我並沒有打錯字,因為當液氮氣化完了之後,你的手會遇到“高溫”的空氣,此時相對於你的手“高溫”的空氣就會燒傷你的手,所以在將手伸入液氮中時,如果感覺到了涼意加重,最好迅速拿出手放入涼水中沖掉手上的液氮,以免造成危險。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5 # 地理那些事
我是小地,我來回答!
前段時間還真看過一個液氮冷凍魚復活的視訊,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小哥在一個鐵質容器裡倒入煙霧繚繞的液氮,然後將一條混蹦亂跳的魚用夾子夾住放入液氮中,一會的功夫夾出來的魚就變成硬邦邦的,放入到旁邊的水盆中解凍,魚居然還能遊動,真是太神奇了。
我們都知道,是空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般情況下是以氣態的形式分佈在地球表面。然而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惰性氣體,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因此在工業領域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比如利用液氮速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液氮,顧名思義就是液態氮,它是在溫度極低的條件下形成的。一般而言,當環境溫度降至零下195.8度時,氮氣會變成無色的液體,如此低的溫度恐怕就不是滴水成冰那麼簡單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與我們平常所見到的動物被凍死不同,液氮冷凍活魚的實驗恰好是利用了液氮溫度極低的特點,把魚放入液氮中能夠瞬間把魚冰凍,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只是魚皮、魚鱗等外部組織被凍硬,而魚體內的一切有氧的活動還在微妙的進行,而將凍魚快速撈起放入常溫水中解凍,魚體內的有氧活動則會加速並趨於正常,由此便“復活”了。
冷的反義詞是熱,既然存在燙傷一說,肯定就有凍傷的存在。由於溫度一旦超出了細胞的正常承受範圍,將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因此被放入液氮中的魚即便是時間極短,對魚的外部組織和內臟都存在極大的傷害,至於損傷程度這個並沒有確切的資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條魚屬於“非正常死亡”。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液氮冷凍治療已發展成為一門新技術,能夠通過極速的冷凍殺死一些病毒,甚至也可以利用液氮將一些當前醫學攻克不了的難題“速凍”,或許等到未來可以治癒。
-
6 # 科學重口味
動物被凍死的過程,實際上是體內細胞結冰和死亡的過程。以人體為例,水佔到人體重量的70%,當人體細胞遭遇低溫,這些滋養我們生命的水,便成了殺手。
回到題主的問題,液氮為什麼沒有把魚凍死?
首先,水的結冰,冰晶的成長過程一般是較為緩慢的,但當水遭遇極為快速的降溫,冰晶就會來不及生長,從而減少對細胞的破壞。現在冷凍人體的實驗正是利用了原理。
液氮的溫度是-196℃,如此快速的降溫,是魚能夠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首先,對於體型較大的生物而言,液氮只能讓體表的細胞實現快速冰凍,但體表繼續往裡,肌肉組織的降溫仍然是緩慢的,還會生長出冰晶。所以,如果將魚放的時間太久,魚肯定難逃一死。
液氮潑臉實驗,請不要模仿!所以,魚能夠在“冰鍋裡洗澡”後活下來。但即便如此,魚只是看起來沒事,實際上液氮已經對魚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一般在液氮裡遊個十分鐘,剩下的壽命就論天數了(一般不過1周)。
所以,液氮是危險的,千萬不要作死去做任何嘗試哦!
-
7 # 獵奇動物社
之前用液氮和金魚做過一次實驗(罪過),當時也是出於好奇,實驗準備工具也很簡單,一條金魚,一個裝滿水的魚缸,一個小魚網,一小罐液氮,一把鑷子,方法也很簡單,用漁網把魚撈出來,放到液氮中,等一會(我等了十幾秒),金魚全身僵硬像一塊冰一樣,就能用鑷子夾出來放到魚缸裡了。
經過液氮洗禮後的金魚放到魚缸中,過了幾分鐘竟然神奇的復活了,而且跟以前一樣能暢快的遊動。這使我想起小時候冬天去湖裡“挖魚”的場景,筆者家住北方,一到寒冬臘月,村子東邊的一個湖就會被冰封,至少有1米多厚,到那時會有許多人扛著鎬頭去冰面挖魚,這些魚就是在極速降溫時的夜晚被冰封在裡面的。
刨出來之後,帶回家放到裝滿水的大盆裡,很快魚就能甦醒,進而遊動,有時候,我們會把魚養一段時間,最好是到過年,這樣就能吃到鮮美的魚了。
不過,經過液氮洗禮後的金魚卻沒有這麼幸運,它在看似快活地遊動了幾個小時後就漂浮在水面上了,與從冰層裡挖到的魚完全不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放入液氮中的魚為何凍不死?
液氮是氮氣在低溫狀態下形成的液態,在工業上通常是將空氣淨化,在加壓、冷卻的環境下完成的液化,溫度通常在零下196攝氏度,畢竟溫度再高一點就達到氮的沸點了,所以當我們把液氮在常溫下倒出來時,會有一股弄弄的“白煙”,這就是沸騰的氮氣。
當魚放入液氮中時,由於魚的溫度接近於環境溫度,所以會瞬間達到氮的沸點,大量的液態氮會變成氣態,同時將金魚的體溫帶走,於是,很快金魚就成為了一個“冰雕”。按理說,這樣被凍成這樣的動物是無法存活的,那麼為什麼金魚能活呢?
首先是液氮量。我們在做金魚實驗時,通常是把液氮倒進一個燒杯中,此時的液氮接觸空氣其實就已經開始氣化了,等到我們再把金魚放進去,液氮的量就已經不多了,但是此時液氮與較熱的空氣依然在接觸,雖然它把金魚都凍住了,但是在這種量下,金魚也就是從體表到部分的肌肉被冷凍,裡面的核心部位是沒有被凍到的。
其次是冰凍時間。放入液氮中的時間長短其實也決定了它能不能甦醒,畢竟放的時間越長,金魚凍傷的部位越靠近內臟,所以,在液氮量足夠的情況下,放20秒和放1分鐘結果是迥然不同的,前者還能甦醒,後者即使解凍也一命嗚呼了。
第三是魚的特殊性。如果把一個人扔進一個裝滿了液氮的容器中,即便是幾秒鐘都能將人殺死,但同樣把一條魚扔進去,即使時間增加幾倍,解凍後它也能復活,這個現象的核心就在於體溫。
人是恆溫動物,身體的溫度始終在36-37℃之間,而液氮的溫度是-196℃,二者的溫差是非常大的,但是魚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實際上是與魚缸中的水溫差不多的,二者的溫差要更小一些,而且魚本身對溫度變化的敏感度就比較低,這也是它們依然在水中卻能度過寒冬的原因。
而人就不行了,身體的溫度高或者低幾℃,人的內部器官就會出現問題,況且是進入了一個-196℃的空間內,這短短的幾秒鐘,人體內的多個器官就會衰竭,即使解凍也無動於衷了。
但是,魚再次恢復到正常環境中,隨著身體的解凍,慢慢地就甦醒過來了。
既然被液氮冰過的魚能復活,但卻活不長?
雖然放入液氮後再次解凍的魚能復活,但是它們通常都活不長,最長也不超過1天,這是因為放入液氮對金魚的殺傷力是肉眼不可見的。
首先,動物的身體在被凍住時,其實體內的細胞也已經被凍住了,細胞中的水結冰會形成鋒利的冰晶,如下圖:
冰晶很美,到了冬天窗戶上也能看得見摸得著,而且用手去捏,輕鬆就能捏碎,但是這只是我們手指的溫度將其融化了,不是捏碎了,而在細胞中的這些冰晶,由於整體溫度降低,它變得鋒利無比會直接將細胞結構給破壞掉,如果凍到了器官,器官內的細胞也會死亡。
但是,魚的神經系統比較的不發達,這也是我們在市場上殺了一條鮮活的魚,明明都拿掉了魚鰓,開膛破肚裡,拿回家準備清洗時,它依然還活蹦亂跳的原因,而且還有一些魚頭都被剁下來了,嘴巴還能一張一合。
當速凍過的魚被解凍後,依然是有一些細胞是存活的,這些細胞能夠支撐魚的生命活動,但也只是短時間,隨著細胞死亡數量的增加,最終魚也難逃一死。
至於魚器官的破壞程度,我認為最嚴重的當屬它的鰓部,因為魚離水後本能的鰓蓋還會開合,所以放入液氮後,寒冷的氮氣會直接侵入它的魚鰓中,將裡面的毛細血管盡數凍住,解凍後,這些毛細血管也被冰晶給破壞了,所以,它最終應該是死於無法呼吸。
至於在冰層中挖到的魚為何能活很久,原因很簡單,挖過冰層中的魚的小夥伴都知道,當挖到魚時,魚四周所在的冰層並不是牢牢的把它包住的,而是有空隙的,而且挖出來的魚身體壓根就不僵硬,這證明兩點:第一,魚是被速凍的;第二:魚在冰層中實際上保護了它(從它周身沒有凍住看,溫度應該在0℃稍高一點),此時的魚進入了冬眠,也可以說是假死的狀態。
一旦回到正常的環境中,魚會慢慢甦醒,既然沒有結冰,也不存在體內冰晶破壞細胞或者器官的問題了。
總結
液氮對金魚來說不僅僅是速凍,還是慢性“毒殺”,雖然金魚解凍後還能活,但通常也就幾個小時的活頭了,因為體內迅速的結冰已經將它們的細胞結構破壞掉一大部分了,剩下的也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它不像冰層裡的魚,冰層在包裹魚時溫度是相對較高的,這使得許多冰層中的魚體內甚至沒有結冰,所以,它們還能活好多天。
-
8 # 愛琴海95280
為什麼凍過的肉不好吃,被凍過的肉,解凍後細胞壁被液體冰晶刺破,導致細胞液流失,肉就失去原汁原味了,最基礎的構成生物個體的細胞就破壞了,動物怎麼可能活,所以被凍過的魚是不可能活的,不論時間長短,即使解凍後仍能活動也只存在於神經反應
回覆列表
不能用“又活了”來描述,因為魚當時沒有被凍死,如果被凍死了無論怎樣都活不過來。這種用“液氮將魚凍住而不死”是需要技巧的。
而失敗的模仿者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魚選錯了。
而把無鱗魚放到液氮裡,它們的面板直接與液氮接觸,不死也得重傷,達不到“復活”的效果。
二是時間過長。
最好控制在10秒以內,超過的話存活率就會降低一大截。
為什麼要選擇液氮來做實驗而不直接放到冰箱裡?因為液氮可以達到速凍而不破壞生物活性的效果。
這只是“魚被液氮凍而不死”的原因之一,但被這樣凍過的魚大多數也無法活過一週。
自然界裡也存在抗凍能力極強的魚類,它們多生活在兩極和冷水湖中,體內有抗凍糖蛋白(AFGP)和抗凍蛋白(AFPs),以保護細胞膜不會被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