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1994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肖申克的救贖》是《阿甘正傳》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說《阿甘》是一個夢,那麼《救贖》就是一種生活。生活比夢簡單,但生活遠比夢境殘酷。而這兩部片子也的確是有很多可比之處,他們也有緣湊在了一個奧斯卡年度。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當一片羽毛緩緩飄蕩的時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因為不管拿到的是什麼,巧克力永遠都是可口的。《阿甘正傳》展現給我們的也永遠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會讓我們時刻為生活的美好的而滿足。
忙著去活或是忙著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雖然最後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條路,但是這條追尋的過程中卻是充滿坎坷。
他們都是極為優秀的影片,至少他們都是那種讓你看完以後就絕對不會忘記的影片,而且每次看完都會有不同於前一次的感覺和感受。在兩部同樣經典的影片面前,奧斯卡的評委們選擇了《阿甘》,也就讓它的影響力和觀眾接受程度遠遠的超過了他的競爭對手。但是埋在土裡的金子終究是要發光的,這些年來,《肖申克的救贖》卻開始了奮起直追,受關注的程度並不比《阿甘》少,而且很多人開始為他鳴不平。而我則能夠充分理解為什麼奧斯卡會選擇《阿甘正傳》?
第一:同湯姆·漢克斯比起來,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當時還是個小字輩。憑藉著《費城故事》,漢克斯已經問鼎過奧斯卡,而且他也是好萊塢好男人的典型代表,沒有緋聞,家庭和睦,樂善好施。不管他被那年的奧斯卡提名,他都會是最最熱門的候選人。而後者卻初出茅廬,影響不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現在已經極少演戲了,基本上都是當導演。而該片也是導演弗蘭克·達拉伯恩特(Frank Darabont)的處女作,奧斯卡很少把大獎頒發給一個第一次執導筒的導演。弗蘭克·達拉伯恩特後來也與湯姆漢克斯一起合作拍攝了《GreenMiles》。
第二:奧斯卡比較偏向於弱智人士,對現實主義題材往往重視不夠。《飛越瘋人院》、《雨人》等等都是此型別影片,也都獲得大獎,美華人也常說,只要是跟傻子有關,就容易獲得奧斯卡。而好萊塢對現實主義的題材往往重視不夠,特別是那些揭露美國社會黑暗面的影片幾乎是絕少得獎,而《阿甘》則是把美國當代很多的重要事件都貫穿起來,並以一種很幽默的語氣調侃了一把,由此可見,《阿甘》獲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一個奧斯卡小金人雖然很重要,但是奧斯卡歷來的傳統是比較重視商業影片,忽視文藝片,重視大牌演員和導演,忽視新人,所以他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在很多人看來,落敗的《肖申克的救贖》遠比《阿甘正傳》要來的深刻也更有回味的餘地,當然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兩部電影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神似的男主角:我常常認為湯姆漢克斯與蒂姆羅賓斯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相像,都屬於那種沉默深沉型的男人,一幅生就正派的臉,是那種讓女人覺得非常可靠有安全感的男人,讓男人覺得是那種正直而又值得信賴的朋友,所以很容易博得觀眾的好感與信任。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都有出色的演技,都是那種只要在螢幕上出現,就一身是戲的演員。
探討人生的主旋律:這兩部影片都是在探討人生、人性以及社會。只不過一個充滿了Sunny和希望,而另一個則是陰暗和壓抑,恰恰是這種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把這兩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較有了更多的意義。
不知道有沒有人把這兩部影片放在一起看過,我相信一個下午足夠了,一個人靜靜的看,我先看的《阿甘正傳》,後看的《肖申克的救贖》,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上。兩個男人不同的命運讓我們對生活和未來有了一種重新的認識,看《阿甘正傳》就好像在草地上曬太陽,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Sunny讓我們體會到了活著的樂趣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這溫暖的Sunny下,我們絕少能夠想到太陽落山後的黑暗與寒冷。
而《肖申克的救贖》就讓我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談不上什麼希望。這時俺想到了新東方的校訓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恰恰就是最難的,很少有人能夠在明知道沒有希望的狀態下還在尋找希望,我們常常能從年長的人口中聽到人啊!最好不要和命運抗爭,什麼是命運?那種努力是對生命的抗爭?誰都又說不清楚。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也許恰恰就是命運的一部分。
兩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1994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肖申克的救贖》是《阿甘正傳》最大的競爭對手,如果說《阿甘》是一個夢,那麼《救贖》就是一種生活。生活比夢簡單,但生活遠比夢境殘酷。而這兩部片子也的確是有很多可比之處,他們也有緣湊在了一個奧斯卡年度。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當一片羽毛緩緩飄蕩的時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因為不管拿到的是什麼,巧克力永遠都是可口的。《阿甘正傳》展現給我們的也永遠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會讓我們時刻為生活的美好的而滿足。
忙著去活或是忙著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雖然最後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條路,但是這條追尋的過程中卻是充滿坎坷。
他們都是極為優秀的影片,至少他們都是那種讓你看完以後就絕對不會忘記的影片,而且每次看完都會有不同於前一次的感覺和感受。在兩部同樣經典的影片面前,奧斯卡的評委們選擇了《阿甘》,也就讓它的影響力和觀眾接受程度遠遠的超過了他的競爭對手。但是埋在土裡的金子終究是要發光的,這些年來,《肖申克的救贖》卻開始了奮起直追,受關注的程度並不比《阿甘》少,而且很多人開始為他鳴不平。而我則能夠充分理解為什麼奧斯卡會選擇《阿甘正傳》?
第一:同湯姆·漢克斯比起來,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當時還是個小字輩。憑藉著《費城故事》,漢克斯已經問鼎過奧斯卡,而且他也是好萊塢好男人的典型代表,沒有緋聞,家庭和睦,樂善好施。不管他被那年的奧斯卡提名,他都會是最最熱門的候選人。而後者卻初出茅廬,影響不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現在已經極少演戲了,基本上都是當導演。而該片也是導演弗蘭克·達拉伯恩特(Frank Darabont)的處女作,奧斯卡很少把大獎頒發給一個第一次執導筒的導演。弗蘭克·達拉伯恩特後來也與湯姆漢克斯一起合作拍攝了《GreenMiles》。
第二:奧斯卡比較偏向於弱智人士,對現實主義題材往往重視不夠。《飛越瘋人院》、《雨人》等等都是此型別影片,也都獲得大獎,美華人也常說,只要是跟傻子有關,就容易獲得奧斯卡。而好萊塢對現實主義的題材往往重視不夠,特別是那些揭露美國社會黑暗面的影片幾乎是絕少得獎,而《阿甘》則是把美國當代很多的重要事件都貫穿起來,並以一種很幽默的語氣調侃了一把,由此可見,《阿甘》獲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一個奧斯卡小金人雖然很重要,但是奧斯卡歷來的傳統是比較重視商業影片,忽視文藝片,重視大牌演員和導演,忽視新人,所以他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在很多人看來,落敗的《肖申克的救贖》遠比《阿甘正傳》要來的深刻也更有回味的餘地,當然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兩部電影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神似的男主角:我常常認為湯姆漢克斯與蒂姆羅賓斯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相像,都屬於那種沉默深沉型的男人,一幅生就正派的臉,是那種讓女人覺得非常可靠有安全感的男人,讓男人覺得是那種正直而又值得信賴的朋友,所以很容易博得觀眾的好感與信任。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都有出色的演技,都是那種只要在螢幕上出現,就一身是戲的演員。
探討人生的主旋律:這兩部影片都是在探討人生、人性以及社會。只不過一個充滿了Sunny和希望,而另一個則是陰暗和壓抑,恰恰是這種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把這兩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較有了更多的意義。
不知道有沒有人把這兩部影片放在一起看過,我相信一個下午足夠了,一個人靜靜的看,我先看的《阿甘正傳》,後看的《肖申克的救贖》,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上。兩個男人不同的命運讓我們對生活和未來有了一種重新的認識,看《阿甘正傳》就好像在草地上曬太陽,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Sunny讓我們體會到了活著的樂趣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這溫暖的Sunny下,我們絕少能夠想到太陽落山後的黑暗與寒冷。
而《肖申克的救贖》就讓我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談不上什麼希望。這時俺想到了新東方的校訓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恰恰就是最難的,很少有人能夠在明知道沒有希望的狀態下還在尋找希望,我們常常能從年長的人口中聽到人啊!最好不要和命運抗爭,什麼是命運?那種努力是對生命的抗爭?誰都又說不清楚。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也許恰恰就是命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