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職場劉小小

    事業家庭哪有很好的平衡,只不過是中年人的負重前行。

    01 家庭困境

    人到中年,孩子誰來照顧,老人怎麼孝順,都是壓在身上的大山。

    朋友1,家有2娃,之前大寶是婆婆帶的,現在大寶上小學,二寶才2週歲。公公要回老家再工作,身體不是特別好,婆婆要回去照顧公公,那倆孩子自然就沒有人照顧了。在上海一個人的工資不足以養一個家庭,必須要兩個人都出去工作才可以。最後只能找了保姆來帶孩子,一個月要5000塊,而且晚上週末還都是自己帶。

    朋友2,家有一個娃,2歲。跟公婆關係不是特別好,但是公婆也在這邊帶孩子,因為帶孩子方式以及生活瑣事,家庭戰爭不斷,公婆屢屢以不帶孩子相威脅,朋友也是心力交瘁,但是也只有忍耐。

    朋友3,家有一娃,2歲半。因為沒有婆婆,所以也沒有人帶孩子,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自己辭職在家專心帶孩子,成為一個全職媽媽,現在計劃等孩子上幼兒園再出來工作。

    朋友4,家有2娃,大寶6歲,二寶2歲半。公婆沒有精力帶孩子,現在二寶都送到託班進行照顧,每個月6000.

    朋友5,家有1娃,2歲。公公有病很嚴重,婆婆也要照顧公公,不但要考慮照顧孩子,還有看病養娃的經濟壓力,孩子一直有姥姥在帶。

    朋友6,家有1娃,4歲。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不願意來上海帶孩子,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給老人帶。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結婚以後,家庭的生活都有溝溝坎坎,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處理。

    02 事業瓶頸

    人到中年,企業考慮到用工成本以及家庭生活的拖累,屢屢提出35歲以後的人不招聘,現有的大齡人員要最佳化。所以大部分人的事業即使非常努力還都是處於被最佳化的邊緣。

    朋友1,公司嚴格執行狼性文化,實行末位淘汰制,評分被打到C就要辭職走人。但是家裡的情況造就了必須每天準時下班走人,所以即使每天都是高效率的處理好自己的工作,還是生活於提心吊膽之中。

    朋友2,公司要求,每個月必須加班40個小時,但是平時專案忙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10點以後,週六還是要上班,對比周圍人的績效,也只是及格而已。

    朋友3,只能等待孩子上學後,自己再出來經營事業,估計還是照顧家庭的時候多,事業也只能勉強維持工作而已。

    朋友4,由於在公司裡呆的很久,又是國企,所以能有許多的精力照顧家庭,不會擔心35歲現象。但是職位的晉升就無望了。

    朋友5,頂著很強的經濟壓力,努力的在公司打拼,工作上倒是進步的還不錯,但是家庭生活根本無暇顧及。

    朋友6,由於孩子在老家,自己工作上倒是非常有時間和精力來追求進步。由於是剛工作沒有多久,進步的效果不夠明顯,但是與孩子之間生疏卻是現實。

    03 探尋事業,家庭平衡的可能性

    事業和家庭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去經營,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花費事業上的時間多了,那用在家庭上的關注就少了。

    尤其是現在35歲的職業倒退現實,逼迫著人們在35歲之前努力的實現事業的提升,把握事業的主動性,那平衡的天平就會更傾向於事業。

    怎麼才能更好的兼顧事業與家庭呢?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去處理吧

    處理好婆媳關係。婆媳關係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家庭的和睦。讓公婆開心地融入到自己的家庭,照顧好家庭生活,以便自己可以花費更多的精力處理事業上的事情。讓家庭成員一起承擔生活的壓力減少生活瑣事的煩惱。

    規劃好職業發展。從一開始進入什麼樣的公司,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到什麼時候開始生孩子,都要規劃好。在事業方便的時候生孩子,以最低的事業成本來完成這一人生中的大事。

    工作和家庭要分開界限。有效率的處理好事業和家庭生活,工作的事情在公司儘量都處理完畢,在家裡要以家庭生活為主。避免互相混淆,互相影響,引起職場上同事和家裡成員之間的不滿。

    現代社會,事業和家庭對人的要求都是越來越高,所要的平衡能力也是越來越高,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抱著磚頭沒有辦法愛你,我放下磚頭沒有辦法養你”,用在這裡也很適用。

    哪裡有什麼很好的平衡,都是中年人在負重前行,在負重中尋找各種方法解決現實中的難題,盡最大的努力盡量做到平衡。孩子不會自己長大,老人確實會自動衰老。

  • 2 # 溪水長流79828706

    這個問題以我的水平有點難以說清楚,因為工作千萬種家庭萬千類,各人所處環境不同,文化水平高低,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的差異得出結果肯定也是千差萬別。有些特殊群體特殊工作是很難平衡事業,家庭的關係的如軍人家庭,國際遠洋巨輪海員家庭他們就必須家庭服從個人事業。其他普通家庭同樣存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如何平衡問題如創業期,事業上升期一般都得以事業為主,凡此種種太複雜了全靠全由各人把握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年了,你們還會買房子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