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層城鵷雛
-
2 # 香茗史館
這個還是比較多的,畢竟文學作品的故事性更強,因而流傳度更廣,這就使得某些歷史人物的形象很容易因文學作品而被毀,而且這種形象通常根深蒂固,除非選擇去了解比較冷門的歷史,否則極難扭轉。簡單舉幾個例子吧。
商紂王:帝辛作為商王朝最後一位君王,作為被黑的最慘的幾位歷史人物之一,帝辛在這份榜單上的排名顯然不會低。不論是在《尚書》、《墨子》這類古代文學,還是在《史記》這種史學鉅著,亦或是《封神演義》這類文學作品,包括近現代的各類影視劇,帝辛的形象無一不是殘忍暴虐、好色無道的代名詞。
而實際上,隨著歷代學者的研究,這些罪行均引起後世學者的置疑與反駁,孔子的弟子子貢便曾說“人們把所有的曾經見過的或是能想象到的罪惡,都歸於作為失敗者的帝辛的頭上,所以說千萬別當失敗者,其結果是極其可悲的。”顧炎武也說“商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周為滅商所做的種種準備,以及商王朝討伐東夷、內部空虛給周帶來的契機,也都成為商亡於帝辛之手的原因。”
秦始皇:嬴政又是一位足以上榜的重量級人物,秦始皇名聲的敗壞則幾乎完全拜漢朝所賜,歷經歷朝歷代的廣為傳播,秦始皇這位雄才大略的雄主,便成為了暴虐的代名詞,更是成為了秦國國祚短暫的“罪魁禍首”。
而事實上,秦始皇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其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促進長期分裂的七國文化融合等等,他的貢獻足足影響了後世兩千年的歷史,可謂功不可沒。
魏武帝:曹操曹操名聲的敗壞,完全拜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所賜,正是由於《三國演義》小說和影視劇的廣為流傳,使得曹操變成了“奸雄”的代名詞,其所奉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是成為了亂臣賊子的代表。
而事實呢?曹操不過是東漢末年群雄之中的其中一位罷了,或許他“罪”在於過於出色,成為了這些“亂臣賊子”的代表。事實上,所謂的“狹天子以令諸侯”應該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作為漢臣,曹操一生或許跋扈,但卻始終未曾逾越那最後的一道線。作為亂世當中的一員,誰不想做最後的勝利者,難道劉備真的會恢復漢室江山嗎?我看未必。而在正史中,曹魏卻是作為正統出現的。
宋初名將:潘美(潘仁美)一部《楊家將》便將宋初名將潘美永遠的釘在了恥辱柱上,此後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各地戲曲,亦或是近現代的電視劇、電影,潘美總是作為陰險狡詐、嫉賢妒能的形象出現,殘害忠良便成為了潘美身上洗不掉的標籤。
而事實上呢?楊業之死雖然與潘美有關,但其始作俑者卻是王侁這個監軍,而潘美作為當時並不被趙光義信任的開國名將,實在是有些無能為力。反之,潘美作為大宋的開國將領,其一生戰功赫赫,在正史當中,除了楊業之死外,幾乎找不到什麼汙點。
除了以上幾位之外,諸如隋煬帝楊廣、武大郎和潘金蓮、周瑜、陳世美等等,都是因為文學作品的廣為流傳,而“聲名狼藉”的。至於歷史上的他們,又有幾人真正關心呢?
-
3 # 明輝188787857
春秋以後,中國歷史往往都是勝利者譜寫的。儒家哲學被重視開始,更是叫華族眼界侷限於入世利己,放棄了天下蒼生。放眼秦以後所有王朝,推陳出新,必須抹黑前任。就連漢人引以為傲的宋都是偷來的。那還怎麼數吶。
回覆列表
我想起了兩個人,一個是殷紂王,一個是曹操。殷紂王是被《封神演義》給帶壞的,曹操是被《三國演義》給抹黑的。
我們印象中的殷紂王是酒池肉林,天天沉溺於聲色,寵信蘇妲己,不聽忠臣的勸阻,殺死皇叔比干,剖取七竅玲瓏心。施行炮烙之刑,把人在柱子上活活燒死。是一位典型的昏君加暴君,直到現在還有助紂為虐的成語。
實際上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要不高義之人伯夷、叔齊也不會不食周粟,絕食而死。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可以把一切汙言穢語加到失敗者頭上。毛澤東就曾說過“其實紂王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主席的話可謂恰如其分,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君王。
《三國演義》以劉備為正統,把曹操描寫成了一個白臉奸賊,挾天子以令諸侯,濫殺無辜,好色、老謀深算的陰險毒辣之人。
實際上曹操並不心狠,也不毒辣,反而熱愛人才,關心民眾的疾苦,精通兵法,善於詩歌。曹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歷史上稱為魏武帝。曹操開啟了建安文學,給後世留下了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
歷史上被文學作品給抹黑的還有秦始皇,隋煬帝,當然這兩個帝王人品有瑕疵,被抹黑實屬正常。我們所讀到的史書,都不是真正的歷史,而是經過作者加工,甚至篡改的歷史,所以屬於第二手資料,並不一定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