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lauta740
-
2 # 大碩碩聊音樂
《聲入人心》個人真的是全程都在追,36位選手顏值與實力的高度統一,我歌單裡存了好幾首節目演唱的歌曲。《聲入人心》真正做到了藝術和商業利益的統一,既宣傳了音樂劇、歌劇這些優秀但很少受大眾關注的音樂形式,又滿足廣大女性觀眾的審美需要,打破了大眾對唱美聲的人大腹便便的刻版印象,還滿足了人們對於高品質音樂的需求。使這個節目在前期宣傳較少的前提下還保持很高的話題度,雖然節目很些剪輯上的小問題,但瑕不掩瑜,整體上還是非常好的。
從《我是歌手》到《歌手》,這個節目一直是高水淮的音樂競技節目,但是《歌手》依然躲不過“七年之癢”:
華語歌手幾乎被掘地三尺,還有些令人期待的歌手節目組始終無法邀請到;《歌手》2018沒有黑馬,《歌手》2019也沒有黑馬,只能把希望寄託在補位歌手和踢館歌手上,沒有當年鄧紫棋、迪瑪希那樣強勁的黑馬,也是讓觀眾對這個節目感到失望。所以節目開啟了全員舉薦踢館歌手的方式,但又引起了部分網友質疑入選歌手是否拉低節目擋次?
總之《歌手》在《聲入人心》即將結束後播出真的很尷尬。希望洪濤老師讓《聲入人心》選手參加《歌手》能緩解下眼前的困境吧!
-
3 # 檸檬17Clannad
其實我知道兩個節目不應該進行對比,潛意識還是將他們進行比較。理由有二,一是都是音樂性質綜藝節目,二是時間剛好差不多順下去,剛好追了,不過現在《歌手》沒看了。
以前覺得歌手很新穎,但現在給不了那種起伏感。一個綜藝節目走在前頭,又有幾季名聲的累積,觀眾對他的要求期待一定會更高更苛刻的。
對音樂享受,應該歌手帶給觀眾最初的懵懂。
但是,縱觀全部綜藝節目,基本都是一旦打了個先鋒,大家開始對他期待性太高,稍微一點不足,很容易就被批評。有期待的東西,張縮力就會變窄!
剛出場的東西,要求沒有那麼高,更何況聲入人心走的是口碑音樂節目。
其次,《歌手》的參賽選手基本自帶粉絲,按楊老師的說法,在這個自帶粉絲的團體比賽中,很容易有紛爭。
誰是第一?誰配當第一?很多時候變成了音樂綜藝的主要看點,有些人從誰唱的更好轉移到了誰不配,彈幕網上開始出現了不和諧,惡意的攻擊。粉絲開始出現對撕,你覺得一個綜藝的氛圍這麼惡意,它還能讓人繼續喜歡嗎?
我很喜歡《聲入人心》,其中有一點,是這個節目讓自己從心目中的固定首席變成了,只要能夠代表音樂,代表MXH36子,無論誰當首席,誰參加巡演,我都無條件支援。
《歌手》《聲入人心》都是競爭型比賽,我們都知道有競爭的地方,很容易就產生惡意,產生糾紛。但是《歌手》讓我看到的是個人,聲入人心讓我看到的團隊。當然這有賽制的原因。
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很難因為一個綜藝,把所有人喜歡了,把他們看成一個團隊,然後希望他們都好的。
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歌手本身自帶熱搜,自帶熱度,而聲入人心是在沒有期待性誕生的,莫名橫空降了一群高學歷高才華的小哥哥,看著養眼,聽著舒服。
《聲入人心》給我的感覺,更多是來宣傳音樂,宣傳美聲,音樂劇……就像大龍一直在強調自己是音樂劇演員;嘎子說有木有不重要,重要是把表達唱出來了;對待還沒畢業或者比較稚嫩的小輩,哥哥都很熱心的幫忙,私底下又是打打鬧鬧的。
而且在這個綜藝節目裡,我突然get到了大華老師的帥氣。因為在綜藝節目看到他,總覺得他不是那麼正經,講話有點奇怪,在這個節目裡,被圈粉了。對音樂的負責,對喜歡的東西認真,真的很可愛,而且還是全能音樂製作人,說實話覺得是之前人設找的不太理想,要不,用誇高天鶴的話來講——有才華的人怎麼都會圈粉,哪怕傲嬌一點。
在中國綜藝節目裡面,真的要做到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認真負責,更加註重質量而不是熱度的好綜藝其實已經少了。
在我的理解,一個好的綜藝是能體現自身價值,側重宣傳點,讓觀眾讚賞的。而不是憑藉藝人熱度炒作,或者靠營銷號宣傳。像我家那閨女,明明是親子節目,硬生生掰成相親節目。難道生活只有戀愛?
不是佔了熱搜的綜藝才叫好綜藝? 就像不是當了好人一定要昭告全世界。
在一個網路佔據生活大部分的時代裡,其實我覺得很多人會比較傾向於創新,一成不變的綜藝無法注入新鮮的血液,被市場淘汰,或者被人淡忘,讓人失望,也是在意料之中。
而且歌手最大的不足,是冠軍的人選,基本在意料之中。
是這樣,歌手前幾季我都有收看。第一二季的時候真的很驚豔,後面就比較平淡。今年追了《聲入人心》之後,感覺這個節目的質量真的很高,小哥哥們顏值高,唱功佳。節目上週收官了,還覺得有點失落。然後再去看《我是歌手》覺得有點索然無味,照理說這兩檔節目沒有可比性。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感慨。有和我一樣的朋友嘛?或者大家是怎麼評價這兩檔節目的呢?
回覆列表
我覺得沒有哪個節目好 哪個節目差之分吧
可能你之前太投入《聲入人心》 所以一下子沒能抽離
而且《聲入人心》基本是合唱 大家又是學美聲的
聽覺上確實會比較享受一些
論個人實力 兩個節目都有很出彩的人
想給每個優秀的人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