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唐玄宗統治後期,政治腐敗,釀成安史之亂。從此,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安史之亂是怎麼回事,藩鎮割據的局面又是怎麼出現的,唐朝是怎樣瓦解的?“黃王”是誰?那麼小輝來給大家講述今天的歷史故事。

    天寶危機

    天寶年間,唐玄宗旦益驕奢,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他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為相,朝政腐敗,預伏著危機。

    安史之亂

    755年,節度使安祿山趁唐朝政治腐敗,內地兵力空虛,在范陽發動叛亂。叛軍南下攻佔洛陽、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蜀中,太子在靈武即位,就是唐肅宗。

    唐肅宗用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率軍平叛,又借回絲兵幫助,收復長安、洛阻。後來,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才打敗叛軍。

    這場持續八年的戰爭,歷史上叫作“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使北方生產大受推殘,田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許多州縣成為廢墟。唐朝從此由強盛轉向衰落。

    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後,唐朝增設了許多節度使。不少節度使管轄的地區,名義上是唐朝的藩鎮,實際上是割據勢力。這樣,就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藩鎮之間,藩鎮和央之間,不斷爭戰,一直持續到唐朝滅亡。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嚴重削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力量。

    宦官專權

    唐玄宗後期,宦官權力逐步擴大。唐肅宗即位,宦官李輔國因擁立有功,受到重用。禁軍由他帶領。後來,宦官的權柄越來越大,甚至國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廢立,幾乎都由他們把持。宦官專權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削弱了唐朝統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黃王起兵,本為百姓

    唐朝後期,統治者腐朽貪婪,大肆兼併土地,災荒年月照舊催收租稅。加之戰火連綿,農民無法生活下去。875年,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戰爭在河南、山東一帶爆發。幾年後,王仙芝戰死,起義軍由黃巢率領,採取流動作戰方針,轉戰大半個中國。後來,起義軍進入長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齊。唐僖宗逃往成都。

    但是,起義軍沒有乘勝追殲唐軍。唐僖宗糾集殘餘軍隊和藩鎮勢力反撲,起義軍被迫撤出長安。884年,黃巢在泰山附近兵敗自殺。唐末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瓦解了唐朝的反動統治。

  • 2 # 嘻嘻哈哈每一刻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大唐的衰落始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大唐藩鎮擁兵自重,很多藩鎮不聽從於朝廷調遣。

    唐朝到了中後期朝廷內有宦官專政,各地藩鎮林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唐朝已經名存實亡。

  • 3 # 小土豆也叫馬鈴薯

    公元754年,唐派向南詔揮軍,七萬唐兵再次大敗。唐軍在天寶戰爭中的慘敗,丞相楊國忠卻向唐皇報捷。

    “天寶戰爭`”的失敗,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政權。使得唐朝在軍事上損兵折將近20萬,而且都 是“棄之死地,隻輪不返”;經濟上,“數年間,因漸減耗”,國庫空虛, 國力大損。一個曾經十分強盛、威震四夷的大唐王朝竟敗給邊疆政 權,這樣,使得大唐王朝政治上威風掃地。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史思明等在北方發動了“安史之亂”叛亂,唐朝日益衰落。所以說,天寶戰爭是安史之亂的前奏。

    南詔打敗唐朝以後,利用戰俘唐軍漢人中文化較高的人材,在各方面傳播培育南詔土著民族,在文化、醫學、軍事、種養業和冶煉、政治等方面得以較快發展,國力逐漸強大,接著便四處用兵,向周邊地區掠奪財物,擴張土地,使南詔的疆域東接貴州、廣西,北抵大渡河,南至越南、緬甸邊界,西部與古代印度為鄰,面積達到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強大國家,今天的雲南全省都在它的統治之下。 總的來說天寶戰爭使得唐朝國力受到影響,反觀南詔卻因此不斷壯大。

    唐朝的衰落源於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的滅亡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藩鎮長期割據,與中央對抗,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力量;宦官專權,使皇帝大權旁落,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統治秩序;朋黨之爭,瓦解了統治集團的力量,嚴重動搖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政權日趨腐朽,百姓的生活也日趨悲慘,最終導致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唐朝統治徹底崩潰,統治中國290年的大唐帝國壽終正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士牛仔褲都有哪些風格?怎麼搭配既時髦又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