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速讀財經
-
2 # 牛熊交易室
縱觀各國,對股份回購的立法模式不外乎兩種:一是“原則允許,例外禁止”,以美國為典型代表;另一個就是“原則禁止,例外允許”,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允許股票回購是全球市場成熟的做法,兩種模式也各有利弊,採取哪種模式更多的是要考慮與本國國情的適應程度。
“原則允許,例外禁止”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和滿足公司自身經營和對股票回購的需要,在一個相對成熟、開放、規範的資本市場上,顯然更有利於其金融制度的建設。
而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講,由於很多歷史遺留問題的存在,資本市場並不完善,市場資本化程度遠遠比不上美國,若盲目採用前一種模式將會對債權人保護和證券交易規則的維護帶來很大壓力,儘管“原則禁止、例外允許”會對公司經營帶來一定不便、打壓股票市場的積極性。
但為了適應本國的資本市場能力狀況,很多國家更傾向於維護資本市場的交易秩序和公司債權人的利益,並且對於大陸法系來講,向來立法更加嚴謹保守,“原則禁止、例外允許”的模式顯然對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維護資本市場更加有利,加強對小股東權益的保護,既是社會的現實要求,也是現代法律的價值取向,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
3 # 西格瑪的化學
股份回購仔細思考,會有這麼幾種影響。股份回購是指公司從二級市場購買自家股票並登出,A股有高仿“股份回購”,不登出股份的回購。這種不登出的沒有不在範圍。
只講標準的股份回購,登出股份的回購。
第一,股份回購登出,直接影響公司的股權結構。比如大股東只有29%的股份,因為股份回購的股票被登出,大股東的股票數量保持不變,那麼持股比例就會上升。單獨一次回購,大股東持股比例不一定明顯,多次回購就可能明顯。那麼股份回購考慮可能變成調整股東股權比例的工具。
第二,股份回購會直接影響股價,對於資訊披露管理,不容易操作。防止利用股份回購不公平獲利。
第三,如果股份回購沒有約束,那麼就有可能造成總股本的大幅波動,行情不好的時候回購股票,行情好的時候增發股票。同樣可能會被設計為一種套利機制。
原則禁止可以防止頻繁利用股權比例變動非法獲利的事出現。
-
4 # 盤和林數字經濟觀察
對於大多數國家為何對股份回購採取“原則禁止、例外允許”的做法,其原因在於股份回購涉及公司發展以及二級市場交易,而股票回購對於兩者的影響正好相反。
首先是公司發展發麵,一家公司的融資可以分為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優先選擇的是內部融資,因為所需成本較小。其次是外部融資,主要包含兩種方式,一是債券融資,而是股權融資,相比這兩種來說,內部融資的優勢顯而易見。但由於自有資金總是有限的,因此公司不得不採取債券與股權融資,這時股權融資相比債券融資來說成本又更高(債券代表了對固定收益的索取權,而股權代表了對利潤的索取權)。
可想而知,當債券融資達到上限,公司不得不選擇股權融資的時候,高額的成本顯然是公司不願意看到的。為了緩解股權融資帶來的問題,往往公司在資金壓力減小的時候會選擇股票回購以降低成本,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若全面限制股票回購會很大程度影響公司的外部融資行為。
其次二級市場交易方面,理論上來講,股市屬於半強式有效市場,但公司內部人員總能使用內部資訊進行交易,或者透過盈餘管理進行股價的控制。因此若無限制的允許股票回購,公司便能輕易的透過操縱股價從股票回購中獲益,這對其他市場參與者是不公平的,也不利於市場的發展。
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是原則禁止,但也不能全面封停,保證市場穩定執行的同時,也給予了公司一定的選擇權。
-
5 # 俗人148286889
製造熱點資金追捧高位套現,製造空頭壓低股價破位恐慌拋售,利好來襲小反彈,繼續出貨,躲過風頭,救世主姿態回購,一元成本幾十套現,資本運作掏點小錢幾塊買回來尋找下個機會,通俗點一塊成本變一百花十幾塊買回來搞不搞下一次不要緊反正白落下八十大洋。
回覆列表
我覺得應該是為了防止上市公司自己炒作自家股票,搞內幕交易和老鼠倉之類的。
試想一下,如果上市公司可以隨便回購自家股份,那麼大股東和管理層完全可以先放出一個負面訊息,打壓一下股價,然後再趁機回購,撿便宜籌碼,等到自己拿到足夠籌碼時,再放出利好訊息抬高股價,然後再減持謀利。
如果這種事情被允許的話,那麼利益最受損的,還是在股市中的個人投資者,而且這極其容易擾亂市場秩序,所以大多數國家都對股份回購採取“原則禁止、例外允許”的做法。
因為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確實也存在著一些正當的理由,是能夠利好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的。因為上市公司可能是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也可能是透過減少公眾持股量來避開潛在的收購行動,或者是為了實施員工持股,才進行的股份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