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85326370204

    三蘇的《六國論》都是針對北宋王朝當時對內因循守舊,對外屈膝求和這一形勢而作的,均是有感而發,皆未能全面論述六國破滅的歷史原因,但都具有現實針對性,以史論為依據,這是三蘇寫作《六國論》的共同特點。蘇轍在《歷代引論》中說:“ 先君,予師也;亡兄子瞻,予師友也;父兄之學,皆以古今成敗得失為議論之要 ”,以期“ 有補於國 ”。

    三蘇《六國論》的不同之處在於觀點、角度和風格。對於六國滅亡的原因,蘇洵認為主要在於六國的統治者不敢與秦國抗衡,而採取賂秦以求苟安的政策,即“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觀點極其鮮明,分析也鞭辟入裡,令人信服。蘇轍則從韓、魏兩國所處的戰略地位出發,認為齊、楚、燕、趙四國不知道厚結暗助韓、魏兩國,卻使韓、魏獨擋秦兵,最終歸附於秦,導致六國滅亡。即六國未能團結一致共同對抗秦國,反而目光短淺,見小義而忘大患,以至於“ 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 ”。蘇轍的論述脈絡清晰,分析精當,邏輯嚴密。而蘇軾則圍繞“ 養士 ”的問題,分析“ 六國之所以久存,與秦之所以速亡 ”的原因。雖不如父兄的文章那麼氣勢恢宏,但也算得上汪洋自如,獨抒已見,自成一家。

    蘇洵的《六國論》論述精闢,氣勢縱橫,一氣呵成,實屬史論名篇,歷來頗受名家好評,故而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為大多數人所熟知。蘇轍的《六國論》也數其本人的名作,點讚的也不少,如金聖嘆分析本文的特點說:“ 看得透,寫得快,比如駿馬下坂,雲騰風捲而下,只為留足不住之故也 ”。而蘇軾的《六國論》歷來評價較少,甚至不管是《古文觀止》還是《唐宋八大家文鈔》抑或是蘇軾一般的文集,都未見將這篇文章錄入其中。但也不能據此說蘇軾寫的《六國論》不好,而可能是蘇軾寫得好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這篇《六國論》與他那些名作相比顯得有點黯淡無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不等式4x-18x+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