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最根本的問題不是俄羅斯,不是歐美
為什麼怎麼說呢?
而且自己自身,烏克蘭獨立後我們知道蘇聯留給烏克蘭的政治軍事地理遺產是很豐富的,光是軍工就是涉及陸海空天幾個方面而且很多都是核心技術,但是烏克蘭始終沒有起來,原因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獨立後沒有出現一個鐵腕政治家或者說真正想振興國家的領袖,沒有一個人物壓制住了寡頭為代表的利益集團於是烏克蘭至今的當局都只能不遺餘力轉移矛盾至外,烏克蘭的外交人員和政府人員難道考慮水平還不如中國網友嗎?不可能!因為沒有辦法,只有轉移,否則這會傷害他們自身的利益,而烏克蘭現今的軍工可謂是破敗之極,光是大名鼎鼎的安東諾夫都被波音收了,當然了,這也是必然,因為一個面積龐大人口眾多擁有強大軍工農業基礎的烏克蘭崛起無論是對於歐洲還是世界大國而言都不可能是好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被解體被肢解是必然的,這才符合各方利益。
對比白羅斯、哈薩克、土庫曼等其他蘇聯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被許多網友詬病,可是永遠無法否認,他們的國家一直在整體穩定發展,穩定壓倒一切
策動東部獨立和拿下克里米亞實在是因為窮,沒有哪個老百姓願意去過那種動亂的生活的,難道僅僅因為是東部南部說俄語的俄羅斯人多嗎?未必如此,看看波羅的海三國吧,這些國家的俄羅斯族都是第二大(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或第三大群體(立陶宛),可是國家富裕,內外部都無法搞事,民眾也沒那個心思搞事,而國家要求學本國語言也老老實實學根本沒有出現混亂,為什麼呢?因為烏克蘭窮,烏克蘭當局又要砸東部的飯碗又不給人家活路又斷人家文化,肯定會有人起來搞事情的。
去俄化...俄羅斯政府真的無法接受去俄嗎?未必,蒙古和哈薩克都從國家層面確定了廢止西裡爾字母的方案,但是俄羅斯政府卻沒有出現對於烏克蘭的反應,去俄只是一個藉口罷了,而且基輔本身就是羅斯人的“眾城之母”這個確實無法割裂的。去俄只是俄進入烏克蘭的藉口,當然從民族感情和現實利益而言,確實烏克蘭難以割捨。
烏克蘭東西部太過於差距大,而且政府始終沒有有效的政策應對:
東部:很早就納入俄國版圖,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哈爾科夫),俄羅斯人多,而且最重要的是經濟和俄羅斯聯絡十分緊密。
西部:直到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才得手的。鐵木辛哥率軍突襲波蘭得手(鐵木辛哥是烏克蘭人,率領的蘇軍編制也叫烏克蘭方面軍,可是因為烏克蘭當局的逢蘇必反政策故而也列入了“黑名單”,實際上蘇聯當局太多烏克蘭籍的軍政高官了),多信(東儀)天主教,波蘭人多,和波蘭經濟聯絡緊密
南部:俄國1783年消滅克里米亞汗國得手的,後由於敖德薩和克里米亞等地軍事地位故而俄羅斯移民軍事駐防多,經濟文化地理上多貼近俄羅斯
中部:就是基輔這塊了,傳統的烏克蘭民族聚居區
對比哈薩克在蘇聯解體後立馬準備遷都去斯拉夫人佔多數的阿斯塔納穩住陣腳並且經濟文化上採取務實政策,故而沒有出現大問題。
至於為什麼俄羅斯一直沒能同化烏克蘭,還是和俄國當局有關,因為俄國皇帝從彼得三世後都是日耳曼裔了,故而對於推崇斯拉夫文化並不熱衷,而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俄國才徹底奠定了東歐霸主依然奉行壓制斯拉夫農奴政策。有些人就認為當時的俄國就是一群使用法國宮廷貴族禮儀的日耳曼貴族統治著一群東斯拉夫農民的國家→在拿破崙戰爭時期俄軍統帥以巴克萊(蘇格蘭)庫圖佐夫(韃靼)本尼格森(日耳曼)為代表的軍方統帥都不是俄羅斯族,這個時期的許多出名的俄華人如白令、別林斯高晉都不是俄羅斯人,這時的俄國在國家政策下引來許多一流人才,如大名鼎鼎的尤拉...而直到羅蒙諾索夫出現後俄國科學院才有了第一個俄羅斯院士,直到普希金出現後俄羅斯文化才開始廣泛推廣,而直到19世紀中後期俄國當局才開始奉行以俄羅斯民族優先的泛斯拉夫主義,但此時民族主義已經盛行於烏克蘭這片土地上。
至於為什麼蘇聯沒能讓俄羅斯吞了烏克蘭或者直接俄羅斯人更大量移民烏克蘭,原因有
1.蘇聯是聯盟,不可能放任俄羅斯獨大,一旦地方獨大就會導致地方勢力抬頭。行政區劃壓制地方勢力在各國都是屢試不爽的辦法,故而反而不能讓俄羅斯大,必須得予以限制,故而出現了克里米亞入烏克蘭、烏拉爾河下游入哈薩克、波羅的海沿岸只有加里寧和聖彼得堡這樣的尷尬局面,不僅僅對於俄羅斯,至今的俄烏“克里米亞”問題;摩爾多瓦“德左”問題;亞美尼亞“納卡”等諸多問題都是蘇聯當局的傑作。
2.蘇聯將烏克蘭、白羅斯、俄羅斯人同樣視作穩定的關鍵,故而對中亞等地的移民安邊多是以東斯拉夫人為主,換句話說就是團結物件,不是打壓物件。
3.烏克蘭籍(含出生今烏克蘭地方或就是烏克蘭族)的人在蘇聯軍政高官裡太多太多了(代表人物勃列日涅夫)蘇聯對於烏克蘭發展也是相當不遺餘力的。
烏克蘭最根本的問題不是俄羅斯,不是歐美
為什麼怎麼說呢?
而且自己自身,烏克蘭獨立後我們知道蘇聯留給烏克蘭的政治軍事地理遺產是很豐富的,光是軍工就是涉及陸海空天幾個方面而且很多都是核心技術,但是烏克蘭始終沒有起來,原因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獨立後沒有出現一個鐵腕政治家或者說真正想振興國家的領袖,沒有一個人物壓制住了寡頭為代表的利益集團於是烏克蘭至今的當局都只能不遺餘力轉移矛盾至外,烏克蘭的外交人員和政府人員難道考慮水平還不如中國網友嗎?不可能!因為沒有辦法,只有轉移,否則這會傷害他們自身的利益,而烏克蘭現今的軍工可謂是破敗之極,光是大名鼎鼎的安東諾夫都被波音收了,當然了,這也是必然,因為一個面積龐大人口眾多擁有強大軍工農業基礎的烏克蘭崛起無論是對於歐洲還是世界大國而言都不可能是好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被解體被肢解是必然的,這才符合各方利益。
對比白羅斯、哈薩克、土庫曼等其他蘇聯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被許多網友詬病,可是永遠無法否認,他們的國家一直在整體穩定發展,穩定壓倒一切
策動東部獨立和拿下克里米亞實在是因為窮,沒有哪個老百姓願意去過那種動亂的生活的,難道僅僅因為是東部南部說俄語的俄羅斯人多嗎?未必如此,看看波羅的海三國吧,這些國家的俄羅斯族都是第二大(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或第三大群體(立陶宛),可是國家富裕,內外部都無法搞事,民眾也沒那個心思搞事,而國家要求學本國語言也老老實實學根本沒有出現混亂,為什麼呢?因為烏克蘭窮,烏克蘭當局又要砸東部的飯碗又不給人家活路又斷人家文化,肯定會有人起來搞事情的。
去俄化...俄羅斯政府真的無法接受去俄嗎?未必,蒙古和哈薩克都從國家層面確定了廢止西裡爾字母的方案,但是俄羅斯政府卻沒有出現對於烏克蘭的反應,去俄只是一個藉口罷了,而且基輔本身就是羅斯人的“眾城之母”這個確實無法割裂的。去俄只是俄進入烏克蘭的藉口,當然從民族感情和現實利益而言,確實烏克蘭難以割捨。
烏克蘭東西部太過於差距大,而且政府始終沒有有效的政策應對:
東部:很早就納入俄國版圖,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哈爾科夫),俄羅斯人多,而且最重要的是經濟和俄羅斯聯絡十分緊密。
西部:直到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才得手的。鐵木辛哥率軍突襲波蘭得手(鐵木辛哥是烏克蘭人,率領的蘇軍編制也叫烏克蘭方面軍,可是因為烏克蘭當局的逢蘇必反政策故而也列入了“黑名單”,實際上蘇聯當局太多烏克蘭籍的軍政高官了),多信(東儀)天主教,波蘭人多,和波蘭經濟聯絡緊密
南部:俄國1783年消滅克里米亞汗國得手的,後由於敖德薩和克里米亞等地軍事地位故而俄羅斯移民軍事駐防多,經濟文化地理上多貼近俄羅斯
中部:就是基輔這塊了,傳統的烏克蘭民族聚居區
對比哈薩克在蘇聯解體後立馬準備遷都去斯拉夫人佔多數的阿斯塔納穩住陣腳並且經濟文化上採取務實政策,故而沒有出現大問題。
至於為什麼俄羅斯一直沒能同化烏克蘭,還是和俄國當局有關,因為俄國皇帝從彼得三世後都是日耳曼裔了,故而對於推崇斯拉夫文化並不熱衷,而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俄國才徹底奠定了東歐霸主依然奉行壓制斯拉夫農奴政策。有些人就認為當時的俄國就是一群使用法國宮廷貴族禮儀的日耳曼貴族統治著一群東斯拉夫農民的國家→在拿破崙戰爭時期俄軍統帥以巴克萊(蘇格蘭)庫圖佐夫(韃靼)本尼格森(日耳曼)為代表的軍方統帥都不是俄羅斯族,這個時期的許多出名的俄華人如白令、別林斯高晉都不是俄羅斯人,這時的俄國在國家政策下引來許多一流人才,如大名鼎鼎的尤拉...而直到羅蒙諾索夫出現後俄國科學院才有了第一個俄羅斯院士,直到普希金出現後俄羅斯文化才開始廣泛推廣,而直到19世紀中後期俄國當局才開始奉行以俄羅斯民族優先的泛斯拉夫主義,但此時民族主義已經盛行於烏克蘭這片土地上。
至於為什麼蘇聯沒能讓俄羅斯吞了烏克蘭或者直接俄羅斯人更大量移民烏克蘭,原因有
1.蘇聯是聯盟,不可能放任俄羅斯獨大,一旦地方獨大就會導致地方勢力抬頭。行政區劃壓制地方勢力在各國都是屢試不爽的辦法,故而反而不能讓俄羅斯大,必須得予以限制,故而出現了克里米亞入烏克蘭、烏拉爾河下游入哈薩克、波羅的海沿岸只有加里寧和聖彼得堡這樣的尷尬局面,不僅僅對於俄羅斯,至今的俄烏“克里米亞”問題;摩爾多瓦“德左”問題;亞美尼亞“納卡”等諸多問題都是蘇聯當局的傑作。
2.蘇聯將烏克蘭、白羅斯、俄羅斯人同樣視作穩定的關鍵,故而對中亞等地的移民安邊多是以東斯拉夫人為主,換句話說就是團結物件,不是打壓物件。
3.烏克蘭籍(含出生今烏克蘭地方或就是烏克蘭族)的人在蘇聯軍政高官裡太多太多了(代表人物勃列日涅夫)蘇聯對於烏克蘭發展也是相當不遺餘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