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驢肉搜尋

    在中醫看來,我們體內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會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毒”,例如瘀血、痰溼、寒氣、食積、氣鬱、上火。這些毒素堆積在五臟之內,就會加速五臟的衰老,然後由五臟供養的面板、筋骨、肌肉、神經也就跟著一起衰老了。雖然毒素深藏,但它們在身體表面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不同的樣貌代表毒素藏在哪裡,現在,我們要找出毒素的藏身處,儘快把它趕出身體。

    氣積——傷肝

    氣貴於流通。若氣機順暢,則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氣機失調,則會百病叢生。中醫認為“怒為肝之志”,經常發脾氣、性情暴躁、長期情志鬱結還會導致肝氣持續處於上行狀態,造成肝鬱不疏。日常生活中,唉聲嘆氣、煩躁、焦慮不安、抑鬱等都是“氣積”常見的危險訊號。對於那些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更要注意,肝氣上亢往往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容易使人暈厥、發病。

    對策:運動是疏通肝氣的好方法,建議多進行戶外活動,打太極、爬山、健步走、打球、慢跑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開心快樂。

    血積——傷血管

    血積,是指瘀血凝結成積。人體內的血液不斷流動迴圈,為全身臟腑器官提供養分。當血液中營養成分過多時,血管內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便會大量積聚。此時,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減慢,血積形成。高油、高脂飲食、抽菸喝酒等是造成血積的罪魁禍首。血積的人通常表現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點或片狀瘀斑,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面板瘀青。若不加以控制,血積的最終結果就是血栓。

    對策:日常飲食上應多吃有活血通脈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洋蔥、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飲或寒涼的食物。血瘀體質的人心血管機能一般較弱,鍛鍊不宜過猛,可選擇散步、舞蹈、瑜伽、太極等。

    水積——傷腎

    水不僅是滋養我們人體臟腑、肌膚、毛髮等組織器官的重要物質,還是體內津液、血液、膽汁的重要原料。人體對水的吸收、轉換、運輸和排洩,統稱水液代謝。然而,一旦這種代謝機制被打亂,人體各部位所需水的正常值就會發生錯亂,一些部位出現供水不足,另一些部位則可能會水液過盛而產生瀦留,這種瀦留即是“水積”,中醫稱之為“水腫”。

    對策: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腫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等。需要提醒的是,肝臟、心臟、甲狀腺功能下降等疾病也可能會引起水腫。如果出現嚴重、長期水腫,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食積——傷脾胃

    食積,即指飲食無節制,導致食積不化,使脾胃不能正常運轉而引起的一種脾胃病。現代生活中,人們幾乎是每餐必有肉,碰到應酬吃得更多;老年人由於腸胃功能減退,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脹等“積食”現象。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都是造成積食的常見原因。除了腹脹、腹痛、食慾下降等不適,積食的人常出現口臭、手腳心發熱、皮膚髮黃、睡不踏實等症狀。

    對策:發現積食後,首先應及時調整飲食量,比如平時每頓飯吃一個饅頭,此時可減為每餐吃半個。平常可適當補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栗子、小米、紅棗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著涼等。

    痰積——生大病

    中醫將“痰”分有形與無形兩種。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統的分泌物,是貯於肺,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見;而無形的痰,則是指機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執行途徑和規律,逐步停蓄凝結而形成的一種黏稠的、有害的液體,肉眼無法看見。相比之下,無形之痰更可怕。長期勞累、體虛、抵抗力弱的人更易被其盯上。這種液體長期積累、潛伏在人體內,可產生多種病變,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心悸氣短、中風,甚至腫瘤等,這些都是由停於臟腑、經絡的無形之痰引起的,因此中醫便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說法。

    對策:首先要遠離潮溼的環境裡。老年人身體虛弱,若遇風寒,可致肺失宣發,肺津凝聚而成痰;夏季雨多潮溼也會引起溼邪內侵。

    身體會累積毒素,跟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因此,最根本的解毒秘笈,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 儘量攝取當季和本地的新鮮蔬果。

    2. 儘量多吃白肉(如雞肉、魚肉),並減少吃 紅肉(如牛肉)的次數。

    3. 食物儘量以少油、少糖和少鹽的方式來烹煮。

    4. 儘量少吃精製的食物,例如用糙米或全麥吐司取代白米和白吐司。

    5. 每天儘量多喝水。

    6. 市場買來的蔬果大多有噴灑農藥,一定要用水清洗乾淨後再吃。

    7. 烹煮食物使用鐵製、不鏽鋼或瓷制的廚具、餐具,不要使用鐵氟龍、保麗龍或是不耐熱的塑膠用品。

    8. 每天定時定量、適度的做運動。

    9. 每天的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也要睡飽。

    10. 儘量減少吃藥、抽菸和喝酒的機率。

    11. 隨時隨地保持心情愉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城市人口密度的等級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