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腎友天地
-
2 # boulder1
西周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分封制導致諸侯割據,而割而據之的諸侯長期下去絕不會安於自己的一塊疆土,覬覦別人的土地和財富成為弱肉強食,持久生存的動力。大諸侯吞併中小諸侯,久而久之,有些諸侯國越來越大,越來越強。相反那些小的諸侯國逐漸被並消失。到西周末年,進入戰國紛爭的時期,史稱“春秋戰國”,最後中原地區僅剩下七國,秦、楚、齊、晉、燕、魏、趙。歷史逐步走向統一,秦國崛起,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先後用武力,消滅了其餘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王朝,實現了華夏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撤銷了分封制,建立了郡縣制,成立了中央集權的中央政府,使中國歷史進去了新的歷史時代!
-
3 # 山澗一清泉
探討西周衰落的原因,我們從縱向的歷史來分析:
總的看西周的建立與鞏固靠什麼呢?個人以為最重要的“周禮”、“分封制”、“宗法制”。
首先:看看“周禮”,春秋末期,孔子天天唸叨著社會已禮崩樂壞,天下大亂,怎麼辦呢?要復禮!當然他理想的禮不簡單是現在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在天道文明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秩序,不理解這一點,就會導致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孔子的思想是糟粕。所以西周敗落首先是禮崩樂壞!
其次:看看“分封制”,三千年前周朝建立時,資訊無疑是及其落後的,通訊靠喝的年代,諾大一個國家,聯通通訊不便,中央集權是不可能的,只能分封以統御天下。中央為天下屬地,國家以天子封地為中心,一圈一圈依次往外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社會在發展,生產力在進步,當王權勢微,外番勢起,分封制也就名存實亡了。
第三:看看“宗法制”,宗法制最核心的是嫡長子制,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和財產外,其他王子必須分封出去,起先幾代人尚且還有感情,血緣關係重。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走了無人曉”。時間長了,利益為重,藩王之間之間只有利益,相互征討如家常便飯。宗法制的向心力也就大大弱化了。
老子說是天道文明,循天道,人人做到他提倡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樣無為而治才是正道。
孔子說復周禮,可老子對他說,制定周禮的人已作古,其言已腐,不可用。
法家說用法,唯法制可御天下。
墨家說非攻兼愛,天下人平等天下物平均。
個人以為天道文明乃和諧天下的唯一之法。
大家一起探討!
-
4 # 錢說免費
我認為歷史典故如:烽火戲諸侯或者是周幽王迷戀美色和朝廷制度的腐敗都只是表面現象,導致西周沒落,真正要沒落,還是實行分封制開始,有分封制導致的裂痕隨著時間的變化越來越大,最終分裂成戰國,最後形成戰國七雄到秦國統一天下。
-
5 # 夢傑少
每一個王朝的更替都是從後世開始,先帝勵精圖治打下了江山,然後後代不斷的不思進取,在被所有人追崇的同時也在被自己的虛榮所矇蔽,逐漸走下坡直至滅亡.周朝衰落的根本還是君主的問題,君主強者地位穩,君主弱則國家危及,分封制也是君主打下江山之後對功臣的交代,但是也是霍亂之根本,在後世漢的時候,劉邦有先見之明,非劉姓者不可稱王,否則天下共株之,但是仍然逃不脫分崩離析,大周順應民心推翻了商,才有了基業.最後喜劇性的烽火戲諸侯結束了這一偉大的王朝,後世皇帝都忌諱分封,但是西楚霸王項羽明明也是打下了江山,也是敗在了分封,所以後世的皇帝都在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將權力僅僅握在自己手裡,但是這樣仍然都逃不脫滅亡.要想長久必須民主,民權,民生,天下是百姓的天下,百姓不會在乎誰是皇帝,只在乎誰能讓他們過的更好.
回覆列表
(1)西周中後期,周貴族建國之初那種明德慎罰、汲汲求治的精神逐漸淡化, 日益懈怠驕縱。周貴族內部爭奪日益激烈,平民和貴族、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2)此外,西周與周邊各族的矛盾逐漸激化,“昭王南征而不復”,周失去了對南方的控制;穆王時,徐、奄諸部西伐宗周,周王室受到重創,對東方統治的力量大為削弱。厲王時期,發生了華人暴動,暴動波及整個京畿,沉重打擊了周室,西周統治從此一蹶不振。 (3)繼位後的宣王欲效法文、武、成、康而復興周室,沒有多少實際效果。但是連年征戰消耗了國力。宣王三十九年與姜氏之戎戰於千畝,遭到失敗,南征中“南國之師”又被打散,復興的希望破滅。 (4)幽王成為西周亡國之主是西周末期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的必然結果,同時還有具體原因。其一是自然災難。幽王繼位第二年京畿發生大地震,大地震帶來大死亡和大饑荒,加速了西周王朝崩潰;其二是幽王廢立太子破壞了姜姬聯盟,這直接導致了幽王被殺和西周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