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博士親子課堂
-
2 # 格桑花談育兒
我認為:家長一定要有原則和孩子講道理,孩子不對的絕不妥協,適當“狠心”;另外答應孩子的一定要做到,家長的言行一致,方能改掉孩子“耍賴”的壞毛病。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家長如何揮墨,孩子如何展現,在孩子教育上,家長要多些耐心、多些細心、多些言傳身教,也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在他們第一次出現“耍賴”的毛病時,正確引導,加以改正。
孩子耍賴的原因行為心理學創始人約翰·沃森建立的“刺激-反應”原理,指出人的複雜行為可以被分解為兩部分:刺激、反應,人的行為是受到刺激的反應。刺激來自兩方面:身體內部的刺激和體外環境的刺激,而反應總是隨著刺激而呈現的。按照沃森的刺激——反應原理分析,孩子呈現的“耍賴”反應,正是父母、親人在孩子哭鬧時妥協的刺激所導致。當孩子想得到親人的關注或滿足自己的願望時,以哭鬧耍賴的形式獲得滿足,孩子意識到哭鬧、耍賴可以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將“耍賴”作為了和父母相處的“重要武器”。
因此,孩子耍賴行為的根源在於家長的“嬌慣”和“捨不得”。若想改掉孩子“耍賴”的壞毛病,唯有狠下心來,糾正孩子,對此,給您些建議。
孩子“耍賴”怎麼辦一、管教孩子要統一聲音。我孩子同學的母親,前幾天直呼6歲女兒不好管教,原因母親管教女兒時,父親在旁邊洩氣、護著孩子,幾次後,母親在孩子面前沒了權威,說什麼都不聽,孩子的壞習慣也未糾正。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家人要統一聲音。即使當時心疼或不認同,也要維護家長的權威,私底下溝通,不要一邊教著,另一邊“愛著”、“護著”,絕不干涉家人的教育。
二、家長要有原則,適當“狠心”。在面對孩子的耍賴行為,家長一定要堅定原則,孩子不當的地方,不能妥協,適當“狠心”,糾正幾次後,孩子知道耍賴達不到目的,聰明的孩子會換種方式滿足自己的願望。
當孩子表現好時,可以作為獎勵滿足孩子的願望,讓孩子意識到哭鬧、耍賴解決不了問題,而積極表現卻能得到父母的認可,進而滿足自己的願望,以此形成正迴圈,慢慢糾正耍賴的壞習慣。
三、講道理、講信用,父母以身作則。孩子的教養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家長的行為,作為孩子的榜樣,我們更要講信用,答應孩子的事情要辦到,以身作則,為孩子從小樹立講信用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孩子耍賴時,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處事方法,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對耍賴行為適當“狠心”,方能改掉孩子“耍賴”的壞毛病。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我們的孩子身上一定有我們的言行舉止!所以,用我們外圓內方的處事原則和誠信守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下一粒種子吧,總有一天,他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回覆列表
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說孩子總是耍賴,不履行與自己的約定。比如,提前說好不買玩具了,可到了賣玩具的地方孩子就走不動了,哭著鬧著要買;明明說好出去玩兒8點必須回家,他完全拋到腦後,想什麼時候回來才什麼時候回來。
孩子這樣耍賴可怎麼辦呢?
1.及時的鼓勵讚揚往往能激發孩子誠實守信的信心。比如孩子做到了按時完成作業,我們對孩子的誇讚會讓孩子覺得遵守約定,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孩子在其中嚐到了甜,得到了激勵,那麼以後也會自覺遵守。
還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不要輕易許下諾言,老子說輕諾必寡信。孩子提出要求時,我們應該慎重考慮一下自己是否能夠做到,多考慮一下自己在時間,金錢,能力上是否能滿足條件。
2.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我們自己也說話不算話。明明說好週六去遊樂園,但是卻因為自己想休息就得孩子說下次一定去。明明說考試考了95分就給孩子買腳踏車,但是又考慮到種種情況又不願意給買,這樣就會打擊孩子的熱情,久而久之更不利於孩子養成遵守諾言的品質。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都把出爾反爾,當做家常便飯,又何以要求孩子。所以,一旦許諾無論如何都要做到,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如果實在做不到要給孩子講清楚,並且允諾補償。
3.適當的懲罰如果不論怎麼說怎麼做孩子就是不聽,那麼可以建立適當的懲罰機制。比如孩子又不肯好好寫作業導致到很晚作業都沒有完成,家長就可以減少明天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要求孩子做家務或其他事情來懲罰。
這裡十分不建議對孩子實行語言打擊或者體罰。這兩者都容易對孩子造成心理打擊,而且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無論多麼生氣,都需要慎重。
人無信不立,孩子耍賴確實是我們急需正視與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一定要處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