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救生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共有九種型號。

    1940型T-34/76中型坦克

    T-34坦克,是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1937年至1940年)研製的一款中型坦克。這款坦克,因為將坦克的三大指標,也就是火力、防護和機動完美均衡,所以可以稱的上是一款劃時代的坦克。另外,它的許多設計,例如斜面裝甲,也對後來的坦克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德國陸軍元帥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曾評價T-34中型坦克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

    戰爭期間,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戰場環境,蘇聯的設計人員和製造T-34中型坦克的工廠,根據戰場實際使用需求,對這款坦克不斷的進行改進,這就使其出現了多種型號,下面就來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哪些型號。

    1941型T-34/76中型坦克

    T-34/76型:

    1940型,T-34系列中最早的小批次生產型號。這個型號,使用焊接或者鑄造工藝的雙人炮塔,裝備有一門L-11型30.5倍徑76.2毫米坦克炮。因為缺乏新型V-2-34型12缸柴油發動機,所以這個型號使用的還是米庫林M-17汽油發動機。

    1941型,是在1941年生產的型號。這個型號,裝甲比1940型更厚,使用的也是焊接或者鑄造工藝的雙人炮塔,其主炮換裝為M1940 F-34型76.2毫米42.5倍徑坦克炮。

    1942型,是在1942年生產的型號。這個型號,大多數炮塔都是用鑄造工藝製造,只有一小部分是焊接工藝製造。另外,還提高了裝甲厚度,對許多地方進行了簡化,換裝了新的履帶,新的駕駛員艙門。其中有一小部分,將大燈移到了車體的左側。

    1943型T34/76中型坦克

    1943型,是從1942年5月開始生產的型號。這個型號,可以裝更多的彈藥和燃料。它使用了新的六角形炮塔,因為車長炮手的艙蓋都是圓形的,在開啟以後會在炮塔頂部立起兩個圓片,所以德華人將其稱為“米老鼠”炮塔。

    T-34/57型:

    T-34/57型,是在少數1941型和1943型T-34坦克上(共改造了10輛,在莫斯科戰役全部損失),裝備了ZiS-4型73倍徑57毫米坦克炮。這樣改造之後,主要是想將其作為坦克殲擊車使用。這種主炮的穿透力,要比M1940 F-34型76.2毫米42.5倍徑坦克炮更好,但是由於其口徑較小,所以在發射高爆彈時效果較差。

    T-34/57中型坦克

    OT-34型:

    OT-34型,是一種裝有火焰噴射器的T-34中型坦克。這種坦克車體內的航向機槍,被ATO-41型火焰噴射器或ATO-42型火焰噴射器取代。

    T-34/85型:

    1943型,是從1944年2月開始生產的型號。它與之前的T-34/76最大區別就是,換裝了一門M1939型85毫米D-5T高射炮(坦克炮)。為了容納這門主炮,其炮塔換成了一個更大的三人炮塔。其中,車長艙蓋位置安裝了一個指揮塔。

    1944型,是從1944年3月開始生產的型號。它換裝了一門更簡單的ZiS-S-53型85毫米坦克炮。另外,電臺從車體挪到了炮塔內。

    T-34/85中型坦克

    1945型,是從1944年底開始生產的型號。它裝有用來驅動炮塔旋轉的電機。另外,車長指揮塔艙蓋形狀,前擋泥板形狀也發生了變化。

  • 2 # 戰壕

    二戰中蘇軍的T34其實也分出了很多型號,這裡就簡要介紹下。

    首先就是T34-76,這是戰爭初期的T34,使用的是76毫米主炮,一度給德軍裝甲部隊等造成了巨大的麻煩,也就是著名的T34危機。最初的T34是1940型,使用L11式76毫米炮,炮塔外形比較低矮,防護相對來說比較薄弱。

    後來又出現了1941型,炮塔外形變化不是很大,但是換裝了F34式76毫米炮,其他變化不是很大。最後就是1942型T34了,其同樣使用的是F34式76毫米炮,裝甲也有所加強,其最大的外觀特徵就是六角形炮塔和雙艙門,被一些人稱之為“米老鼠”。

    實驗性的T34-57,使用的是57毫米坦克炮,其穿深很高,但是這種火炮很難大量製造,而且使用壽命很低,因此該型T34僅製造了少量便停止生產。

    T34-85。這是在蘇軍面對德軍的虎式豹式坦克等新型坦克之後的的對策,將T34的火力提升到了85毫米,足以和虎式坦克等對抗。而T34-85也分為兩款,分別是使用D5T式85炮和ZIS-3式85炮的型號,兩者比較難以區分。

    T34-100。蘇軍鑑於T34底盤優秀,於是又給其加裝了100毫米主炮,用以提升火力,但是實際效果不是很好,最終沒有投入生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三星s10 5G版在韓國自燃,會對三星造成多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