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太師”一官名,始於商朝,比如商朝箕子,周朝呂尚,官名都是太師。

    太師,與太傅,太保合成為“三師”,或者“三公”,歷朝歷代叫法不同,但可以說是都是最高官職,所以袁紹吹牛逼說自己家“四世三公”,絕對不只是吹牛逼。

    到了中後期,太師的官職,多是古代官員的加銜,什麼是加銜,就是叫著很大,其實沒有任何權力,不過也不錯,多領一份俸祿。

    和“太師”比較容易混淆的官職是“太子太師”。

    太子太師和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稱為“東宮三師”,顧名思義,一般多是太子的老師領此官銜。

    但和“太師”同樣的,最後也逐漸成了虛職,比如判明投清的漢奸洪承疇,就被清朝封為太子太師,其實人家滿清根本就沒有讓洪承疇給太子講過一節課。

  • 2 # 聊以自娛2

    簡答:是的。太師一職始於商朝,是指當時國王(諸侯)的老師,或為輔弼國君的高官顯臣。秦以前是實職實銜。

    秦代廢此官職,漢代又啟用這個官職。一般用作高官、顯臣或者特別親近的官員的加銜,以示恩寵,並無實職。

    後世朝代,一般多是指皇子(主要是皇帝當太子時)的老師或教育輔佐者之首,虛職實銜。太子的老師,一般都要加太子太師,太子少保等,以示區別。

    明史記載,皇帝的老師或教育輔佐者一般稱“三公”(正一品大員)。也就是“太師,太傅,太保”,還有“少師,少傅,少保”(稱三孤,從一品官職)。一般情況下太師列在三公、三孤之首。

    他們在皇帝當太子時做老師。當太子做了皇帝后,他們在朝中若無其他官職或差事,一般情況下就是閒差,頤養天年罷了。

  • 3 # 王小姐的咖啡屋

    古三公之最尊者。周置﹐為輔弼國君之官。秦廢。漢復置。後代相沿﹐多為重臣加銜﹐作為最高榮典以示恩寵﹐並無實職。亦指太子太師﹐為輔導太子之官。參見"太傅"﹑"太保"。

  • 4 # 善發歷史說

    中國古代最高官爵職位

    古代官爵的最高職位,得分是什麼朝代,一般來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丞相是最高職位了。

    不過歷朝歷代對於丞相的設定或者叫法是各有不同的,比如漢朝的丞相、相國、大司徒,比如隋唐一般來說最高實權職位是尚書令、中書令或者左右僕射等中央首腦,宋朝時則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等宰執,明清的時候根本沒有設定丞相,但是卻有對應丞相之權職的類似官職比如大學士、軍機大臣等。

    太師一職的沿革

    而“太師”則位居三公之首,起源於周代,屬於國家的輔弼重臣。但是從漢代以後成為了皇帝封給大臣的榮譽官爵的一種,成為一個尊貴的虛銜。

    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最高榮譽加銜演變成為了三師、三公(或者叫三公、三孤)合計兩類六個職務,而太師從來都是最高級別的榮譽加銜,無職掌,無定額,表示皇帝對大臣的恩寵,並沒有實際權力。不過歷朝歷代,對於三師、三公的叫法都各有不同。

    周朝時期: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

    秦、漢時期:

    三公: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

    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隋唐、五代時期: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宋、金時期: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元朝時期:

    三師府:太師、太傅、太保。

    明、清時期: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

    歷史上擔任太師的名臣

    歷朝歷代能位列三公三孤的大臣,還是比較牛的,畢竟能得到皇帝的獨家恩寵。古代比較著名的太師有這些人物,比如周朝的姜太公,漢朝的董卓,唐朝的李克用和朱溫,宋朝的趙普、蔡京、秦檜、賈似道,元朝的木華黎,明朝的李善長、張居正,清朝時的鰲拜等。

    和太子太師的區別

    除了三公三孤,還有一類後來也演變為虛銜的職務和太師的稱呼非常接近,但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輔導太子學業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這六類虛銜也是由德高望重的重臣擔任,無定員無專職,但是品級要比三公三孤要低。

    比如明清時期,太師為正一品,太子太師則為從一品。同樣作為虛銜,加太子太師的大臣,其實並不一定擔任教導太子的任務,也是皇帝為了表達恩寵大臣給的虛銜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典的牛奶可以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