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深時見豚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捋一捋五代十國的具體情況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1])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2])與十國(902年—979年[3])的合稱。 五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十國即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那麼有沒有在同時期被忽視的國家 答案是有的

    渤海 渤海於公元926年(契丹天顯元年、後唐天成元年)為契丹所滅。渤海年號在大彝震之後(咸和二十七年,857年)便無考

    東丹

    926年契丹滅渤海國,遼太祖在其地置東丹國為屬國,封耶律倍為”人皇王“主之。年號甘露(926年——936年)

    大長和

    902年鄭買嗣滅南詔建大長和國,年號安國,凡七年。安國七年八月鄭仁旻繼位,以次年為始元元年。之後年號有天瑞景星、安和、貞祐、初歷、孝治等,具體起止時間不詳。《雲南志略》記載:仁旻立,凡五改元,曰孝治、天瑞、安和、貞祐、初歷,在位十八年。

    927年鄭隆亶繼位,年號天應。

    大天興

    根據《南詔野史》以及《滇雲歷年傳》中記載,在戊子年(公元928年)楊幹真立趙善政,改國號為大天興,又名興源國。年號為尊聖。

    大義寧

    公元929年,楊幹真自立,改國號為大義寧。有興聖(公元930年)、大明(公元931—937年)兩個年號。阮氏《野史》記載有光聖、大明,胡氏《野史》記載為興聖、大明。李家瑞認為光聖是興聖之誤。《雲南志略》記載:”幹真國號義寧,改元曰光聖,曰皇興,曰大明,曰鼎新,曰建國,凡九年“。異說頗多,今從興聖、大明二號。

    公元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滅大義寧,改國號為大理國。

    于闐

    李聖天(尉遲烏僧波),年號同慶,凡五十五年(912年—966年)。

    《新五代史 于闐國傳》記載:“後晉天福三年,遣張匡鄴、高居誨等冊封李聖天為大寶于闐國王,行二年至於闐……其年號同慶二十九年。”由此推斷同慶元年為後梁乾化二年(912年)。據李崇治《中國曆代年號考》,敦煌文書中所見最晚的年號是同慶三十年(941年,後晉天福六年)。公元966年後,漢文史籍和敦煌文書中不再記載李聖天,故其在位之下限在此年或者稍後。張廣達、榮新江考訂,李聖天同慶年號止於公元944年,其後有天興(約950年—963年)、天壽(963年—966年)兩個年號[3]。

    尉遲蘇拉,年號天尊,凡十一年(967年—977年)。

    此年號見於敦煌文書,目前所見最晚的年號是天尊五年。史家考訂認為尉遲蘇拉使用天尊年號至其末年。

    尉遲達磨,年號中興,凡八年(978年—985年)。

    此年號見於敦煌文書,目前只見到中興五年(公元982年)年號,推測用到八年(985年)。

    尉遲僧伽羅摩,年號天興,凡十四年(986年—999年)。

    此年號見於敦煌文書。年號歸屬及起止時間尚有爭議。

    尉遲?,王位無考,年號天壽,見於敦煌文書,年號結束時間尚有爭議,或謂1001年,或謂1005年。

    唐朝滅亡後,割據一方的岐王李茂貞依舊使用唐天祐年號,與後梁抗衡。923年(後唐同光元年、天祐二十年)後唐莊宗滅後梁,李茂貞上表稱臣。

    桀燕

    公元909年,劉守光被後梁太祖封為燕王。公元911年八月,劉守光趁晉國與後梁酣戰之際在幽州稱帝,國號大燕(桀燕),改元應天。應天三年(913年)十一月,晉軍攻陷幽州,俘劉守光,殺之。

    《新五代史 劉守光傳》載:“守光遂以乾化元年八月自號大燕皇帝,改元曰應天,以王瞳、齊涉為左右相。”

    趙國

    907年,朱溫建立後梁後封成德節度使王鎔為趙王。王鎔割據一方,表面上奉後梁正朔,實則自成一國。921年趙國發生病變,王鎔被殺。次年李存勖發兵攻趙,殺王德明,趙亡。趙國無年號。

    北平國

    907年,朱溫代唐建立後梁,封王處直為北平王,北平國與北趙一樣,雖奉後梁正朔使用開平年號,實則自成一國,境內事務自專。

    910年,王處直絕梁與晉王李存勖結交,與晉一樣沿用唐朝“天祐”年號。

    923年,晉王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改年號為“同光”,北平國使用“同光”年號。

    926年,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改年號為“天成”,北平國也隨之使用“天成”年號。929年,後唐明宗滅北平。

    起義軍

    張遇賢,南漢循州農民起義軍領袖,被部將推作中天大國國王,年號永樂(942年—943年),即南漢殤帝劉玢光天元年七月至二年十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望遠鏡如何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