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77841965427

    風箏為華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的。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都有放賜箏的生動景象。

    當今,中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華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風箏的歷史】

    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歐後,始傳到世界各地。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鄭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古代風箏,曾被用於軍事上之偵察工具外,更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南北朝-風箏曾是被作為通訊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時,侯景圍臺城,簡文嘗作紙鳶,飛空告急於外,結果被射落而敗,臺城淪陷,梁 武帝餓死留下這一風箏求救的故事。

    北齊-文宣帝高洋,將人綁上翅膀,令人從高塔跳下摔死,名為“生”。

    漢朝-楚漢相爭,韓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風箏,並裝置竹哨弓弦,於夜間漂浮楚營,使其發出奇怪聲音,以瓦解楚軍士氣。

    唐代-將被用於軍事上的風箏,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並於宮庭中出放風箏.

    宋代-把放風箏做為鍛鍊身體的功能,百姓在清明節時,將風箏放的高而遠,然後將線割斷,讓風箏帶走一年所積之黴氣。

    明代-以風箏載炸藥,依“風箏碰”的原理,引爆風箏上的引火線,以達成殺傷敵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雙紙控制風箏詳圖尺寸與解說。

    日據時代-因軍事的理由禁止放風箏,因為鮮豔的風箏可傳遞給敵方訊息,並提供飛機轟炸的目標。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曾用特技風箏做活動靶,訓練打靶。

    1980年,風箏開始廣受喜愛,除原來雙線外,並演變成三線,四線的技術風箏或特技風箏。

    【風箏的起源】

    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最早的風箏並不是玩具,而是用於軍事、通訊上。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絃,風一吹,就發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於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口子怎麼才能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