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米二的柯基

    現階段,還沒有定論那是文字,但是的確出土了相關的文物符號。

    學術界目前並沒有出土相關的證據能直接證明那是夏都,就連我們所認知的夏朝的存在皆因為缺乏相關的證據(因為中國商朝之前的歷史並沒有“ 自證 ”文字材料出土。雖然二里頭遺址與文獻中記載的夏王朝王地區大致相同,但僅僅憑藉出土的零星陶文,並沒有像殷墟那般出土系統的、可辨認的且記載當代歷史的甲骨文,所以一直無法被蓋棺定論夏朝的存在,更別說那是夏都這一說)

    二里頭文化:

    1959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由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其中經考古工作者針對二里頭遺址多次考古發掘,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穫,1977年,根據新的考古成果又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範圍為東西約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遺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下至東周、東漢時期。此遺址的興盛時期的年代為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夏文化時期,考古界將其主要階段稱為“二里頭文化”。

    同時由於流傳文獻中記載的夏年和商年之間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夏、商兩個族團又都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狹義的中原地區。這就導致了學者們對於“ 二里頭文化 ” 的一個爭論,直至今日前夏 後商還未有定論。

    而對於這種質疑,我想應當是學術界基於歷史所秉承的一種嚴謹態度。

  • 2 # 吃瓜的小二黑

    夏陶符號跟水族使用的水書很相似,曾經有專家請了在貴州三都縣的水書先生來解讀,發現有10多個符號和水書一模一樣。經解讀,那些符號寫的是季節時辰等。

    水族人自稱濉(sui)人,說他們來自濉地。現在安徽省有個濉溪縣,該縣有條河名叫濉河,應該就是古代的濉水。

    水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文字,文字被稱為水書,水書主要用於水族人占卜挑選良辰吉日,也用於預測吉凶,因此有人推斷水書是中國三大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中已經失傳的連山易。水書是沒有完善的非常原始的文字,僅看文字根本不能理解其中意思,而且水書僅用於占卜,需要配合水書先生之間傳承的口訣進行翻譯,翻譯也有多重結果,還得結合當時占卜的時辰、內容、環境等綜合起來才能理解。

    本人推測,二里頭遺址應該就是夏都,被商滅後,夏人或被屠殺或被奴役,最終被同化。僅有遠離夏都的濉人逃得快而未被剿滅,最後一路遷到山高林密的貴州定居下來,並傳承了夏的文化和習俗,雖經幾千年而基本沒有改變。

  • 3 # 伊洛川373

    一個個都跟考古專家一樣,小學歷史課本都白學了。好多史料是不會對一般人公佈的,要是沒有拿的出手的東西,能在原址上建博物館??

  • 4 # 文開石

    在二里頭都邑,被認為可能與文字有關的刻劃符號,僅見於陶器和骨器。到目前為止,二里頭遺址陶器上發現的刻符,總計達數十例。

    由於數量較少,對於這些刻畫符號是否是文字還存在爭論。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為應該是當時是存在文字的。

    二里頭文化之前的龍山時代,初期文字已在黃河和長江流域較大的範圍內出現。

    二里頭文化之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較為成熟完善的文字系統,有理由相信在它之前,應該還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

    發展到什麼程度?

    二里頭人已經掌握了文字這一點上應該可以持肯定態度的,只是認為能夠代表當時文字發展水平的、真正的文字和成篇文書還沒有被發現而已。

    另外,二里頭文字發展到什麼程度,還沒有足夠的出土文物來判斷。

    為什麼發現的少?

    當時的文字應當只為少數人所掌握和控制,使用範圍較小。

    同時,受文字載體質料及埋藏環境的限制,如果當時的文書寫在竹木或帛類等有機質材料上,便很難儲存下來。

    加上考古工作的或然性,這就決定了當時文字發現的機率很低,應當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研究有所進展,但還未到下結論的時候。

    二里頭文化陶器上的刻符,見於大口尊和卷沿盆的口沿上,系陶器燒成後用銳器刻劃而成。針對二里頭文化陶器口沿上的刻符,有學者考慮到這些刻符所在的器種和位置,推測其中有些應起著標記的作用,如在公共場合使用時便於相互區分;但有些很可能就是早期文字,分別表現數字、植物、建築、器具以及自然現象等。有的學者指出這些刻符與後來的甲骨文有十分密切的淵源關係,進而釋出“矢”、“井”、“皿”、“豐”、“道”、“行”、“來”(小麥)以及女陰和鞭子等的象形字。無論如何,它們還無法代表當時文字的發達程度。

    另外,二里頭遺址出土夏代陶器上24個符號有13個和現存的水書一模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音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