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22299682667

    學、習二字早見於《論語·學而篇》,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易說乎?”後人對學習二字的解釋有兩種觀點:

    (一) 第一種觀點認為,“學而時習之,不易說(悅)乎?”意思是說,學了一些知識、技能之後,經常地去溫習它、實習它、練習它,不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嗎?這裡所講的學,其基本含義是獲得知識,有時指接受感性知識和書本知識,與思、行相對稱,有時兼有思的含義。這裡所講的習,其基本含義是鞏固知識。它一般有三種含義:一是溫習、二是實習、三是練習;有時還兼有行的意思。他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複習鞏固。

    (二) 第二種觀點認為,“學”和“習”是兩種不同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學”是從書本上、從教師口頭上獲取知識;“習”是從經驗中、從個體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把這兩種方式在時間上有節奏的加以配合,以學為主,輔之以習,這就是孔子的“學而時習之”的本義。

    根據有三:

    1、孔子很重視“習”的作用。他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裡強調習的 作用,而不言學。清儒顏元(字易直,號習齋,1635~1704)也說:“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不從身上習過,皆無用也。”

    2、按《禮記.月令》:“鷹乃學習”,習字的本意是小鷹學飛的樣子,引申意義就是在實踐中學的意思。

    3、《學記》中有一段文字談了學與習的關係。“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這段文字中的“正業”指的是教學,“居學”指的是課外活動,意思是:如果只學不習,就不能有學習的樂趣。反過來說,只有“學而時習之”,才能“不亦說(悅)乎”。

    孔子所講的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和技能,而獲得知識技能的方式有二:其一是間接的向他人學習,獲得的是間接經驗的知識;其二是個人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得到的是直接經驗的知識。“習乃知識之源,學乃快捷之法”。沒有直接經驗的學習,知識就要枯竭;沒有間接經驗的學習,知識難以傳播、發展和提高。學可以指導習,習也可以驗證學,二者不可偏廢。就學生的學習而言,當以學為主,以習輔之;就實踐工作者的學習而言,當以習為主,佐之以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是128GB的SSD固態硬碟和SD卡體積相差那麼大,容量為什麼確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