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牛犇犇來了
-
2 # 壹號人
我的理解為:把“氣節”這兩個字寫來形容明末的這一群文人士大夫,感覺就是對這兩個字的一種侮辱。將就氣節屬於明初那些士大夫。明初,確實不少那種將就氣節、硬骨頭的文人,他們把氣節看的比生命重要,把名聲看得比一起都重要,小編敬佩他們。但是,隨著明朝的發展,後來的這幫文管士大夫們價值觀慢慢開始崩塌,當面一套背面一套,一天到晚把仁義道德江山社稷掛在嘴邊,而做的確實那些自私自利,撈油水的事情,慢慢的,當這種風氣傳播開來,後果是恐怖的,滿朝文人士大夫,真正做事的一個沒有,確實結黨營私的,全是為自己為自己小集體利益考慮到人。還有可怕的逆向淘汰制度,到了崇禎一朝,首先,有一些做事的,被魏忠賢幹掉了;幹掉就幹掉吧,總還有忠臣文人嘛,崇禎一上臺,把魏忠賢及其餘黨也幹掉了,波及十餘萬官員,我們想想,這兩波幹掉以後,明朝那些真正有能力做事,有氣節的人還剩下幾個?這十餘萬個官位空缺怎麼填補?還不是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用的還不是一些給了好處自己集體裡面的雞鳴狗盜之徒,想想,這樣一群人和地痞流氓有什麼區別,有什麼道德可言?更別說明初那種士大夫氣節了。這樣的朝廷,就只剩下一件事了:打擊異己。他們就從來沒考慮過國家社稷安危,當然,他們骨子裡有沒有國家這個概念都很難說。所以,這樣,你再看崇禎一朝的歷史,哪一個做事的人不是迎著一片文人的罵聲上的,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哪一個不是迎著罵聲苦苦支撐大明,最後含恨、絕望、死亡?這樣的文人士大夫不做事,就互相掐架,不做事還不允許別人做事,怎麼可能不加速明亡。難怪崇禎臨死前要說“諸臣誤我”“滿朝文官皆可殺”等話的。明末居然讓這樣一群雞鳴狗盜之輩登上歷史舞臺,還冠個文人士大夫的頭銜,從洪武大帝到崇禎皇帝,真是可悲可嘆啊。
-
3 # 不正經鳩摩智
明以前,中國計程車大夫階層,地位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到了宋朝,那是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黃金時代,國家重文輕武的大政方針,讓文人和士大夫階層迎來了最幸福的時光,宋朝也深得文人和士大夫階層的心,所以有後來軍民士大夫崖山集體殉國的慷慨壯舉。
但文人和士大夫階層的地位在明朝下降,那種士大夫與君王共治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宋時,士大夫不用跪,官員與皇帝是老闆同員工的關係,但到了明朝,士大夫就得下跪了,士大夫階層與皇帝就是主子與下人的關係了,這也是中央集權加強的體現。尤其是,太祖朱元璋歷來對士大夫階層就沒有好感,說殺就殺,當時有個說法,大臣們上朝前,得跟家人道別,說不定一去就回不來了,太祖的鐵腕,直接斬斷了士大夫階層的脊樑,而成祖朱棣,更是透過篡位,把忠於建文帝計程車大夫階層顱骨都敲碎了,尤其是對方孝儒的誅十族,影響相當惡劣。
明朝開始的特色廷杖制度,堪稱是對士大夫階層極大的羞辱。除了老朱和朱棣,後面的皇帝廷杖用得是相當趁手,正德十四年明武宗廷杖諫止南巡的群臣146,仗斃15人;另一件事是嘉靖三年,明世宗廷杖諫爭大禮的大臣134人,仗斃16人。明以前的漢人王朝,勸諫君王,基本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到了明朝,就有得經常拿著性命死諫了。
明朝士大夫階層地位的下降,自然引發了士大夫階層與皇權的重重矛盾,君王與士大夫階層就一直不對付,尿不到一個壺裡。前期老朱和朱棣英明神武,還鎮得住,到了後期,皇帝是一個比一個不像祖宗。皇帝與大臣們一直鬥法,不可開交,你看後面君王捧出來的什麼嚴嵩和魏忠賢之流,其實就是皇帝的直接代言人和打手、放出來的,專門衝士大夫階層和文官集團去的。長期的君臣鬥法,早就已經讓皇帝與士大夫階層離心離德。士大夫階層的信條和信仰,在鬥爭中被磨滅,什麼忠君愛國,早已棄之如敝屐,君不愛我,我為何愛他。而皇帝呢,也在你來我往的鬥法中對士大夫階層失去了信任,這一點我們,我們可以從崇禎對大臣的態度可以得到很多驗證。尤其是崇禎的行事風格,更加劇了士大夫階層與皇權的矛盾。
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君臣離心的大明,在大廈將傾得時刻,很多士大夫階層或冷漠,或自私,或叛國,那種崖山殉國的慷慨再也沒有出現。
士大夫階層脊樑的毀滅,不是因為崖山,而是因為明朝對士大夫階層的態度決定的。他墮落,是身處的政治土壤使然!
-
4 # 大風起兮偶飛揚
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價值觀崩潰,好比。。。。。,從嘉靖年間起,明朝商品經濟就高速發展,不過朝堂上的這種傳統信仰,已經被沖刷的七零八落,當時社會風氣也是大變,明代早期的時候,清官辭官回家,鄉鄰們都引以為榮。不過到了嘉靖年間之後,官員回鄉之後是被街坊嘲笑。
回覆列表
因為這些士大夫所面臨的統治者不一樣,明朝的皇帝在土木堡之變以後就漸漸被士大夫們所操控,試圖打破這種操控的都死的不明不白,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與天啟皇帝朱由校。而清朝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再加上文字獄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士大夫們你們得聽話,然後士大夫們就真的聽話了。所以雍正皇帝做到了史無前例計程車紳一體當差納糧,若非雍正這個敗家皇帝,清朝的國運還會更加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