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奶爸說帶娃兒
-
2 # 小鏑媽
最好帶去兒童骨科看一下,這個年齡段很多是生理性膝外翻,在3歲左右最明顯,到7歲左右恢復正常,如何判斷是不是生理性的,就要帶去看醫生,醫生要量一下孩子雙腿併攏時,雙腳的距離是多大,如果超過標準範圍就需要矯正,在晚上給寶寶帶矯正支具,最少帶半年,如果有足外翻,還要穿矯正鞋,趁著孩子小,早發現早矯正,希望我得回覆對你有幫助
-
3 # 曹老師家的張老師
2歲寶寶腿型不好看,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建議去骨科醫院做一下檢查,或者去兒童醫院,聽一下專業醫生的建議,排除一下其他問題,以免太過擔心。
我家侄子也是在兩週半左右吧,看著雙腿有點向外翻,家人也是很擔心,於是去了幾家醫院,拍片之後,骨科醫院的醫生說沒有問題,等孩子大點了就好了,不過我們還是去了兒童醫院又一次找醫生看,這時醫生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於是又透過其他醫院的醫生聯絡,最後還是給孩子做了矯正器,大概花費兩千多,可是矯正器戴上很不舒服,孩子本來就不願意戴,每次連哄帶騙的能堅持一個多小時吧。戴了一段時間,估計一兩個月還是堅持不下去了,大人看著也心疼,後來孩子的腿慢慢不再外翻了,現在5歲了,腿已經正常了。可見當初是太過擔心,其實只是孩子腿型的一個生長階段,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侄子走路比較早,我覺得跟用力不當也有關係。
按照寶寶腿部的發育過程來看,剛出生的寶寶普遍有“O型腿”(也叫“蛙型腿”)的現象,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隨著寶寶的成長,約在一歲半到兩歲時,“O型腿”會自然消失,但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下肢負重與走坐姿勢等多項綜合原因,寶寶的脛骨會開始外旋,從而導致寶寶的“X型腿”這一過程被稱為“生理性膝外翻”。 尤其寶寶3-4歲是最明顯的,後續隨著寶寶的下肢發育完全,寶寶的腿會逐漸變直,一般在寶寶7歲左右即可自然變直。
寶寶腿部發育需要一個過程,同時要注意護理。1.不要給寶寶人為糾正。比如“綁腿”
2.不建議趴著睡覺。因為這時,腳踝多呈內翻或外翻,會影響腿部發育。
3.避免長時間站立。
4.注意改正不良坐姿。
總之,一般情況下,家長不用擔心寶寶的腿型,當寶寶腿型明顯不對稱,或不符合生理年齡變化時,才有可能是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需要去醫院檢查。具體的,還是需要您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如何處理。
回覆列表
幼兒的走路方式非常的有特點,我家閨女是特別的像帶她的奶奶。因此,他們的走路方式會因人而異,各有各的不同。
在最初階段,大部分的寶寶在開始走路的時候,都會呈現外八字的形狀,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更容易掌握平衡。
當你在擔心寶寶的外八字時,寶寶的腳他卻又變成了內八字。這時候個人要注意觀察判斷,先不必急著為寶寶整形。大多數寶寶的腳在3歲的時候會自動變直。
兩歲之前寶寶,內八字的形成原因:
1.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胎兒姿勢使寶寶雙腳自然向內彎。
2.正常的扁平足時期。
寶寶一般到了3歲的時候才會開始有足弓。因此,寶寶在走路時腳會自然向內彎。形成這樣的彎度形狀,是為了更好地分配寶寶的身體重量。
寶寶腳和腿的正常發展過程:
1.從出生到3歲時,腿部彎曲;
2.剛開始學走路時,足尖向外;
3.18個月到兩三歲的時候,足尖向內;
4.3歲以後雙腳走路才會是直的;
5.從3歲到青少年階段,膝蓋外翻;
這裡有一個判斷方法:
只要寶寶能跑步,不會絆倒,就不用擔心內八字的問題。這是能自我矯正的。如果,寶寶絆倒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就有必要看整形外科了。治療的時間通常為18個月到兩歲之間。
足尖向內的原因:
一是小腿骨彎曲,也叫內脛骨扭曲;二是內股骨扭曲(大腿骨彎曲向內)。
怎麼區別呢?
我們要觀察寶寶站著時候的樣子。如果膝蓋是正對前方的,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小腿骨彎曲。如果,兩個膝蓋都朝內,互相對著,那就是大腿骨彎曲。
我們可以透過正確的坐姿和睡姿來改善這兩種原因造成的變形:
1.避免寶寶採用胎兒姿勢睡覺。生活中我們非常容易看到這種睡姿。 (圖1)
2.寶寶在坐著的時候,不要讓他把腿和腳放到屁股的下面,這樣會加劇小腿彎曲。(圖2)
3.為了減輕大腿骨的彎曲,不要讓寶寶呈“W”形坐著。(圖3)
我們要鼓勵寶寶他盤著腿坐(圖4),
或者是腿朝前坐著(圖5)。
寶寶的腿型是有一個成長變化週期的(圖6)。結合自家寶寶的具體情況,很容易判斷。
希望以上的分享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