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譯文】
天之道,便是天道,也即是大自然,自然規律。在老子眼中,天道,就是最完美的規律。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
可是人性呀,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什麼意思?就是說人性的本質是巧取豪奪的,有所富餘的人不會滿足,仍然要去奪取那些本來已經有所不足的人。
那麼誰能用自己的富餘來奉養天下(眾生)呢,只有通曉天之道的聖人啊。
道者,指天之道,天道一直都是“有餘以奉天下”的。但是此處更指通曉天之道的人,即老子在《道德經》中所反覆提到的“聖人”。
因此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聖人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感悟】老子是很務實的一個人,他主張一個人有所成就,有所作為後,不要仗著自己的功勞去獲取過多的利益,更不要去佔著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虛名。
你只要過分佔有,就一定會和他人起爭端,起衝突,最終你的所有都會被人奪走。想要不失去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過分佔有,你不去佔有,就不會起爭端,所有人也因此都沒法跟你爭。
一個人在得到的同時,要學會付出,學會去回報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這樣才能長久。
【原文】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譯文】
天之道,便是天道,也即是大自然,自然規律。在老子眼中,天道,就是最完美的規律。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
可是人性呀,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
什麼意思?就是說人性的本質是巧取豪奪的,有所富餘的人不會滿足,仍然要去奪取那些本來已經有所不足的人。
那麼誰能用自己的富餘來奉養天下(眾生)呢,只有通曉天之道的聖人啊。
道者,指天之道,天道一直都是“有餘以奉天下”的。但是此處更指通曉天之道的人,即老子在《道德經》中所反覆提到的“聖人”。
因此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聖人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
【感悟】老子是很務實的一個人,他主張一個人有所成就,有所作為後,不要仗著自己的功勞去獲取過多的利益,更不要去佔著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虛名。
你只要過分佔有,就一定會和他人起爭端,起衝突,最終你的所有都會被人奪走。想要不失去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過分佔有,你不去佔有,就不會起爭端,所有人也因此都沒法跟你爭。
一個人在得到的同時,要學會付出,學會去回報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這樣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