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
2 # 湖南醫聊
很多家長第一次聽說“川崎病”,神情都非常緊張、焦慮,不知所措。湖南旺旺醫院兒科專家強調:川崎病雖然名字陌生,但這是一種兒科的常見病之一。
發熱,皮疹,手腳腫脹,眼睛、嘴唇都有相應症狀
發熱是川崎病患兒最常見的症狀,持續發熱的天數常常大於5天,體溫一般波動在38~40℃,持續1-2周,甚至更長。
其次,川崎病會導致面板出現皮疹,一般在發熱之後出現,常見的為斑丘疹、多形紅斑樣或猩紅熱樣,無皰疹及結痂,軀幹部多見,持續4-5天后消退。(如下圖)
手腳面板呈廣泛的硬性水腫。早期面板呈現潮紅的症狀,恢復期指(趾)端膜狀脫皮,重者指甲亦可脫落。此為川崎病的典型臨床表現。(如下圖)
患兒還會出現雙眼球結膜充血;口唇潮紅、皸裂或出血,舌頭明顯充血、突出,呈草莓舌;咽部充血,扁桃體可有腫大或滲出,部分患兒還會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湖南旺旺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廣大家長,川崎病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繼發症,是兒童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疾病。
川崎病的主要治療: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和(或)加基文抗凝藥首先,需要控制炎症,但是抗生素治療無效。需要特殊藥物治療。但是阿司匹林的胃腸道反應很大,易引起噁心、嘔吐,長期使用可誘發藥物性潰瘍甚至出血,應飯後服。
同時,家長要注意觀察患兒服藥後有無胃腸反應(如噁心、嘔吐及大便的色、量及性質)、有無變態反應及毒性反應(如頭暈、耳鳴等症狀),有無出血反應,有反應嚴重者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其次,還需注射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一旦確診必須要用。由於它屬於血製品,所以在輸注時應注意有無過敏反應。
患病期間5大注意事項
第一、飲食上以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為主,避免攝入過熱,過硬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宜溫涼。必要時可靜脈補充營養。待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後,則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第二、臥床休息,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新鮮,定時監測體溫。患兒出汗時及時墊乾毛巾或更換幹潔衣物,保持面板清潔乾燥。若高熱持續不退,可遵醫囑進行藥物降溫及補液治療。
第三、口腔黏膜充血,潰瘍,唇皸裂,應鼓勵患兒多飲水,保持口腔黏膜溼潤。患兒餐前餐後漱口,防止繼發感染。必要時進行口腔護理。
第四、及時修剪指甲,提醒患兒勿搔抓面板。每日清潔面板1-2次,每次便後及時清洗臀部並擦乾用護臀膏均勻塗擦肛周面板。
第五、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洗雙眼,勿揉眼睛。必要時遵醫囑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預防繼發感染。
出院之後,一定要嚴格按照醫囑要求定期複查。使用靜脈丙種球蛋白患兒,11個月內不宜接種麻疹、腮腺炎、風疹和水痘疫苗,其他疫苗不需要推遲。
無冠狀動脈病變的患兒出院後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2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未經有效治療的患兒更應長期密切隨訪,每6-12個月一次。
-
3 # 兒科醫生李萍
你好,川崎病又稱面板黏膜淋巴結綜合徵,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急性自限性全身性血管炎綜合徵。它主要影響全身的血管;有時也影響淋巴結、面板、口鼻喉等身體器官。
川崎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出疹、四肢腫脹和血管病變(特別是心臟血管),主要發生在 5 歲以下兒童。男童患病比例大約是女童的1.5倍,亞洲的日本和南韓是高發病區。
川崎病本身不算可怕,真正的風險是它的“併發症”。併發症主要影響心臟,包括冠狀動脈炎、心肌炎等等。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
年齡小於6月的嬰兒不明原因發熱超過7天且炎症指標升高,推薦進行超聲心動圖評估。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應使用免疫球蛋白預防冠脈病變;對於症狀反覆的患兒,可以在初次治療的基礎上追加一次免疫球蛋白輸注(2g/kg)。
回覆列表
川崎病其實是一種全身血管炎,也是兒童後天獲得性心臟病常見病因之一。血管炎可以理解為血管發炎了,當然發炎的血管遍佈全身,最嚴重的就是心臟血管——冠狀動脈了。不過既然是全身血管發炎,那症狀主要就包括長時間發燒(1-2周或更久),面板皮疹,肛門周圍紅腫,手腳腫脹伴隨指/趾尖脫屑,眼球充血,舌頭髮紅如同草莓一樣,頸部淋巴結腫大變硬等。川崎病常常見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而且男孩發病率高於女孩。發病時間跟季節一般沒有關係,四季都可能發病。
川崎病持續時間一般是1個月,如果不管或者沒有診斷出來,1個月左右症狀就慢慢消退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個病很輕,不需要管。川崎病如果沒有治療,很大機率會引起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更嚴重的會導致死亡!雖然川崎病的病因現在還不明確,但是醫生們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治療方案,所以如果發現寶寶有類似川崎病的症狀,請趕快前往就近的正規醫院兒科進行相關治療!
醫學界 顧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