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先坤
-
2 # 古文物保護修復與鑑定
子字在古代是一種稱呼,禮貌用語。具體可參考“子”的百度百科。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人名除了正式的姓名外,大士大夫和文人中還盛行表字。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到了東晉,自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自稱號為“五柳先生”開始,文人學士便紛紛相繼模仿,除名、字外,又有了號的自稱。
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級給自己表字時,既不願以末得的“男”做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頭等的“公”為自己表字,往往採用偏下的第四等“子”來表字。有趣的是,同是表字“子安”的可查到有三人:西晉的成公綏、唐代的王勃、清代的魏秀仁;北周的王褒與西漢的王褒不但同姓同名,而且表字都是“子淵”。
-
3 # 學林金喜鵲
古人對大師大德敬稱為“子”,是大有深意的,不是隨意而為。事實上,現今稱文化名人或自己老師為“先生”,其淵源就是“子”,“子”即“先生”,“先生”即“子”。“子”的文化內涵遠不止這個,具體分析如下:
一、“子”有先生的文化內涵。為什麼是先生,就因為他比你見識多,做事老到,做人有分寸,他是你做人做事的榜樣和老師。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孫子等,其中的“子”就有這個意思。
二、“子”有精華的文化內涵。“子”,有核心之意,果子的核心,種子的“子”就是這個意思。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孫子等,其中的“子”也有這個意思,他們的言行都是文化精華。
三、“子”有未來希望未來依靠的文化內涵。男子,女子,兒子等,其中的“子”就是這個意思。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孫子等,其中的“子”也有這個意思,學習他們的言行,你就有光明的前途。
四、“子”有“第一”“唯一”的文化內涵。十二地支裡的“子”時,就是這個意思。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孫子等,其中的“子”也有這個意思,他們的學說在歷史長河中,作用是獨特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蔣榮清,2019.9.30)
-
4 # 尋源家譜網
`子`是有道德的人,古人在姓後加`子",這不是其名字。而是為了尊重有道德的人,加子以示尊敬、敬仰。也不是男女之別,而加子,更不是普通稱謂而加子。對這種社會公認有道德的人,直呼其名,有不尊重之感,以故,其姓後加`子’以表對其敬重。這個`子"只有道德出眾,教化一方,影響萬代之人才能取`子’,不是普通人可取矣!
-
5 # 好嘞呀核桃—掌櫃
1、子
"子"是人稱代詞,是中國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是對老師的尊稱。如子程子,是說程子是我的老師之意。 "子"簡單的翻譯為白話文就是“先生”的意思。在古代是各家學生對老師的尊稱。
2、子曰
春秋之時,百家爭鳴,諸子層出不窮,數量眾多。為區別儒家經書所出現的“子曰”,諸子之書,無論自著,還是弟子記述,都是“某子曰”。如 “莊子曰”,“韓子曰”,“墨子曰”,“孫子曰”等等。諸子百家,成為中國歷史上思想奔騰的年代,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3、夫子
夫子原是古代對男子的敬稱,孔門尊稱孔子為夫子,後因以特指孔子,後世亦沿稱老師為夫子。
-
6 # 單眼皮的狗
“子”是對著名學者的尊稱,其發展演變發生在春秋時期(約公園前770年到公園前476年,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春秋之前:
春秋之前,“子”本來是天子所屬的卿的尊稱。
春秋早期:
在春秋早期的時候,只有少數諸侯所屬的卿的諡號稱“子”。
春秋中期:
諸侯的卿普遍在諡號裡都稱“子”了。
春秋、戰國之際:
由於講學之風盛行和“士”的地位的提升,人們便把“子”作為著名學者的尊稱。這就有了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孔子、孟子、莊子等。
回覆列表
孔子,孟子,老子等,為什麼都帶一個“子”。一下是筆者的理解。
一、職業區分
這就像今天我們對從事某種職業的人的習慣性稱謂。比方
中小學教師,不論是不是某人的老師,但大家都為一概稱“老師”,大學則稱“教授”,“導師”等。醫療工作者,則統稱為“大夫”,“醫師”等。
二、德高望重的人
我們的祖先是很講究禮儀文明,在社會上對有聲望有學識的人的共同尊稱。就像今天稱呼為某些人為“思想家”,“科學家”,“學者”,“專家”是一樣的道理。
三、王公貴族
春秋戰國時期,一般有兩種人可稱“子”。一是有學問社會公信力高的人,二是是有道德的世襲貴族。因為“子”是一種爵位,是士大夫階層的一種雅稱。
我們現在所說的“子”,應該預設特指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