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宮女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前五位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和房玄齡。其中,杜如晦、李孝恭、魏徵和房玄齡四人在太宗朝的時候就一個接著一個病死了,而長孫無忌成為李世民的託孤重臣,卻在後來被自己的外甥李治和武則天給整死了。

    趙國公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同胞哥哥,和李世民算是發小,後來李淵在太原起兵,長孫無忌在李淵渡過黃河之後到了軍中,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成為李世民最堅定的支持者。在玄武門之變前夕,說服李世民發動政變,並參與了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後,長孫無忌成為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食實封1300戶,之後又成為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既是功臣又是外戚,自然更受關注,而長孫皇后不希望長孫家太過耀眼,於是長孫皇后極力要求讓長孫無忌辭去相位。後來李世民只得給了長孫無忌一個官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的文散官)。但在後來,長孫無忌還是領了正一品的三師之一的司徒。

    李世民去世的時候讓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績輔政。之後長孫無忌又官拜太尉,真正在高宗朝權傾朝野,李治很多時候做事情都要詢問舅舅長孫無忌的意思。但後來,李治想要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是長孫無忌支援的是王皇后。於是長孫無忌成為武則天當皇后的最大阻力。後來武則天當上皇后後就開始誣陷長孫無忌造反,659年,長孫無忌慘遭流放,被逼自盡。

    河間王李孝恭: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跟隨李淵起兵,攻滅巴蜀之地,俘虜了朱粲。620年開始為攻打蕭銑做準備,621年和李靖南下攻滅蕭銑。623年奉命攻打輔公祏,並最終將其俘虜。李孝恭可以說是李唐宗室中除去李淵的親兒子之外戰功最卓著的。玄武門之變中,李孝恭並沒有站隊,李世民登基後,任禮部尚書,封為河間郡王。640年暴卒,時年50歲。

    萊國公杜如晦:李淵起兵後,杜如晦投到秦王府做曹參軍,並在房玄齡的舉薦下被李世民重用。從618年開始跟隨在李世民的軍中,參贊軍事,運籌帷幄。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忌憚李世民,遂把杜如晦和房玄齡逐出秦王府,但兩人還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後,杜如晦成為兵部尚書、萊國公,食實封1300戶。630年因病去世,時年46歲。

    鄭國公魏徵:魏徵降唐後一直跟隨在太子李建成身邊,並數次建議李建成防範李世民,勸說李建成把李世民調到別的地方去,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還是被殺了,李世民知道魏徵很有才華,就把魏徵徵召入朝,任命為尚書左丞。魏徵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犯顏直諫,也因此留下了很多佳話。643年,魏徵病死,時年64歲。李世民很是悲痛,為此,李世民還親自為魏徵刻碑文。

    梁國公房玄齡:李淵起兵後,房玄齡在渭北投靠了李世民,成為秦王府記室,跟隨李世民平定天下,運籌帷幄,而且,房玄齡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為李世民網羅人才。杜如晦就是房玄齡推薦讓李世民重用的,也因此,才有了後來的“房謀杜斷”的佳話。李世民登基後,他做為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功臣之一進位邢國公,食實封1300戶,後來更是成為宰相。648年,房玄齡病逝,時年70歲。是五人中最長壽的一位。

  • 2 # 淡看天上月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面,除了侯君集等少數一兩個因謀反罪名被處死,大部分都是病死或者壽終正寢。而凌煙閣前五名除了長孫無忌被唐高宗“逼自殺”之外,其他的都是病逝。

    都知道每個王朝的建立,處理功臣一種是給開朝前兩代皇帝的一道難題,每個朝代應對的方法也有些不太一樣,下面來說說唐朝的為什麼不僅不殺功臣,反而最後還封了其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有兵才能反

    底下的臣子要造皇帝的反,首要條件就是得有自己的親信兵。對於有兵權這個基本要素來說,那些只管政務型別的功臣顯然是沒有的。所以這能造反的就只有那些武將了,這才惹來有些帝王殺開國武將。但是殺不殺開國武將又取決於其實行的是什麼樣軍事和政治制度。

    軍權的收發

    府兵制雖然誕生於南北朝時期,唐初的時候實行的已經是演變為兵農合一的府兵制了。那麼這個符兵制怎麼讓其可以不殺武將型別的功臣呢?

    所謂的府兵制,士兵用的是番上的方式來輪流當兵和種田。對於將領來說,有戰事則放出去指揮打戰,沒有戰事就待在朝廷做其他事,甚至還可以當宰相,所以有出將入相一說。府兵制的實行,這些將領們不僅手無重兵,更培養不了親信,所以要造反除非特殊時機,不然還是有點難度。只是唐朝的府兵制因各種原因慢慢的被募兵制取代,所以就沒有防微杜漸之用,不過也是大勢所趨。

    唐初的這種軍政分離的制度,使得在京城想造反的人就只能依託皇室掌兵之人,自己是不可能的有機會的,所以我們就看到了玄武門之變和李承乾謀反。

    對於地方上來說,番上的方式使得將領難以培養親信,而將領也不是常常有兵權在手。再加上能被封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人,也算是自己人了,所以最終真正造反就那麼一兩個,而且很快就被殺掉。

  • 3 # 刑部小書吏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分別是趙國公 長孫無忌,河間元王 李孝恭,萊國成公 杜如晦,鄭國文貞公 魏徵,梁國文昭公 房玄齡,申國文獻公 高士廉,鄂國忠武公 尉遲敬德,衛國景武公 李靖,宋國貞褊公 蕭瑀,褒國忠壯公 段志玄,夔國襄公 劉弘基,蔣國忠公 屈突通,鄖國節公 殷開山,譙國襄公 柴紹,邳國襄公 長孫順德,鄖國公 張亮,陳國公 侯君集,郯國襄公 張公謹,盧國襄公 程知節,永興縣文懿公 虞世南,渝國襄公 劉政會,莒國襄公 唐儉,英國貞武公 李世績,胡國壯公 秦叔寶。

    題主說的前五位就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我們一一來講下他們的下場:

    長孫無忌,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欲立武則天為皇后,長孫無忌堅決反對,招致武則天記恨。後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謀反,高宗削長孫無忌爵位,流放黔州(今重慶彭水鬱山鎮),659年被逼自縊而死。

    李孝恭,唐高祖李淵從侄,貞觀初,任禮部尚書,以功封河間郡王,好遊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歲。詔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諡元,配享高祖廟庭。

    杜如晦,貞觀三年與左僕射房玄齡共掌朝政,制定了唐朝各個部門的規模及典章,被人們贊為良相,史有“房謀杜斷”之稱。同年冬天杜如晦因病辭職,到貞觀四年五月因病重而去世,年僅四十六。追贈他為司空,封萊國公,諡曰成。

    魏徵,貞觀十七年(643年)病死,死後懷疑魏徵私下結黨,同時又發現魏徵生前每次上勸諫書,都會把副本留在家裡並且曾經出示給史官褚遂良,太宗疑此舉有留為自賞及博取清名之用,大怒之下,下令推倒他親自書寫的魏徵墓的墓碑,下旨解除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的婚約。

    房玄齡,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諡文昭,追贈太尉。房玄齡次子房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被賜自盡,諸子被髮配流放到嶺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古代的愛情那麼忠貞,而現在的一些婚姻卻如兒戲一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