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核電搬磚客

    看了眾多答案,感覺均未說及要點,所以作為一個核工業從業者,有必要站出來澄清一下。

    首先,一根燃料棒可以用手拿,那必須是核燃料廠生產的未裝進反應堆的燃料棒,只有這樣的燃料棒才可以用手拿,從反應堆中卸下來的燃料棒卻是不能用手拿的!

    必須明確,這不是天然鈾與濃縮鈾的問題,也不是一根燃料棒與眾多燃料棒組成的燃料元件的區別,這是是否經過核反應堆輻照的區別。

    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核燃料的製作過程。

    採集鈾礦石,就是下圖中的黃色礦石

    提純後的鈾化合物,經過幾個保密工序,逐步轉化成六氟化鈾,以便於利用氣體離心機進行分離濃縮

    透過氣體離心機的級聯,將天然鈾中丰度0.7%左右的鈾235,逐步濃縮到4.5%左右,再經過轉化,變成氧化鈾,然後制胚、燒結成氧化鈾陶瓷,也就是所謂的核燃料(芯塊)了,下圖。

    4.燃料芯塊按照一定要求裝入鋯管中,加上相應附件封裝後就成了燃料棒,燃料棒按照一定位置,逐支插入、固定在燃料元件中,安裝相應附件就成了核燃料元件。

    大家注意到了嗎,基本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工人都沒有穿那種很厚重的防護服!

    為什麼呢?

    這種沒有裝進反應堆進行輻照的燃料不是沒輻射,只是其輻射基本上是自發衰變,半衰期很長,衰變形式是α輻射,α射線的穿透力很弱,一張紙就能擋住,因此不用採取特殊的防護手段,也就是可以用手拿了。那麼,為什麼反應堆不能接近呢?

    其實,必須說明,問題中其實想問的是經過反應堆核反應後的燃料元件為什麼不能接近!

    實際反應堆是可以接近的,因為反應堆中有厚厚的水和混凝土遮蔽層,已經遮蔽了99%的射線,核電廠工作人員是可以接近反應堆的。

    “乏燃料又稱輻照核燃料,是經受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通常是由核電站的核反應堆產生。核燃料在堆內經中子轟擊發生核反應,經一定時間從堆內卸出。它含有大量未用完的可增殖材料238U或232Th,未燒完的和新生成的易裂變材料239Pu、235U或233U以及核燃料在輻照過程中產生的錼、鋂、鋦等超鈾元素,另外還有裂變元素90Sr、137Cs、99Tc等。這種燃料的鈾含量降低,無法繼續維持核反應,所以叫乏燃料。乏核燃料中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具有放射性,如果不加以妥善處理,會嚴重影響環境與接觸它們的人的健康。”

    大家明白了嗎?

    因為乏燃料含有大量強放射性元素!

    最後,告訴大家,其實只要有一種特殊的水,乏燃料也不可怕的。

    這種水叫做硼酸水。

    請看下面的圖,是將反應堆中的乏燃料轉移到乏燃料水池的過程。

    大家注意,整過操作過程都是在這種硼酸水下進行的,這種能夠抑制乏燃料的剩餘核反應,能夠遮蔽中子、光子等射線,只要有足夠厚的水層,人是可以接近並觀看乏燃料的。

  • 2 # 春風又度楊柳生

    你的說法並不準確。確切說,應該是沒有參與過裂變反應的新燃料可以用手拿,參與過裂變反應的反應堆和放了中子源的新反應堆很難靠近。能不能靠近,主要看放射性強弱,也就是是否參與過裂變反應(或靠近過裂變反應物質、以及加了有放射性的中子源)。

    天然鈾礦提取製作的新燃料棒,放射性都很低,類似於曬曬太陽,人可以不用任何防護措施就可以接近,帶著手套就可以拿在手裡;首次裝料後、首次臨界前的反應堆裡面裝的是新燃料(實際會放中子源),假如不放中子源的話,新反應堆也可以靠近。一旦開始了裂變反應,便會產生高放射性產物;承裝燃料的金屬容器也會因活化反應而產生高放射性物質,這個時候不論是單個燃料棒,還是整個反應堆,就不能靠近了。

    你所說的一根燃料棒可以用手拿,必須是鈾礦做的新燃料棒,可以認為沒有放射性。有兩種燃料棒是高放射性的:一種是參與過裂變反應的乏燃料,一種是以乏燃料為原料製作的新燃料棒,因為一旦鈾礦開始了裂變反應,便會產生高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放射性劑量很高。反應堆也是一個道理。

    實際上,我們都是把高放射性的乏燃料放在含硼水裡或者鉛罐中遮蔽放射性,要靠近反應堆的時候也將反應堆淹沒在十幾米的含硼水下,操作水下裝置移動燃料。

    另外補充一條點,前兩年年鶴山燃料廠在一些人的遊行示威後下馬,真是愚蠢到家了。燃料廠是整個產業鏈最安全、也是汙染最小,既不像礦對環境的有破壞,有沒有任何的核安全風險,這種百利而無一害的專案,盡然在一群無知的人遊行示威聲中黃,實在無語。不懂不要緊,不懂還不聽政府科普,就相信一些小道訊息就去反對決策,也是蠢到家了(就像當年溫州事件後,輿論反對建高鐵一樣,還好當初堅定建高鐵了,不然哪有今天的交通便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牡丹鸚鵡的羽毛漂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