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和菲菲

    三國鼎立,三分天下,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許只有三方鼎立才能讓天下穩定,這三個角色也許是另有所指,眾所周知曹魏是最強的,他代表的是最強的軍隊,蜀漢政通人和,代表的是最強的民心,東吳物產豐富,代表的是最強的資源,個人觀點覺得古人是把這三角看成了天下穩定的三個要素的,即軍隊,民心和資源,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國家軍隊的實力。

  • 2 # 費玉山

    當年吳蜀求自保,

    大志曹操下江南。

    天下若能鼎足立,

    停息戰火各相安。

  • 3 # 國輝影視劇

    三分天下其實只是諸葛亮提出來的而已,曹操一方的想法是一統天下,次一點的孫權一方,提出的想法也是全據長江,進伐益州,與北方的曹操爭雄,伺機而動一統天下,這兩方根本沒有什麼三分天下的概念,就整個歷史程序來看,諸葛亮頂多算一個攪局者。

    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北方的曹操和東邊的孫權統治已經穩固,劉備又太弱小,所以他提出佔據荊州和益州三分天下的設想,經過陰謀詭計最終成功了。

    而阻止曹操一統天下的關鍵人物,可以說是周瑜,曹操為了一統天下,當時可以說是精銳盡出,嚇得劉表的小兒子劉琮很快就獻出荊州投降了,之後就是赤壁之戰了,赤壁之戰可以說都是周瑜的一人之功,比如關鍵的計除曹操水軍都督蔡冒、張允,黃蓋詐降,連環計,一把火燒了曹操幾十萬大軍等等,都是出自周瑜之謀,根本沒諸葛亮什麼事。

    這樣說也許很多《三國演義》迷會不滿,可是大家想想看,因為大家看到的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時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先說草船借箭吧,這個真實性值得懷疑,就算是真的,對赤壁之戰有多少實際意義,赤壁之戰可是靠火攻的,說到借東南風那就更扯了,至於說聯合東吳,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東吳為了多一個幫手聯合劉備而已,赤壁之戰劉備一方就撿了一些曹操的軍械,俘虜了一些 殘兵敗將而已,但是戰後就不一樣了,諸葛亮趁周瑜大戰曹仁時透過陰謀詭計奪取了荊州,有點趁火打劫的意味啊,他自己也覺得理虧,所以說是“暫借”荊州,最終也沒能佔據幾年,不是自己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江山是佔據不了多久的啊。

    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周瑜和曹操都被貶低了,曹操甚至成了奸惡之徒,其實曹操不管是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等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全能,而且也算是禮賢下士不拘一格降人才了,要不然不可能那麼多文臣武將投奔他,孫權同樣也是禮賢下士,東吳在他的治理下也算是兵強馬壯,曹操也奈何不了他。

    至於諸葛亮,那就是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被神話的近乎妖了,什麼神機妙算算無遺策等等,由他親自帶兵出征的戰爭,稱得上全勝的可以說只有南征七擒孟獲而已,至於六出祁山基本上是無功無反,未得魏寸土,看人的眼光甚至不如劉備,像他發明的什麼“木牛流馬”,據史學家考證就是山東人以前經常用的獨輪車而已,就算是以現在的科技都沒辦法造出用動機,更何況那個時候了,可以說諸葛亮值得讓人稱道的還是忠君愛國,至於他在軍事經濟政治等等方面的表現,沒有了劉備壓陣,他的表現可以說乏善可陳。

  • 4 # 陳道農

    史實部分專家各有論述,我就不班門弄斧了。專門從謀略角度說點個人理解。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群獨特的人,才高八斗智慧超群,卻不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想,只尋明君以輔佐,謀劃天下而甘居幕後,這群人叫謀士。到了三國時期,歷經秦漢天下一統之後,謀士們的追求也跟著擴大到一統天下。為了實現政治夢想,謀士們開始良臣擇主而侍,當時群雄逐鹿還都是潛力股,第一要務便是尋找梟雄,因為梟雄兼具問鼎之雄心、文韜武略、膽氣過人,同時又胸懷寬廣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梟雄配謀士可謂相得益彰。相信當時的大謀士們已經看出天下梟雄唯使君與操耳,東吳孫氏雖借地利然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很快最佳搭檔們都結合完畢,班底有了開始謀定天下,兵法雲:夫兵者先求不敗而後求勝,而不可勝在我,可勝在敵。曹操雖人才、人口、經濟、兵力佔優,但劣勢也很明顯就是強敵環伺,所以他先掃清後方震懾蠻夷,沒了後顧之憂這才算具備了不可勝的條件立於不敗之地。劉備本來沒有勢力範圍索性就取了天府之國有了大後方和地理上的屏障為優勢,也擁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優勢。孫權雄踞東吳本來基礎是最好的,但也恰恰因為安穩而不願蹚渾水,失去了擴大優勢的最佳時機(渾水好摸魚嘛)。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孫權不爭才得以不失,一飲一啄變化奧妙,事後諸葛好做當世梟雄難當。其實所謂三分天下並不是謀士規劃的,而是他們預測如此,當時的走勢確實也證明了他們推測很準。如果目標就是三分天下,也太小看謀士的眼界和梟雄的追求了。分是為了統,這是戰略的階段性目標,是定而後動的需要。

  • 5 # 使用者狼哥

    我怎麼不知道都哪些人提出了三國鼎立呀!我只知道是諸葛亮提出來的。曹操肯定不會提出來三國鼎立了,他一心想統一全部。而東吳周瑜提出的是滅劉備,和曹操平分天下!

  • 6 # 眼入深邃

    這麼說吧,皇族宗親劉備最適合承祖位,統天下,蜀中天府之國,可謀大業。東吳物產豐富,水域寬廣,易守難攻,可自保,守家業難成氣候。曹操野心勃勃,廣納賢才,赤壁之戰後休養生息便謀求生死之戰,有君王之氣

  • 7 # 星河菡萏

    三角自古以來就是個比較穩固的方式,三足鼎立會使這個鼎穩固的多,因此,一般三足對立的時間比兩雄爭霸的時間要長久,像楚漢爭鼎四年就決出來了,國共對戰的時候前期有日本的勢力在的時候,誰也滅不了誰,後期日本一解決,很快就決出來了。三足對立的時候往往還要把另一方考慮在全局裡面。

    道德經裡說道生一,三生萬物,天時地利人和三種因素,這三種因素各佔一個都能成一方霸業,諸葛亮分析的是蜀漢占人和,曹魏佔天時,孫吳佔地利,按著人勝天,天大於地,地克人的三元觀念,其實三國發展也類似這個,西蜀像曹魏用兵,曹魏把滅吳當做基本國策。

  • 8 # 唐家老大492

    漢朝滅亡已成定局,天下爭紛,群雄四起,誰有實力就佔領地盤形成割鋸,爭戰結果曹操,劉備,孫權等三人各霸一方,形成魏、蜀、吳三國對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狗招人冷言冷語怎麼回擊?怎麼看待這種行為?